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应激
  • 8篇创伤
  • 8篇创伤后
  • 8篇创伤后应激
  • 7篇应激障碍
  • 7篇创伤后应激障...
  • 3篇住院
  • 3篇住院患者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干预
  • 2篇心理学
  • 2篇行为疗法
  • 2篇认知行为疗法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心理
  • 2篇社会心理学
  • 2篇随机对照试验
  • 2篇团体心理
  • 2篇团体心理干预
  • 2篇理学

机构

  • 9篇石河子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医...
  • 4篇宿州市立医院

作者

  • 11篇王新燕
  • 8篇张桂青
  • 2篇胡敏
  • 2篇陈玲
  • 2篇梁霞
  • 2篇陈芹
  • 2篇石志坚
  • 1篇马美玲
  • 1篇郭娟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精神病学社会心理学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
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生存质量的疗效研究
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初中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研究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与CBT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CBT组及对照组(各组n=27),采用临床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EMDR组、CBT组、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29.63%、7.41%、7.41%;EMDR组在CAPS再体验症状评分低于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EMDR和CBT均是治疗PTSD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再体验症状较CBT更为有效,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稳定化技术的应用以降低EMDR的脱落率。
王新燕张桂青胡敏梁霞陈玲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生物反馈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56名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生物反馈组)或对照组,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每天1次、每次30min、为期14d的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同等条件下静卧30min。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生理指标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及心理指标中的焦虑(HAMA)、抑郁(HAMD)进行评估,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 (1)观察组SBP、DBP、HAMA和HA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394,P=0.001 3;t=3.632,P=0.000 6;t=4.252,P=0.000 1;t=4.309,P=0.000 1),SDNN显著高于对照组(t=3.213,P=0.002 2)。(2)观察组SBP、DBP、HAMA和HAM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DN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BP、HAM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辅助治疗方式。
陈芹王新燕马美玲郭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理生理学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TSD诊断量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PTSD的患者并调查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①400例被试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3.380,P<0.001)、重大外伤(χ2=24.488,P<0.001)、癌症(χ2=9.268,P<0.05)、丧亲(χ2=41.083,P<0.001)的被试PTSD症状的发生率高。结论创伤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患有癌症或丧亲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精神病学社会心理学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车祸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应激障碍创伤后抑郁
车祸发生后中学生急性应激的症状反应特点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历车祸班级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经历车祸班级的49名学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该班学生中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创伤提示异常心理痛苦(34.69﹪),闯入性回忆(32.65﹪),回避创伤相关思考(22.45﹪),回避创伤提示物品或境遇(22.45﹪)和过度警觉(20.41﹪);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16.33%,PCL-C阳性组与阴性组学生在社会支持(t=4.105,P<0.01)、应对方式(t=3.627,P<0.01)及防御方式(t=5.428,P<0.01)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车祸创伤后的中学生急性应激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王新燕张桂青
关键词:车祸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
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管理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管理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研,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来我院普外科、肿瘤外科、胃肠外科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护理。护理相同时间后,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1)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焦虑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术后状态焦虑(SAI)、特质焦虑(TAI)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术后3天的SAI、T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同组别中手术前后得分有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手术完毕后1h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6h、24h、48h、72h进行疼痛比较,观察组VAS得分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恢复时间比较:手术完毕后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判,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思维导图督导管理使用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降低手术疼痛感,可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王新燕陈芹蒋侠
关键词:艾灸胃肠道肿瘤术后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与认知行为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和CBT组,每组各27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个月后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失访率分别为29.6%(EMDR)、7.4%(CBT),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均有显著性提高,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CBT效果优于EMDR(t=-2.258,P=0.028;t=-2.740,P=0.008),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EMDR和CBT均能有效提高PTSD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EMDR组存在较高的失访率,因此当引用CBT在心理和环境两个领域优于EMDR这一结论时应慎重。
王新燕张桂青胡敏梁霞陈玲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