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怡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顺式阿曲库铵
  • 3篇麻醉
  • 3篇脊柱
  • 3篇芬太尼
  • 3篇阿曲库铵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镇痛
  • 2篇置换术后
  • 2篇瑞芬太尼
  • 2篇苏醒
  • 2篇全髋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肌松
  • 2篇肌松程度
  • 2篇脊柱手术
  • 2篇关节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怡
  • 11篇宋伏虎
  • 10篇李传翔
  • 10篇陈力
  • 5篇宋冬梅
  • 3篇金大地
  • 1篇廖海明
  • 1篇徐世元
  • 1篇古妙宁
  • 1篇陈莺
  • 1篇王晓宏
  • 1篇魏玺群
  • 1篇李传祥
  • 1篇李鹤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注法影响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最佳的预注剂量和预注间期。方法选择ASAⅠ级,欲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均分为4大组:Ⅰ组为对照组,预注3 mL生理盐水,分Ⅰ1~Ⅰ4 4个小组,分别间隔3、4、5、6 min预注间期,给予剩余剂量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Ⅱ组分为Ⅱ1~Ⅱ4,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剂量为0.005 mg/kg,分别间隔3、4、5、6 min预注间期,给予剩余插管剂量0.145 mg/kg;同理,Ⅲ组4个小组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剂量均为0.01 mg/kg,间隔3、4、5、6 min预注间期,给予剩余插管剂量0.14 mg/kg;Ⅳ组4个小组顺式阿曲库铵预注量为0.015 mg/kg,剩余插管剂量0.135 mg/kg。每组顺式阿曲库铵总量达到0.15 mg/kg(3ED95)。使用肌松监测仪记录各组预注间期末TOFR值、插管条件评级、肌松效应起效时间。结果Ⅱ、Ⅲ组预注间期末TOFR值基本无抑制(P>0.05),Ⅳ组预注间期末TOFR值抑制明显(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起效时间均缩短(P<0.05);Ⅲ1、Ⅲ2组与Ⅲ3、Ⅲ4组,Ⅳ1、Ⅳ2组与Ⅳ3、Ⅳ4组预注剂量相同,随着预注间期的延长,起效时间也缩短(P<0.05)。结论随着预注间期的延长,起效时间也缩短,但考虑到全麻诱导时间应越短越好,因此,顺式阿曲库铵预注量为0.01 mg/kg,预注间隔为3 min应为较好的选择。
宋伏虎古妙宁李传翔陈莺王怡陈力
关键词:预注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
地塞米松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痛的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在多模式镇痛中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运动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THA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术前用静脉泵10min内注射地塞米松20mg(A组)、地塞米松40mg(B组)和生理盐水10ml(C组)。结果 C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镇静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24~48h运动VA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术后40、48h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36、48h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吗啡用量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 THA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辅以多模式镇痛效果良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
李传翔宋伏虎王怡王晓宏陈力魏玺群
关键词:地塞米松多模式镇痛
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在常规胃镜检查中麻醉及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ASAⅠ或Ⅱ级的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为40例。A组: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B组: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丙泊酚2mg/kg;C组: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丙泊酚2mg/kg。纪录3组患者麻醉前、瞬睫反射消失时、术中及术毕时的生命体征数据,包括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及手指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总用药量,麻醉后苏醒时间,术毕清醒后5、10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与组内比较。结果:患者瞬睫反射消失时,C组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A组(P<0.05);瞬睫反射消失时及术中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C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苏醒时间C组明显快于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术中麻醉效果评价及术毕清醒后5、10min时上腹部疼痛的VAS值,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丙泊酚拥有稳定的术中麻醉及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苏醒迅速完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配伍方法。
廖海明李传翔宋伏虎宋冬梅王怡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胃镜检查
不同肌松程度对脊柱外科手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续监测T1,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调整不同剂量进行持续输注,维持分组的不同肌松程度,观察五组病例术中MEP的D1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对肌松分级进行主观评定。结果在不同的肌松程度下,I组、II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组、IV组、V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松主观评定:IV组、V组的肌松评价为差的例数与I组、II组、II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 T1值在10%~15%,既能维持MEP监测的要求,又满足手术需要的肌松程度。
李传翔宋伏虎王怡金大地宋冬梅陈力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肌松程度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不同剂量芬太尼对脊柱手术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术中给予芬太尼对脊柱手术雷米芬太尼麻醉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柱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3组,采用丙泊酚-雷米太尼静脉麻醉。F1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3.0μg/kg,术中不追加芬太尼;F2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3.0μg/kg,术中追加芬太尼3.0μg/kg;F3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3.0μg/kg,术中再追加芬太尼6.0μg/kg。F2、F3组最后1次芬太尼均在手术结束前60 min给予。监测3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术毕至拔管所用时间、拔管期间不良事件,评定苏醒期躁动程度(RS)、拔管后疼痛评分(VAS)和镇静状况(Ramsay)。结果 F2组RS评分([0.8±0.5)分]、VAS评分([1.0±0.3)分]均显著低于F1组(P<0.01),Ramsay评分([2.0±0.3)分]显著高于F1组(P<0.05),显著低于F3组(P<0.05);F3组呼吸恢复时间([10.0±4.5)min]、意识恢复时间([15.0±4.5)min]和拔管时间([17.0±3.0)min]与F1、F2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F1组的MAP和HR在拔管后10 min时比基础值显著升高(P<0.01),在拔管后10 min时F1组MAP比F2、F3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术中给予芬太尼6.0μg/kg(在手术结束前60 min停止给予芬太尼)镇痛、镇静适度,拔管时合作,虽血压升高、HR增快,但躁动少而且轻,且不影响苏醒速度和拔管时间,能有效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痛觉高敏和苏醒期躁动。
陈力李传祥宋伏虎王怡
关键词:芬太尼雷米芬太尼脊柱手术
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全身麻醉深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全身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择期全身麻醉下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全身麻醉,在稳定15 min后,试验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静脉泵注3 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泵注3 min。记录给药即刻(T0)、给药后1(T1)、2(T2)、4(T4)、6(T6)、8(T8)、10(T10)和15 min(T15)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Narcotrend指数(NI)、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期间BIS、AAI、NI、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期间AAI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T6、T8、T10、T15时BIS低于T0时(P<0.05),T8、T10、T15时NI低于T0时(P<0.05),T2、T4、T6、T8、T10时MAP高于T0时(P<0.05),T2、T4、T6、T8、T10、T15时HR低于T0时(P<0.05)。试验组T6、T8、T10、T15时BIS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T10、T15时NI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T2、T4、T6、T8时MAP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和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中,静脉输注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能进一步加深患者的麻醉程度。
王怡宋伏虎李传翔陈力李鹤宋冬梅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深度
全凭静脉麻醉中不同停药方式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瑞芬太尼为一种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药,它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清除快、不依赖肝肾功能、无药物蓄积和残留、便于麻醉深度的快速调节等优点[1]。但瑞芬太尼术后疼痛高敏所导致的苏醒期躁动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工作者,故如何提高瑞芬太尼苏醒期的质量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以往的研究主要应用阿片类[2]或非阿片类药物[3]来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的痛觉过敏,以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在临床工作中,
陈力李传翔王怡宋伏虎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全凭静脉麻醉非阿片类药物阿片受体激动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案。方法首次行TKA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n=20):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组(P组)、曲马多组(T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组术前行术侧股神经置管,从术后1 h开始,每隔6 h(至术后48 h),由导管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C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生理盐水2 mL。P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帕瑞昔布20 mg,每天总剂量不超过80 mg。T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曲马多50 mg。F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15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芬太尼30μ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芬太尼50μg。术后每8 h记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C组显著高于P组、T组和F组(均P<0.05),P组高于T组和F组(均P<0.05),而T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T组(均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T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F组(均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阶梯镇痛(帕瑞昔布和曲马多)相结合是TKA术后镇痛的一种理想方案。
李传翔宋伏虎王怡金大地陈力宋冬梅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神经传导阻滞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D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泵注右美托咪定,NS组诱导后给予泵注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12 h(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术后第5天(T5)、术后第7天(T6)采集患者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及载脂蛋白E(apo E)含量。并分别对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3、5、7天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S-100β蛋白、NSE、IL-6和apo E在T1~5明显高于T0(P<0.01);D组S-100β蛋白、NSE、IL-6和apo E浓度在T2~5时间段低于NS组(P<0.01)。术后D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2例,NS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例。与术前1 d相比,术后第3天和第5天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结论右美托咪定虽无减轻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对减轻术后脑组织损伤仍有意义。
陈力李传翔宋伏虎王怡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全髋置换术
乌司他丁对老年人胃肠道大手术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胃肠道大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其围术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胃肠道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人室静脉开放后即开始采用微量泵快速泵入乌司他丁200 000 U,于手术开始前泵完,接着持续静脉泵入乌司他丁100 000 U/h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监测两组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开始后2 h(T2),开始后3 h(T3)的平均动脉压(MPV)、心率(HR),通过床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两组上述各时间点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时多巴胺总的用量。并在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后6 h(T4)和手术结束后12 h(T5)采集两组患者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的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的含量。结果两组在T2和T3时的MPV、LVEF和CO较T0时均显著降低(P<0.05),HR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T4和T5时的cTn、CK-MB和BNP较T0时显著升高。但C组与U组相比在T2和T3时MPV、LVEF和CO显著降低(P<0.05),HR显著升高(P<0.05),在T4和T5时cTn、CK-MB和BNP则显著升高。结论在老年人胃肠道大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陈力徐世元李传翔宋伏虎王怡
关键词:乌司他丁心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