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旷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极
  • 2篇电流
  • 2篇电流分布
  • 2篇电位分布
  • 2篇计算机控制
  • 2篇不锈
  • 2篇不锈钢
  • 2篇测量数据
  • 1篇导体
  • 1篇电化学
  • 1篇钝化
  • 1篇软件系统
  • 1篇酸性
  • 1篇酸性介质
  • 1篇添加剂
  • 1篇强酸
  • 1篇强酸性
  • 1篇着色
  • 1篇阻抗
  • 1篇微电极

机构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王旷
  • 3篇张文奇
  • 1篇张普强
  • 1篇吴继勋
  • 1篇路新瀛
  • 1篇李久青

传媒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锈钢化学着色的条件和控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了奥氏体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工艺条件,找出了着色过程中成份和pH的变化规律。自选添加剂的加入改善了着色膜的质量和工艺条件。初步判明不锈钢着色膜系半导体膜。不锈钢经着色、硬化后耐蚀性有所提高。
王旷李久青谈明伟马志鸿
关键词:不锈钢着色添加剂半导体膜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钝化304不锈钢在强酸性含Cl^-介质中的孔蚀被引量:3
1991年
一、前言关于孔蚀的发生机理,迄今已提出了多种模型。随着交流阻抗测试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作者将阻抗技术应用于孔蚀及其它局部腐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阻抗技术在界面反应及有关界面现象的研究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同时它又具有时间平均和面积平均的特性,因而,在应用于局部腐蚀研究时,阻抗分析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和面积因素的影响。曹楚南等研究了钝态电极处于孔蚀诱导期和发展期的阻抗频谱特征,发现钝化膜穿孔前,在sluyters图上高频区出现一个容抗圈的同时,还有低频感抗或电感性实部收缩现象;
张普强吴继勋张文奇路新瀛王旷
关键词:不锈钢酸性介质孔蚀交流阻抗法
集束微电极腐蚀电化学测量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腐蚀样品表面电位分布与电流分布的电化学方法及装置。采用集束微电极,同时在集束微电极的不同位置上采集测量数据,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并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和计算,可全面、清楚地了解腐蚀样品表面的腐蚀发展瞬态过程...
于朴王旷张文奇
文献传递
集束微电极腐蚀电化学测量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腐蚀样品表面电位分布与电流分布的电化学方法及装置。采用集束微电极,同时在集束微电极的不同位置上采集测量数据,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并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和计算,可全面、清楚地了解腐蚀样品表面的腐蚀发展瞬态过程...
于朴王旷张文奇
集束微电极腐蚀电化学暂态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被引量:1
1989年
集束微电极系统用于腐蚀电化学系统测量是一种新的方案。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采集到大量的腐蚀体系的电化学数据,从而可以分析腐蚀体系的暂态电化学行为。由于数据量大,采集的数据可达8.8万个/s,因此要求有好的数据处理方法。本软件就是专为此系统而设计的。数据处理分为单一电极与集束电极两种。前者主要考虑单一电极上得到的电化学响应,后者则考虑腐蚀样品表面上总的情况。
于朴王旷张文奇
关键词:微电极电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