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毅

作品数:43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9篇乳头
  • 9篇毛乳头
  • 7篇毛乳头细胞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4篇血管
  • 4篇寻常型
  • 4篇寻常型银屑病
  • 4篇人毛乳头细胞
  • 4篇皮炎
  • 4篇毛囊
  • 4篇复方甘草酸
  • 4篇复方甘草酸苷
  • 4篇甘草酸
  • 4篇甘草酸苷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41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省儿童医...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保定市第一中...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43篇程毅
  • 30篇张国强
  • 28篇高顺强
  • 18篇胡彩霞
  • 12篇赵璐
  • 8篇王文氢
  • 8篇崔瑜
  • 8篇李思
  • 5篇李玲
  • 5篇张燕
  • 4篇高杨
  • 3篇万力
  • 3篇林元珠
  • 3篇康瑞花
  • 3篇刘岩
  • 3篇王学良
  • 2篇丁政云
  • 1篇刘淑刚
  • 1篇李春香
  • 1篇刘岩

传媒

  • 9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河北医药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与毛乳头细胞的生长被引量:9
2010年
背景: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与其诱导毛发生长有关。毛乳头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可能对毛乳头细胞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目的:观察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的增长与生长方式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毛乳头细胞,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种生长因子在凝集性与非凝集性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2.5~100μg/L质量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均表达于细胞胞浆,但表达量随时间减弱,其中第3代明显比第9代毛乳头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的表达强烈(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均有明显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其中以2.5μg/L最为显著。提示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状态的改变可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表达下降有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明显刺激毛乳头细胞增殖。
张国强程毅李玲高顺强
关键词:毛囊人毛乳头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培养
播散性带状疱疹一例
报告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患者男,85岁,左胸背疼痛4天,起水疱2天,泛发全身伴发热1天。查体:左胸背部可见大片浮肿性红斑,上有密集黄豆至红枣大小水疱、血疱,疱液清,疱壁紧张或松弛,部分已破溃,露出较多糜烂面,渗液较多,单...
张国强程毅丁政云王文氢高顺强
可能与义齿修复相关扁平苔藓
2020年
报告1例义齿修复相关扁平苔藓。患者女,53岁。口腔糜烂、躯干紫红色丘疹及斑片2年。2年前曾局部义齿修复。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可见红色糜烂面,表面有白色网纹,背部散在淡红色丘疹,表面有白色鳞屑。下唇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细胞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组织细胞带状浸润。口腔局部X射线检查:左上1~右上2可见金属高密度影。诊断:扁平苔藓。治疗:予口服沙利度胺50 mg/d及外用0.1%他克莫司,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程毅刘跃华方凯
关键词:扁平苔藓口腔义齿修复
强脉冲光治疗稳定期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
2022年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常需要终身治疗。局部治疗作为轻中度银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局限性的寻常型银屑病,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选择包括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维生素D衍生物及两者的结合,以及紫外线治疗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如局部治疗的预期清除率以及维持治疗方案等问题尚需要寻求解决方法。2019年1~12月,笔者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局限性寻常型银屑病,现报道如下。
胡彩霞韩晓梅崔瑜程毅张国强张燕王文氢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慢性皮肤病斑块型银屑病终身治疗强脉冲光
腺病毒介导的p16^(INK4a)基因沉默对人毛乳头细胞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p16^(INK4a)对人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的促进作用。方法将针对p16^(INK4a)基因设计的RNA腺病毒转染高传代DPC,观察细胞生长活性,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β-半乳糖苷酶、pRb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倍增时间缩短,细胞核分裂增多,高传代DPC中β-半乳糖苷酶、pRb蛋白较低传代DPC均上调,转染后两种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高传代DPC非凝集性生长与细胞过早性衰老有关,DPC的p16^(INK4a)基因沉默后可延缓DPC衰老,促进DPC增殖。
程毅高杨赵旭明任明媛张国强高顺强赵璐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细胞衰老PRBΒ-半乳糖苷酶
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的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中波高能紫外线(MW high-energy UV)条件下的最小红斑量(MED)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的关系。方法以美国DuaLightTM高能紫外线治疗仪UV120-2型为光源,测定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的MED值的范围。结果 90例健康受试者的MED值为(175±49)mJ/cm2。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性组的MED值为(171±48)mJ/cm2,女性组为(180±49)mJ/cm2,2组ME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7);按皮肤类型进行分层发现,Ⅳ型组的MED值(183±49)mJ/cm2高于Ⅲ型组(156±42)mJ/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进行年龄与MED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未发现MED值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r2=0.32,P=0.18)。结论初步掌握河北地区人群的高能中波紫外线下最小红斑量值的正常值范围,发现其与皮肤日光反应型有显著关系,但与年龄、性别无关。
张国强王曙霞胡彩霞程毅康瑞花张燕高顺强
关键词:皮肤损伤
去甲斑蝥素对人黑素瘤M14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黑素瘤是高度侵袭性的肿瘤,本实验旨在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黑素瘤M14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去甲斑蝥素对人黑素瘤M14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去甲斑蝥素对人黑素瘤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00μg/L、500μg/L去甲斑蝥素作用于M14细胞24 h后,较对照组划痕愈合面积明显减小(P<0.05),提示去甲斑蝥素可抑制M14的愈合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100μg/L、500μg/L的去甲斑蝥素作用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21±1.82)、(4.47±1.30)个,较对照组(26.02±2.50)明显减少(P<0.05),提示去甲斑蝥素可抑制M14细胞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μg/L、500μg/L去甲斑蝥素作用细胞24 h后,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去甲斑蝥素可抑制人黑素瘤M14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有关。
高杨程毅冯敏刘岩赵旭明胡彩霞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黑素瘤细胞迁移
干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传代的毛乳头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情况;并观察SCF对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技术测量不同代次的毛乳头细胞SCF的表达变化情况,采用MTT比色法观察SCF对毛乳头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低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SCF的表达较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表达逐渐减弱。SCF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曲线的停滞期减少,提前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且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F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
张国强李玲程毅高顺强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毛囊干细胞因子
雷公藤与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Meta分析雷公藤与阿维A单独或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单独或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表示,分别比较显效率(PASI评分改善60%~89%)、基本痊愈率(PASI评分改善90%~100%)、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1258例患者。雷公藤(n=284)与阿维A单药(n=273)相比,显效率(RR=1.08,95%CI:0.79~1.47,P=0.65)和基本痊愈率(RR=1.22,95%CI:0.67~2.22,P=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公藤联合阿维A(n=368)与阿维A单药(n=365)相比,联合组显效率(RR=1.48,95%CI:1.33~1.64,P<0.01)和基本痊愈率(RR=1.44,95%CI:1.19~1.75,P<0.01)均优于阿维A单药组。联合组与阿维A单药比较,胃肠不适(RR=0.54,95%CI:0.33~0.91,P<0.05)、肝功能异常(RR=0.37,95%CI:0.18~0.78,P<0.05)均减少,皮肤黏膜干燥(RR=0.66,95%CI:0.34~1.27,P=0.21)、血脂升高(RR=0.59,95%CI:0.31~1.1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可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优于阿维A单药。
程毅胡彩霞崔瑜王文氢
关键词:银屑病阿维A雷公藤META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斑秃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斑秃患者作为试验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的含量。另将36例体检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以其血清中VEGF的含量与试验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3,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1,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8,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VEGF的水平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
李玲王炜程毅胡彩霞任明媛张国强
关键词:斑秃复方甘草酸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