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春香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林区
  • 3篇气候
  • 2篇植被
  • 2篇生态
  • 2篇气象
  • 2篇气象要素
  • 2篇固碳
  • 2篇NPP
  • 1篇原始阔叶红松...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中国生态
  • 1篇软件设计
  • 1篇森林火灾
  • 1篇生态站
  • 1篇松林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趋势
  • 1篇气候产量

机构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双鸭山市气象...

作者

  • 9篇程春香
  • 2篇毛子军
  • 2篇王淑华
  • 2篇孙鹏飞
  • 1篇刘兴丽
  • 1篇周秀杰
  • 1篇李国平
  • 1篇王伟
  • 1篇孙涛
  • 1篇嵇志华
  • 1篇张永成

传媒

  • 3篇黑龙江气象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森林工程
  • 1篇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林业勘查设计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气温变化趋势及不对称性分析
2013年
近53 a来,五营林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明显,秋季增温缓慢。80年代末之后,春季气温略有下降,秋季气温显著升高。温度指标变化存在不对称性,低温上升快于高温,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总和减少,气温年较差显著减小。
程春香李国平孙鹏飞
关键词:气温
五营森林生态站梯度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软件设计
2009年
从2个方面对黑龙江省五营森林生态站梯度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
嵇志华程春香周秀杰王伟刘兴丽
关键词:生态站
伊春市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王淑华孙鹏飞程春香
关键词:森林火灾气象因子气象要素林火发生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进程下的黑龙江省NPP时空演变及突变模式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实施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和突变模式,以期为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已验证的TEC模型和中国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集(2000、2010和2020年),采用Sen趋势度估计法、M-K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2000—2020年NPP变化趋势和突变模式。利用空间叠加分析输出土地覆盖类型转移矩阵,探讨2000—2020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黑龙江省NPP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黑龙江省NPP年均值极显著增加,2010年后增长率明显上升,并在2020年达到新高。2)NPP突变时间分布较广,呈阶段性变化,在2010年出现峰值。突变高发期和峰值时间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关键节点高度吻合。ZZ模式(突变前后均为增加趋势)是黑龙江省最明显的NPP突变模式。FZ模式(突变前为减少趋势,后为增加趋势)森林面积比例最高,表明生态修复成果显著。2010年之后正向突变(ZZ和FZ模式)面积占突变总面积的百分比趋于平稳,占比每年均达96.9%以上。3)森林、农田和草地是2000—2020年黑龙江省年平均NPP总量的前三名。农田年NPP总量增加较快,在全省中占比极显著增大。4)2000—2010和2010—2020年生态保护修复对修复区域NP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分别为56.8%和33.2%。【结论】2000—2020年黑龙江省在拥有强大碳储量的基础上,仍表现出持续增强的植被固碳能力。未来可加强对农业碳汇潜力和固碳方式的关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经对植被NPP产生重要影响。在东北森林带生态重大工程建设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将具有更大的植被固碳能力,并在全球和区域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程春香于敏毛子军毛子军张永成张永成徐作敏吴双荔千妮徐嘉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小兴安岭北部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结实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选取林分较为稳定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地点,分析近16年的红松结实动态,研究红松(Pinus koraiensis)结实的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首先按资源限制理论分析了红松结实的资源限制性,再根据资源匹配(气候假说)理论和Nicholls关于产量研究的建议将红松种子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利用红松气候产量与前3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气候影响分析,并且结合前期的物候观测,找出了红松结实的气候敏感阶段及其敏感的气象指标。结果显示:(1)红松当年种子产量与去年和前年产量和呈显著负相关,二者呈指数关系,表明了红松结实中资源限制机制的存在。并且资源限制可能是球果成熟对同年其它生殖发育的单向自我营养限制关系。(2)去年与前年6月平均气温的差值(ΔT_6)对当年红松种子产量具有很好的预测性。(3)花原基形成期是红松结实最为关键的气候敏感期,红松气候产量与此阶段气温和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4)部分年份异常高温已经超出了花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导致了红松产量的下降。(5)红松结实在生殖发育期内不同阶段都对气候变化表现敏感,红松种子年现象受到了资源限制机制和资源匹配机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结果预示了温度升高,尤其是在气温升高过快的地区,红松结实对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并可能成为未来红松天然更新的重要瓶颈。
程春香毛子军靳世波宋国华孙鹏飞孙涛
关键词:气候产量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近53a旱涝特征分析
2017年
通过Z指数法和降水资料对五营区53 a的旱涝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五营区降水和旱涝变化具有一致性,均为下降趋势;年干旱出现的频率要高于雨涝的频率,四季旱涝春季干旱较为严重;旱涝年代际分布,1958年至60年代为五营区的重涝时段,70年代为五营区的偏旱时段,80年代为五营区的正常时段;90年代为五营区的偏涝时段;2000年以后五营区年旱涝等级干旱化加剧,为五营区的重旱时段。
靳世波程春香王程孙鹏飞
关键词:旱涝指标Z指数干旱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近49a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1958~2006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9a五营气候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49a气候明显变暖,雪季升温较雨季快。降水量异常的年份增加,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2.44mm/10a。前后10a降水中心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雨季降水日数、年平均气温分别在1974年、1987年发生了气候突变。
程春香李晶孙鹏飞
关键词:气候倾向率气候突变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被引量:13
2008年
对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内各梯度的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森林小气候影响下的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度:各梯度月平均温度均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降低值均高于理论值,林内日变化速率快于大气变化速率,森林-大气边界在日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②湿度:森林具有一定的增湿作用,年平均湿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湿度变化与降水量均密切相关,并且夏季相对湿度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气湿度基本无日变化;③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年平均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林内风速基本无日变化,4、5、11月湿度低、风速大,是小兴安岭林区高火险时期,而在此期间,每日的14时前后的风速最大,湿度最小,这时尤其要加强防范。
王淑华程春香孙鹏飞
关键词:温度风速
2000-2020年黑龙江省陆地植被NPP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影响研究
随着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峻的影响,国际社会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谈判。中国作为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也积极推出相应举措,2000年左右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并于2020年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植被的...
程春香
关键词:NPP固碳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