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
- 作品数:117 被引量:4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用于室内空气中尼古丁监测的被动式采样器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空气中尼古丁监测的被动式采样器。该采样器由前盖、托板以及底座构成腔体,托板固定于底座上,在所述腔体内、托板上依次叠放玻璃纤维滤膜、压环、纱网、核孔滤膜以及硅橡...
- 徐东群王秦王桂芳董小艳
- 文献传递
-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公共场所空气中苯系物监测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咸宁市公共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程度,掌握重点公共场所苯系物的浓度与分布,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咸宁市5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中芳香烃化合物方案进行采样,应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计算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并进行评定。结果空气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均未检出超标样品,其检出率依次为23.1%、16.3%、62.5%,(χ~2=57.64,P<0.01)。二甲苯的检出率较高,宾馆、游泳场、理发店、美容院、候车室苯系物的检出率依次为83.3%、58.3%、25.0%、50.0%、38.9%,(χ~2=19.259,P<0.01)。结论虽然抽取的咸宁市公共场所苯系物未检出超标样品,但总体检出率较高。存在危害大众健康的风险,应针对性地加强通风等防护措施,改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
- 张莉陈颖王秦毛志成
- 关键词:苯系物公共场所
- 红景天苷对PM_(2.5)暴露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
- 2024年
- [背景]红景天苷(SAL)对多器官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大气细颗粒物(PM_(2.5))暴露可造成肠道微生物紊乱,损害肠道健康。SAL对PM_(2.5)暴露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PM_(2.5)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SAL的作用。[方法]40只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SAL组、PM_(2.5)组、SAL+PM_(2.5)组。SAL组、SAL+PM_(2.5)组SAL灌胃(60 mg·kg^(–1)),对照组、PM_(2.5)组无菌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PM_(2.5)组、SAL+PM_(2.5)组PM_(2.5)悬液气管滴注(8 mg·kg^(–1)),对照组、SAL组无菌生理盐水气管滴注(1.5 mL·kg^(–1))。2 d为1个实验周期,共进行10个周期,持续20 d。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变化。采集结肠内容物用于肠道微生物测序与短链脂肪酸(SCFAs)测定。[结果]PM_(2.5)组回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SAL+PM_(2.5)组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Shannon降低(P<0.05),Simpson升高(P<0.05),该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SAL+PM_(2.5)组Shannon较PM_(2.5)组升高(P<0.05),Simpson降低(P<0.05),经SAL干预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上升。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PM_(2.5)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明显分离,对照组、SAL组与SAL+PM_(2.5)组之间分离趋势不明显。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树结果显示对照组与SAL组最先被聚类在一起,两组再与SAL+PM_(2.5)组聚类,最后三组与PM_(2.5)组聚类。PCoA分析与UPGMA聚类结果均表示,PM_(2.5)组均匀度与相似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拟杆菌门、Candidatus_Saccharimonas丰度降低(P<0.05),变形菌门、埃希氏菌属、拟杆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肠球菌属与变形杆菌属丰度升高(P<0.05)。与PM_(2.5)组相比,SAL+PM_(2.5)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普罗菲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丰度降低(P<0.05),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PM_(2.5)组丙酸、戊酸、己酸的�
- 李思琪刘晨徐伟红吴文博周睿熙张丽敏宋超刘玉梅谭凤娇栾孟孝韩晓琳谭金峰于丽徐东群王秦李晓红李万伟
- 关键词:红景天苷肠道微生物短链脂肪酸
- 中国4个城市大气臭氧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 2024年
- 臭氧已成为影响中国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为探究其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收集保定、盐城、自贡和广州4个城市2019—2022年逐日因呼吸疾病住院人数、臭氧日最大8 h平均浓度(O_(3)-8h)和气象因素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城市水平分析大气O_(3)-8h与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的关联性,并采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整合城市水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日住院人数,并存在滞后效应;城市合并分析结果显示,O_(3)-8h每升高10μg·m^(-3),总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炎日住院人数分别增加0.49%(95%置信区间(CI):0.30%—0.68%,滞后3 d)、0.86%(95%CI:0.54%—1.18%,滞后2 d)和0.74%(95%CI:0.31%—1.17%,滞后4 d)。不同城市的效应强度以及最佳滞后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儿童和≥60岁老年人群对臭氧的呼吸系统效应更为敏感,不同性别间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 李安琪李娜李韵谱韩京秀王秦刘喆徐春雨
- 关键词:大气污染臭氧呼吸系统疾病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
- Bio-VOC^(TM)呼吸采样器样品转移流程评价及优化
- 2024年
- 人体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分析已应用于环境暴露评估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其中肺泡气可以排除来自周围环境以及口腔和鼻腔内死腔气体的干扰,准确反映暴露及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对采集肺泡气的Bio-VOC^(TM)呼吸采样器转移样品至吸附管的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评价及优化。使用Bio-VOC^(TM)呼吸采样器采集含有丙酮、异戊二烯、乙醇、正丁醇、正己烷和正庚烷6种VOCs的呼出气模拟样品,比较不同方式转移至吸附管对模拟样品转移效率的影响,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GC-MS)对吸附管中样品进行分析,并将优化转移方式应用于实际人群呼出气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按照Bio-VOC^(TM)呼吸采样器常规转移方式,模拟样品中6种VOCs的转移效率均低于50%且不稳定;降低转移流量后,转移效率有所提高,进一步优化后转移效率可达90.0%—101.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转移方式优化后,检测到的人体呼出气样品中3种VOCs的峰面积响应值显著提高(P<0.01)。优化方式提高了使用Bio-VOC^(TM)呼吸采样器采集肺泡气进行VOCs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肺泡气采集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晓宇刘喆董小艳王秦
- 关键词:呼出气
- 甘肃某地农村居住环境PM2.5污染状况分析
-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的室内外空气中PM2.5污染特征。方法使用直读式监测仪器对甘肃某县农村中有代表性的土房和土窑进行连续监测,每分钟记录数据,监测项目为室内外PM2.5、CO、CO2浓度和温、湿度。结果采样期间室内P...
- 王秦徐东群尚兵崔红星齐雪松
- 文献传递
- 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尼古丁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环境空气中气态尼古丁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被动式采样采集空气中的气态尼古丁,采样后滤膜经超声提取、溶剂萃取、氮吹后,用流动相溶解、C18反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分别为0.05μg/m3、0.16μg/m3;精密度为0.24%~2.62%;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的范围在82.0%~107.2%;样品密封后,在干燥的室温状态下可以保存11天以上。结果该方法适宜于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尼古丁的浓度。
- 常君瑞董小艳王秦徐东群
- 关键词:尼古丁液相色谱法环境空气
- 固体吸附—热解吸GC-MS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
- 2021年
- 目的建立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固体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法。方法采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室内空气中样品,热解吸后经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结果 22种特征目标化合物在(5~200)μg/m;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03~0.84)μg/m;定量限范围为(0.13~3.36)μg/m;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8.2%~115.5%,精密度范围为3.8%~25.8%。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
- 陆一夫董小艳王秦张海婧朱英
- 关键词:热解吸
- 多环芳烃暴露对出生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污染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煤、木材等的不完全燃烧、机动车尾气和日常生活中的烹调油烟、烧烤、烟草烟雾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AHs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产生影响,其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综述近年来PAHs暴露对出生结局影响的研究现况,探讨可能的影响机制,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王秦金银龙
- 关键词:多环芳烃
- 基于渗透系数的住宅室内PM2.5来源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定量分析典型居民住宅室内、室外来源PM2.5对室内PM2.5污染的贡献,探讨影响室内来源主要因素。方法以北京市55户不同类型居民住宅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暖季(45户)和非采暖季(43户)开展连续7 d的室内外PM2.5同期监测,分别采用重量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PM2.5质量浓度及PM2.5中硫元素含量;利用硫元素比值法估算住宅PM2.5室内外渗透系数,并根据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室内外来源的PM2.5对室内浓度的贡献;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住宅一般状况和居民室内活动状况信息,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室内来源PM2.5浓度因素。结果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PM2.5中来源于室外的比例分别为(81±21)%(M=83%)和(75±24)%(M=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采暖季来源于室内源的PM2.5浓度[(12.8±16.4)μg/m3,M=8.4μg/m3)]低于采暖季[(22.2±32.9)μg/m3,M=10.4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采暖季室内吸烟(β=0.199)和开窗时间(β=-0.073)是造成调查对象室内来源PM2.5浓度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7%,而在采暖季仅发现室内吸烟(β=0.280)可以造成室内来源PM2.5浓度差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5%。结论室外空气是室内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室内吸烟和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群对室内来源PM2.5的暴露。
- 李韵谱李娜杨一兵刘喆王秦吴亚西徐春雨徐东群
- 关键词:细颗粒物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