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长亮

作品数:24 被引量:1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喷涂
  • 4篇爆炸喷涂
  • 3篇硬铬
  • 3篇涂层
  • 3篇合金
  • 3篇
  • 2篇电镀
  • 2篇火焰喷涂
  • 2篇超音速火焰
  • 2篇超音速火焰喷...
  • 1篇电镀硬铬
  • 1篇电弧喷涂
  • 1篇镀层
  • 1篇镀硬铬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硬铬镀层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刷镀
  • 1篇铜涂层

机构

  • 12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飞机工业...
  • 1篇国营芜湖机械...
  • 1篇成都飞机工业...

作者

  • 16篇王长亮
  • 11篇汤智慧
  • 8篇郭孟秋
  • 8篇陆峰
  • 6篇高俊国
  • 5篇崔永静
  • 3篇宇波
  • 2篇彭超
  • 2篇田浩亮
  • 2篇张欢欢
  • 1篇岳文华
  • 1篇石仲川
  • 1篇何业东
  • 1篇刘江
  • 1篇孙志华
  • 1篇国大鹏
  • 1篇李伟光
  • 1篇魏世丞
  • 1篇张晓云
  • 1篇徐滨士

传媒

  • 3篇航空材料学报
  • 3篇装备环境工程
  • 3篇热喷涂技术
  • 2篇电镀与精饰
  • 2篇Transa...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工程
  • 1篇航空维修与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爆炸喷涂WC-Co/CoMoCrSi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提高CoMoCrSi涂层的结合强度和力学性能,采用爆炸喷涂技术制备了WC-12Co涂层作为过渡层的WC-Co/CoMoCrSi复合涂层,借助SEM和EDS等手段分析了涂层截面组织形貌和化学元素组成,采用显微硬度计、万能拉伸机及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涂层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氧燃充枪比为60%的喷涂参数下,制备WC-Co/CoMoCrSi复合涂层平均结合强度高达66 MPa,涂层截面组织致密、均匀,孔隙率小于0.6%,平均显微硬度为667 HV0.1,复合涂层摩擦因数0.53~0.56,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田浩亮崔永静王长亮郭孟秋高俊国张欢欢
关键词:爆炸喷涂
氧燃充枪比对爆炸喷涂CoCrAlYTa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制备了CoCrAlYTa涂层,借助SEM,EDS,XRD和高温氧化实验研究了氧燃充枪比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充枪比的增加,爆轰温度和爆轰速率不断提高,使涂层由均匀结构向层状结构转变,涂层的孔隙率不断降低;而涂层越致密,氧化过程中涂层表面越能尽早形成连续的氧化膜,使得涂层的抛物线速率常数kP下降,从而降低形成铝氧化物的临界浓度,促进Al元素的选择性氧化,进一步阻碍氧向涂层内部的扩散,使涂层的抗氧化性能随氧燃充枪比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高俊国陆峰王长亮郭孟秋崔永静
关键词:爆炸喷涂抗氧化性能
M152钢基体超音速火焰喷涂WC-17Co涂层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M152钢上制备了WC-17Co涂层。对WC-17Co涂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火焰喷涂WC-17Co涂层显著提高了M152钢基体的抗盐雾腐蚀性能,同时WC-17Co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能,可用于M152钢零件中温区域的耐磨、耐蚀防护。
崔永静陆峰汤智慧王长亮郭孟秋
关键词:超音速火焰喷涂
高速电弧喷涂FeNiCrAl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性能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FeNiCrAl涂层是一种用作轴类零部件的表面耐磨防护材料,为深入研究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对FeNiCrAl涂层性能的影响机理,对不同喷涂参数下制备的涂层的组织结构、结合强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探究"喷涂电流-涂层组织结构-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涂电流对涂层的组织致密性及结合强度影响较大;喷涂电流200 A、电压34 V、喷涂距离160 mm的工艺参数下制备的FeNiCrAl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约8.76%,结合强度52.3 MPa,涂层硬度约626 HV_(0.1),约为基体硬度的1.6倍;影响机理与Fe-Al金属间化合物和Cr_(0.19)Fe_(0.1)Ni_(0.11)固溶体在涂层内部均匀弥散分布有关。
田浩亮王长亮汤智慧魏世丞徐滨士阙民红
关键词: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参数
Д-30发动机中央传动机匣表面涂层的冷喷涂修复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Д-30发动机镁合金中央传动机匣表面的铝青铜涂层出现磨损、剥落的情况,采用冷喷涂工艺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机匣涂层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铝、铜涂层修复时,冷喷涂工艺可获得比火焰喷涂更好的效果。
石仲川汤智慧王长亮
关键词:冷喷涂镁合金
一种提高硬铬镀层气密性的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分析研究了硬铬镀层气密性不佳的原因。为提高电镀硬铬镀层的气密性,采用一种封孔技术对镀层进行后处理。研究表明,用518封孔剂处理后的硬铬镀层,气密性可满足"20 MPa,30 min气密性试验,铬层不出现渗漏气泡"的要求,封孔剂可进入到镀层20~30μm的深度,且耐液压油性能较好。
汤智慧王长亮王力强戴述成岳文华陆峰
关键词:气密性硬铬镀层封孔处理
爆炸喷涂制备BaF_2+CaF_2+Cr_3C_2/Ni-Cr涂层的组织及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爆炸喷涂工艺制备出BaF_2+CaF_2+Cr_3C_2/Ni-Cr涂层,为找到粉末性质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关系,利用XRD衍射分析、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及显微硬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对比了不同种类粉末制备出的涂层的形貌、成分及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BaF_2+CaF_2+Cr_3C_2/Ni-Cr粉末在爆炸喷涂制备涂层的过程中氟化物会有损失,涂层中的Ca元素和Ba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其在粉末中的质量分数;包覆型粉的沉积效率高于机械混合型粉,前者制备的涂层中氟化物含量稍高于后者。
王长亮李伟光陆峰宇波汤智慧
关键词:爆炸喷涂
电镀硬铬工艺对TC6钛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了电镀硬铬工艺对TC6钛合金的影响,利用氢测定仪、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等设备对镀铬后TC6钛合金的氢含量、力学和疲劳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6钛合金电镀硬铬后基体氢含量显著提高,氢含量合格但接近上限,不能通过氢脆实验。建议TC6钛合金电镀硬铬工艺不应用在高应力集中及高承载部位,以避免氢脆发生。抗拉强度基本不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17.3%和24.0%。TC6钛合金电镀硬铬后由于镀层造成的残余拉应力,使得疲劳极限显著降低,由626.0MPa降低至201.3MPa。
汤智慧王长亮贡兴嘉宇波刘江谢道秀冯琪
关键词:钛合金电镀硬铬氢含量力学性能
2A12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因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针对2A12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微现形貌、显微硬度、元素组成和相组成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2A12铝合金微孤氧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Na_2SiO_3+KOH+添加剂的电解液中,影响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综合性能的各因素显著顺序为:氧化时间>电流密度>频率>KOH含量>Na_2SiO_3含量>添加剂含量;在优选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陶瓷膜层厚度可达120μm以上,致密层的显微硬度Hv最高达1800以上。
郭孟秋王长亮刘明孙志华国大鹏
关键词:微弧氧化正交试验微观形貌显微硬度
Preparation of Al_2O_3/Au nano-laminated composite coatings and their oxidation resistance on stainless steel被引量:1
2012年
Al2O3/Au nano-laminated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coating was compact and comprised of nano-laminated Al2O3 and Au layers. High temperature cyclic oxidation test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pplied Al2O3/Au nano-laminated composite coatings improved the oxidation and spallation resistance of the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significantly. The mechanism accounting for oxidation resistance was related with the suppression of inward oxygen diffusion and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r in the substrate. The mechanism accounting for spallat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relaxation of thermal stress by the nano-laminated structure.
高俊国陆峰汤智慧王长亮何业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