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科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佝偻病
  • 2篇维生素D
  • 2篇维生素D3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载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正常小鼠
  • 1篇人结肠癌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米粒
  • 1篇纳米粒
  • 1篇纳米粒载体
  • 1篇结肠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5篇王科科
  • 4篇刘赛
  • 3篇鞠传霞
  • 3篇高艳丽
  • 1篇刘娜
  • 1篇孙福生
  • 1篇于囡
  • 1篇张雯静
  • 1篇修梅红
  • 1篇王峰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负载维生素D_3的海藻酸纳米粒抗佝偻病作用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负载维生素D3海藻酸纳米粒和维生素D3的抗佝偻病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佝偻病模型组、负载VD3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VD3)低剂量组(1.70 mg.kg-1.d-1含VD315.0μg)、sSAN-VD3高剂量组(4.2 mg.kg-.1d-1含VD337.5μg)、VD3低剂量组(15.0μg.kg-.1d-1)、VD3高剂量组(37.5μg.kg-.1d-1)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通光条件下用正常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大鼠置于暗室中,并喂养缺乏维生素D3的饲料,同时各预防给药组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5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体重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活性及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佝偻病模型组大鼠喂养5周后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BAP活性明显增高,血清25-(OH)VD3含量及股骨BMD则显著降低(P<0.05);与佝偻病模型组大鼠比较,各预防给药组大鼠体重及股骨BMD均有所增加,sSAN-VD3高、低剂量组和VD3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AP活性降低,25-(OH)VD3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与同剂量的VD3低剂量组比较,sSAN-VD3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BAP、25-(OH)VD3及股骨BMD等三项指标均显示出更明显的抗佝偻病作用(P<0.05)。结论:负载维生素D3海藻酸纳米粒和维生素D3均具有良好的抗佝偻病作用,以前者作用较强。
王科科刘赛鞠传霞高艳丽
关键词:维生素D3药物载体佝偻病
负载维生素D/_3海藻酸纳米粒对佝偻病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负载维生素D3海藻酸纳米粒/(sSAN-VD3/)是海藻酸经油酸改性后依据分子自组装原理制备的纳米粒与VD3结合的制剂。本实验主要研究sSAN-VD3对大鼠佝偻病模型的预防作用及其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并与VD...
王科科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佝偻病
文献传递
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自组装海藻酸纳米粒(sSAN)在小鼠的体内分布情况,探讨sSAN作为维生素D3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sSAN和负载维生素D3的海藻酸纳米粒(sSAN-VD3),将两种标记好的纳米粒分别给予小鼠灌胃,在不同的时间将小鼠处死,分别取血清和肝、肺、肾、脾,各脏器经匀浆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强度,计算血清和各组织中sSAN和sSAN-VD3的含量。结果:经灌胃给药后在小鼠血清、肝、肾、肺中均检测到上述药物,而脾中没有检测到。给药后0.5h和1h,sSAN-VD3-FITC及sSAN-FITC在肝、肺和血清中的含量持续增加,以1h时达峰值浓度,给药2h、4h后,两种制剂的浓度逐渐降低。在肾脏中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于2h时达峰值浓度,随后逐渐降低。结论:sSAN及sSAN-VD3经小鼠灌胃给药后均可吸收入血,而且口服吸收后在肝、肺、肾和血清中均有一定的分布。
修梅红张雯静王科科鞠传霞刘娜孙福生刘赛
关键词:荧光标记FITC维生素D3
人结肠癌Caco-2细胞对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摄取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对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的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sSAN-FITC)的摄取及影响因素。方法:Caco-2细胞加入sSAN-FITC孵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对sSAN-FITC的摄取情况;通过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FITC的荧光强度,观察sSAN浓度、作用时间、环境pH值对细胞摄入sSAN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sSAN可以被Caco-2细胞摄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影响因素中,随着sSAN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增强(P<0.01),当pH值低于或高于7.0时,荧光强度均增强(P<0.01或P<0.05)。结论:sSAN可被Caco-2细胞摄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并受pH值的影响。
高艳丽刘赛王科科于囡
关键词:CACO-2细胞
纳米粒载体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介绍纳米粒载体的制备、优点和应用进展,为纳米粒在新的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粒制备方法和基质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应用为线索来综述。结果: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离子交换法、乳化法和自组装法,基质材料有蛋白质和多糖等,纳米粒本身无毒性,能增加所载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靶向性及效率,在抗肿瘤治疗、神经系统治疗和药物检测等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结论:纳米粒作为一种载体,在药物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和生物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有可能开发为其他领域的运送体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艳丽刘赛王科科鞠传霞王峰
关键词:纳米粒载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