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 作品数:5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文人书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 2021年
- 有人提倡“文人书法”,有人反对,矛盾就在于理解的不同。提倡者强调书法应该看重人文底蕴,反对者用它指称漠视法度的书写。书法必须有文化韵致,又必须在法度内创新。应该反对有丑和怪特征的书法行为艺术。书法的发展还应该努力应对现代社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求:在书写内容上应该提倡书写普通话,而不仅仅是古代诗文;在书写形式上应该积极实践书写现代规范汉字,除了传统的竖排形式,还要探索切合现代横排形式的书法艺术形式。
- 王庆
-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人书法文化法度
- 黎锦熙先生的名言“例不十,不立法”的来历和讹传——兼谈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改“法不立”为“不立法”被引量:3
- 2010年
- 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中,黎锦熙先生提出了他在语法研究中遵循的一个原则:"例不十,不立法。"后来,这句话成了汉语语言研究中的名言。可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许多人在征引这句名言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失真甚至讹传。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王力先生在最初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疏漏,但是在后来的新版文本中,王力先生订正了自己的疏漏。然而,一些人在转引黎先生这句名言的时候,大多参考的是王力先生著作的老版本,似乎没有能及时注意到王力先生在新版本中已经订正了的说法,致使讹传愈广。
- 王庆
- 关键词:黎锦熙
- 从学术批评我们能看到什么?
- 2010年
- 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绪论"第二章中说:"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言语活动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重要。我们不能容忍语言研究还只是几个专家的事情。
- 王庆
- 关键词:学术批评《普通语言学教程》社会生活言语活动语言研究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说法的形成及其他被引量:5
- 2017年
- 马克思较早提出了"三大发明"的说法;稍后,有人加上造纸形成"四大发明"的说法。欧洲学者能站在广阔的比较视野下,深刻阐释中国四大发明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而中国本土学者大都不具备这种视野。科技史研究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
- 王庆
- 说“次”被引量:2
- 2010年
- "次"的最初意义当为"吐气、舒气",进而发展出动词义"舍止",之后又发展出动词义"编排"、名词义"处所"和"次序"。在现代汉语中,"次"的一些意义消亡了,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次"的意义发展演变图展示了"次"的意义发展的历史脉络。
- 王庆
- 关键词:词义发展
- 伍铁平先生的学术遗产及其他——深切怀念伍铁平先生
- 2015年
-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先生病逝已经一年多了,先生的形象时常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他那熟悉的话语还经常在我耳边回响.在我的书架上,插放着先生赠送给我的一些书籍和文章,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拿下来翻一翻,这时先生便出现在书文里了.
- 王庆
- 关键词:学术遗产怀念语言学家大学教授书架
- 从专识教育到通识教育
- 2011年
- 2010年9月15日《参考消息》有一则消息,题目是《就业难与招聘难现象并存:外媒称中国教改势在必行》。
- 王庆
- 关键词:通识教育《参考消息》就业难教改
- 小儿保育中的“寄名”习俗及源流
- 2020年
- 在中国传统的小儿保育过程中,寄名佛寺道观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习俗,在今天的许多地方仍然流行;寄名习俗也有许多变种,如嵌名神佛、起贱名、认干亲、偷名等;寄名习俗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从现代学术的观点来看,寄名实际上是小儿成人之前的一种藏名行为,这跟名字的语言崇拜有一定的关系。
- 王庆
- 关键词:语言崇拜
- 长忆启功先生
- 2012年
- 敬爱的启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七年前那个不幸的日子我永远记得,当时的情形还如在眼前。那是2005年6月30日上午,我到学校图书馆续借图书。一进主楼大厅,迎面正中是一则讣告,因为当时着急去图书馆,走得匆忙,没有仔细看讣告的内容,心里只是想,不知哪位先生又不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等我从图书馆出来,再在讣告前细看,沿一长串头衔一路看下去,等到看到中央文史馆馆长的头衔时,我的脑子便“嗡”的一声,怎么,竟是我们的启功先生!我的心里一下子乱了套,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太敬重启功先生,希望他总能健康长寿,永远给人间带来吉祥与欢乐,可是他怎么就……我极度失落地来到办公室,头脑里不时闪现着启功先生的形象。
- 王庆
- 关键词:启功健康长寿讣告不幸头衔
- 理据能找多远?——对《汉语的语词理据》中的原生词理据探究方式的商榷被引量:2
- 2010年
- 《汉语的语词理据》在探求原生词理据时求助于语言起源上的叫喊、感叹和摹声等假说,这些假说是不可能得到证明的,是行之不远的。语言的理据研究应该是严肃的,不能曲为解说。
- 王庆
- 关键词:理据叫喊感叹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