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琦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6篇肝硬化
  • 5篇病毒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合酶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门静脉
  • 4篇门静脉高压
  • 4篇静脉
  • 4篇静脉高压
  • 4篇合酶
  • 4篇肝硬化门静脉
  • 4篇肝硬化门静脉...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衍生
  • 3篇血小板衍生生...

机构

  • 30篇东莞市人民医...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1篇王文琦
  • 10篇程元桥
  • 9篇吴福全
  • 7篇李发武
  • 6篇林菊生
  • 5篇熊平
  • 4篇杨建萍
  • 4篇卢放根
  • 4篇殷思纯
  • 3篇姜晓丹
  • 3篇邝明子
  • 2篇陈桂轩
  • 2篇刘军
  • 2篇余治健
  • 2篇丁慧俊
  • 2篇王艳娜
  • 1篇董伟
  • 1篇何松美
  • 1篇冯玮
  • 1篇莫新发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Chines...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干扰素-α/β受体启动子-408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FN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基因测序法检测2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轻度38例、中度102例、重度70例)的IFN-α/β受体基因启动子-408位点的SNP。对210例中既往未用过IFN治疗的80例CHB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or 2b(Peg-IFN-α-2a/2b)治疗48周。比较SNP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IFN治疗持久应答(SR)33例(41.3%),非持久应答(NSR)47例(58.7%)。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CT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为65%(13/20),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 29.5%(13/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66,P=0.007)。干扰素治疗SR组IFN-α/β-408位点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与NSR组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为CT杂合基因型的CHB患者可能对Pec-IFN治疗效果较好。
李发武丁慧俊王文琦吴福全殷思纯李婉霞何松美王艳娜
关键词:干扰素-ΑΒ受体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单核苷酸多态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提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重叠感染的认识。方法对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医院1999年 1月 - 2 0 0 0年 6月确诊的 4 6例HIV/HBV重叠感染进行分析。结果HIV/HB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 :长期发热 (5 3 4 % )、近期消瘦 (47 8% )、全身酸痛 (6 9 6 % )、浅表淋巴结肿大 (45 7% )、慢性腹泻 (2 3 9% )及瘙痒性皮炎 (13 0 % )。HB sAg、HBeAg双阳性为 5 2 2 % ;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微异常为 6 5 2 % ;病死率为 2 8 3%。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HIV/HBV重叠感染诊断的警惕性 。
王文琦Cram AR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实施人才战略 再铸百年辉煌—东莞市人民医院实施人才战略的探索与体会
本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医院领导班子制定了“实施人才战略,再铸百年辉煌”的改革方案。通过采用引才、选才、育才和用才的政策与措施,壮大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了...
王文琦
关键词:医院管理
文献传递
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6 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门静脉高压症65例)和108名健康对照者iNOS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及eNOS基因第七外显子894G→多态性,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iNOS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中,门静脉高压症组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x2- 5.93,P<0.05)。GC基因型启动子的活性比GG基因型活性强。在eNOS的894G→T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91,P<0.05)。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iNOS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及cNOS的894G→T多态性是门静脉高压症新的危险因素。结论iNOS启动子969G→C多态性和eNOS的894G→T多态性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新的危险因素。iNOS启动子-969G→C多态性可导致该基因启动子功能活性增强。
程元桥林菊生王文琦熊平姜晓丹
关键词:诱导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NOS
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方法。方法将13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轻重等指标基本一致。治疗Ⅰ组采用猪苓多糖0.5g/次,3次/d,乙肝疫苗20μg皮下注射,1次/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治疗Ⅱ组采用猪苓多糖和乙肝疫苗,方法相同,再加潘生丁75mg/d,每晚睡前顿服,疗程12个月。治疗Ⅲ组采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2个月。结果治疗Ⅰ组和Ⅲ组的患者其HBV-DNA在开始治疗后迅速转阴,其转阴率都明显高于治疗Ⅱ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Ⅰ组HBV-DNA转阴率高于治疗Ⅲ组,在疗程结束时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治疗Ⅰ组和治疗Ⅲ组明显高于治疗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Ⅰ组比治疗Ⅲ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出近12%。在治疗Ⅲ组YMDD变异率最高,为14.3%,治疗Ⅱ组为9.3%,治疗Ⅰ组最低,为6.7%。结论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提高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并可降低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发生率。此方案疗效确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程元桥董伟王文琦吴福全
关键词: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疫苗猪苓多糖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换率抗HBE
Efficacy of dihydroartemisinin-mefloquine on acute uncomplicated falciparum malaria
2001年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hydroartemisinin-mefloquine on acute uncomplicated falciparum malaria.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falciparum malaria 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oral dihydroartemisinin at a single dose of 120?mg on day 1, followed by mefloquine, 750?mg and 500?mg on days 2 and 3, respectively. Follow-up was performed on days 1,2,3,4,7,14,21, and 28.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a rapid initial response to treatment. The parasite clearance time (PCT) after treatment was 30.7±3.6 hours. The fever subsidence time (FST) after treatment was 21.2±2.8 hours. Two patients had a recrudescence 21 and 25 days respectively after the disappearance of parasitemia, hence the recrudescence rate was 3.7% and the cure rate was 96.3%.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ly mild and transient nausea, vomiting and loss of appetite. Conclusion A combination of dihydroartemisinin and mefloqu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ncomplicated falciparum malaria.
王文琦杨伟
内皮素-1基因TaqⅠ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皮素-1基因Taq Ⅰ多态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检测了10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内皮素~1基因Taq Ⅰ多态性和TNF α基因启动子-308G→A多态性,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在ET—1基因Taq Ⅰ多态性中,门静脉高压症组(LC+)C等位基因频率和CC+T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38%与46.15%,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6.67%与30.56%,x2=4.26,P<0.05)。在TNF α基因多态性中,LC+组TNF2/1基因型的频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1.54%对10.19%,P<0.05)。分层分析发现由这两个基因多态性组成的不同基因型中,TCF 2基因型频率在L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R=2.03)。Logistic多元逻辐回归分析显示,ET-1和TNFα基因多态性是门静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子(P值分别为0.022和0.043)。 结论 ET—1和TNF α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关,是门静脉高压症形成的新的危险因子。TCF2基因型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的易感基因型。
程元桥王文琦林菊生熊平
关键词: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靶向PDGF-B链的小干扰RNA(siRNA)对肝星状细胞(HSCs)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根据PDGF-B链序列设计合成siRNA序列,将siRNA序列插入pSilencer3.1-H1hygro质粒,酶切后测序鉴定;PDGF-B链siRNA表达质粒转染HSCs,潮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株,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PD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各组筛选的阳性HSCs细胞株培养,MTT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法检测HSCs细胞株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3种表达PDGF-B链siRNA表达质粒,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各siRNA表达质粒阳性HSCs细胞PDGF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PDGF-B链siRNA表达质粒HSCs细胞组较对照组能明显降低HSCs增殖,下调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表达。结论靶向PDGF-B链的siRNA能降低HSCs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具有抗纤维化治疗的潜力。
李发武卢放根余治健王文琦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肝星状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
2004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2A(nitricoxidesynthase2A,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肝硬化组织NOS2A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分析多态性的功能。结果在门静脉高压症组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为16.9%、33.8%,比正常对照组高(8.8%、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OR=2.42),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18)。单纯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C等位基因和GC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肝硬化组织NOS2A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GC基因型启动子的活性显著升高。Logistic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多态性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OS2A基因启动子-969(G→C)多态性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导致启动子活性增强,是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的新的危险因素。
程元桥王文琦林菊生熊平姜晓丹
关键词:NOS多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一氧化氮合酶荧光素酶启动子活性
赤道几内亚盘尾丝虫病380例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提高对盘尾丝虫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998,380例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医院诊治的盘尾丝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半数以上的病例在20-39a发病,以持续性皮肤搔痒(93.7%)、皮炎(32.4%)、皮下结节(42.6%)、淋巴结炎(12.9%)和眼部病变(81.3%)为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皮肤活检微丝蚴平均密度为1244.37±1030.64·μL^-1,血清盘尾丝虫抗原检测(ELISA法)阳性率99.5%。采用伊维菌素治疗后0.5、1、1.5和2a的患者,其微丝蚴清除率分别为98.8%、2.9%、88.9%和88.6%。结论:伊维菌素为治疗盘尾丝虫病的有效药物。
王文琦
关键词:盘尾丝虫病伊维菌素药物治疗寄生虫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