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3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小麦
  • 8篇精液
  • 8篇精子
  • 6篇栽培
  • 6篇高产
  • 5篇脂蛋白
  • 5篇牛精子
  • 4篇蛋白
  • 4篇冻精
  • 4篇优质高产
  • 4篇数学模型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方案
  • 4篇抗冻
  • 4篇抗冻性
  • 3篇低密度脂蛋白
  • 3篇优化数学
  • 3篇杂交
  • 3篇杂交小麦
  • 3篇生态栽培

机构

  • 3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4篇王红
  • 12篇胡建宏
  • 6篇安成立
  • 5篇洪洁赟
  • 5篇索丽娟
  • 5篇李青旺
  • 3篇赵万春
  • 3篇戴开军
  • 3篇江中良
  • 3篇张俊杰
  • 3篇董彦卿
  • 3篇王春伟
  • 3篇王艳凤
  • 2篇岳秀琴
  • 2篇张青峰
  • 2篇杨明明
  • 2篇史怀平
  • 2篇凡志国
  • 2篇张改生
  • 2篇刘玉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牛业科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03年...
  • 1篇第二届中国肉...
  • 1篇第十七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高校"双一流"建设教学质量提升,需要以稳定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作为保障和支撑。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队伍的发展却面临着整体业务能力偏低、现代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信息技术欠缺、教学管理研究创新能力不强、管理队伍不稳定和职务职称晋升困难等现状。本文针对存在的棘手问题,探索提升高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旨在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精英教学管理队伍,以期提高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整体质量。
王红张青峰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杂交小麦组织氮积累及含量的杂种优势被引量:6
2004年
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氮积累和含量的杂种优势及其与籽粒产量、籽粒氮产量和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条件下,组织氮积累和含量在多数取样期表现正向杂种优势,杂交种CH51和APOLLO尤为如此。6个杂交小麦籽粒产量杂种优势的平均值为9.6%,MERCURY的杂种优势最高,达到了22.72%。在施N条件下,APOLLO的籽粒氮含量杂种优势为8.1%,在6个杂种小麦中最高。在多数取样期,植株、茎秆氮积累和含量的杂种优势与籽粒氮产量和含量杂种优势存在中度偏高的正相关关系,与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杂交小麦选育中,在保持较高的籽粒产量优势下,选择高的组织氮积累和含量优势,很有可能提高籽粒氮含量的杂种优势。
赵万春高翔鱼昌为王红
关键词:杂种优势氮积累杂交小麦籽粒产量亲本材料
杂种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对6个澳大利亚杂种小麦在不同生育期植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总干物质积累在籽粒灌浆末期达到最大值,茎秆和叶片干物质积累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挑旗期茎秆、叶片各占植株总干物质的50%;从孕穗王灌浆末期,茎秆为干物质的主要贮存器官,占植株总干物质的 39.87%~66.67%;在成熟期,籽粒成为干物质贮存的最主要部位,占37.65%,茎秆占35.23%。从6个杂交种平均值来看,干物质积累多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尤其在营养生长期优势最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营养生长期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且主要分配在茎秆部位的杂交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较强的产量优势。
赵万春王红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杂种小麦杂种优势干物质分配籽粒产量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杨明明唐涛鱼晓玉李长斌
关键词:杂交小麦数学模型农艺方案
牛冷冻精液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牛人工授精技术是所有家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繁殖技术,而其巨大的发展又得益于精液冷冻保存的成功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牛精液冷冻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精液冷冻的原理,分析了影响牛精液冷冻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国内外现行使用的精液评定指标作了简单阐述,以期为牛高质量冷冻精液的研究和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郝鹏王红解广勤胡建宏杨海涛贾永宏
关键词:冷冻精液
LDL对牛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采用假阴道法采集成年种公牛精液,将合格精液分别用含卵黄和不同浓度梯度(7%、8%、9%、10%,w/v)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稀释液稀释、平衡,制作成细管冷冻精液,检测对精液质量参数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
胡建宏王春伟王红索丽娟洪洁赟
关键词:冷冻精液抗氧化活性
文献传递
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优化栽培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寻求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的最佳高产栽培方案,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建立杂交小麦产量模型,筛选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基本苗>播期;三因素间对杂交小麦产量具有正向的互作效应,且施肥量与播期的互作最大,播期与基本苗的互作较小。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方案为:施肥量(N:P_2O_5=1:1)219.45~328.24 kg·hm^(-2),基本苗为226.84万~318.24万株·hm^(-2),播期为10月6日—20日。
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杨明明唐涛
关键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栽培方案
国内外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国内外早期选育和近期推广的72个小麦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72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93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2条双联共显带和4条稳定表达带,68条具有多样性,占94.4%。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84之间,平均值为0.42,变异较大,特别是大多国外品种与国内品种之间,以及早期选育品种与近期推广品种之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57水平上聚为4类,具有相同亲缘关系的品种大多数聚为一类。
王红王瑞陈新宏赵继新钟刚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为了对小麦育种工作提供基本信息,采用世代均值分析方法,对4个冬小麦杂交组合(均包括P_1、P_2、F_1、F_2、BC_1和BC_2 6个世代群体)的株高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除1个组合存在显著的上位效应外,株高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影响,并且显性效应比加性效应更为重要。第1节(即穗下颈节)长和第2节长与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节间长与其相领下一节长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构成因素对株高的贡献大小为第1节>第2节>第3节>穗长>第4节。根据株高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特点,文中还对小麦育种中亲本选配和杂种后代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赵万春王红
关键词:小麦株高性状亲本选配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探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22年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升高素质农民数字化应用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此,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探讨外出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训前预热与训后支持相结合等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形成专题理论授课培训、现场教学观摩培训、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创建质量评价机制的培训教学实践体系。
王红赵锁劳张岳姚潞刘俭龙
关键词:高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