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广友

作品数:73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细胞
  • 22篇缺血
  • 17篇免疫
  • 16篇实验性自身免...
  • 14篇脑缺血
  • 13篇干细胞
  • 12篇脑脊髓
  • 12篇脑脊髓炎
  • 12篇脊髓炎
  • 11篇实验性自身免...
  • 11篇自身免疫性脑...
  • 9篇胶质
  • 8篇神经元
  • 7篇胶质细胞
  • 6篇蛋白
  • 6篇基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5篇微重力
  • 5篇接触脑脊液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73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哈尔滨第二四...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双鸭山煤炭总...
  • 1篇中佛罗里达大...
  • 1篇海南省肿瘤医...

作者

  • 73篇王广友
  • 53篇李呼伦
  • 30篇王菁华
  • 30篇孙博
  • 26篇孔庆飞
  • 23篇穆莉莉
  • 21篇王丹丹
  • 20篇刘希君
  • 19篇张瑶
  • 18篇刘玉梅
  • 12篇金连弘
  • 9篇孙博
  • 9篇李国忠
  • 8篇赵崴
  • 7篇汪丹丹
  • 5篇翟东旭
  • 5篇白莎莎
  • 5篇闫彬彬
  • 4篇彭海生
  • 4篇曹京燕

传媒

  • 20篇国际免疫学杂...
  • 9篇中国生物制品...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第十届微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参与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是否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21例脑梗死死亡病例和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缺血侧半球及非缺血半球NK细胞浸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结果人脑缺血侧NK细胞数高于非缺血侧,缺血2d组增高2.14倍(P〈0.01);缺血2-5d组增高2.75倍(P〈0.01);缺血〉5d组增高2.41倍(P〈0.05)。大鼠缺血1h到第6天不同时间脑缺血侧与非缺血侧相比NK细胞数量增高,P值分别为:P1h〈0.05、P6h〈0.01、P12h〈0.001、P24h〈0.01、P48h〈0.05和P6d〈0.01,且缺血侧脑组织中大部分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双阳性细胞数P6d〈0.001。结论NK细胞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并表达IFN-γ具有生物活性。
赵恺孙博翟东旭王广友徐望舒王菁华李国忠金连弘李呼伦
关键词:脑缺血NK细胞IFN-Γ
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表达miR-23b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感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建立能够稳定、高效表达microRNA-23b(miR-23b)的细胞株miR23b-BMSCs。方法从C57BL/6小鼠股骨及胫骨分离出来的原代BMSCs,经过多次传代培养,依然能保持干细胞特有的螺旋生长状态以及自我更新的潜能。利用带有pre-miR23b基因的质粒pEZX-MR03与pMDLg/pRRE、pRSV Rev、pLP/VSVG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感染BMSCs,显微镜下观察带有eGFP荧光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嘌呤霉素(2.5μg/mL)进行药筛。结果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miR-23b的BMSCs,提取干细胞内RNA进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表达鉴定。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BMSCs组miR-23b的表达量较对照组BMSCs提高100倍(t=4.572,P<0.05)。结论利用慢病毒包装可以成功地将miR-23b整合到干细胞的基因组中,得到稳定表达miR-23b的小鼠BMSCs细胞株。这种基因改造的方法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联合方法与治疗思路。
胡瑞雪吕玮琦李呼伦王广友刘玉梅孔庆飞穆莉莉刘希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过继免疫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及免疫调节机制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过继免疫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AT-EAE)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s,建立EAE动物模型,在EAE动物模型发病高峰期取淋巴细胞,加入MBP刺激并与BMSCs共培养,并设未共培养的单纯MBP刺激对照组。将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对大鼠进行过继免疫回输,通过体外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体内临床评分评估BMSCs对EAE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BMSCs共培养MBP组与MBP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CD4+Foxp3+细胞显著增高而CD4+IL-17+细胞显著降低,培养后的淋巴细胞进行过继免疫回输后,干细胞共培养组临床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BMSCs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的细胞平衡,即上调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下调Th17细胞功能,对EAE起治疗作用。
刘希君孙博王菁华王丹丹李呼伦孔庆飞白莎莎刘玉梅金连弘王广友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骨髓基质干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
模拟微重力诱导PC12细胞衰老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PC12细胞的培养体系,探讨模拟微重力对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用Cytodex-3型微载体作为PC12细胞的贴附载体,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10-2g的微重力环境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PC12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特异性染色对衰老的PC12细胞进行评估。结果:光镜下模拟微重力培养的PC12细胞表现出类衰老细胞的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微绒毛增多。SA-β-gal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模拟微重力的作用下,PC12细胞SA-β-gal的活性升高。结论:模拟微重力可以引起PC12细胞衰老样的形态变化,以及SA-β-gal的活性升高。
汪丹丹李呼伦王菁华刘怡希王广友孙博刘希君穆莉莉
关键词:细胞衰老模拟微重力PC12细胞
大鼠第三、第四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该试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鼠第三脑室壁(主要是下丘脑视上区)及第四脑室底(主要是蓝斑区、最后区)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结果在全部材料中(视上区、蓝斑区、最后区等)都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呈球形或近球形膨大的...
王广友
关键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下丘脑室周器官蓝斑
文献传递
IRGM/Irgm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M蛋白(immune-related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M protein,IRGM/Irgm1)是免疫相关GTPases(immunity related GTPases,IRGs)家族的一员。IRGs是参与机体早期免疫应答的一类蛋白,不同物种的IRGs蛋白,其家族成员也大不相同。人类体内仅进化出两个IRG基因,一个功能性的IRGM和一个不参与免疫的IRGC。然而,在小鼠体内,IRGs是一个干扰素诱导的GTPase大家族,其Irgm1(LRG-47)功能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广谱的抗感染与宿主防御、细胞自噬以及在部分炎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人类IRGM蛋白与小鼠的Irgm1发挥着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人类IRGM基因在自噬靶向消灭结核分枝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IRGM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现就人类IRGM/Irgm1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黄凯徐红薇王广友
关键词:抗感染细胞自噬
Th17及IL-17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发病过程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发病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EAMG大鼠模型及CFA对照组,分别于两发病时相(早期发病高峰和晚期发病高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以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IL-17+淋巴细胞含量;3H增殖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B-ELISPOT法检测B细胞的抗体分泌情况。结果与CFA组相比,EAMG组大鼠血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的表达以及CD4+IL-17+淋巴细胞含量在早期发病时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晚期发病时相则均明显增多。与非刺激组相比,IL-17的刺激对CFA和EAMG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B细胞抗体分泌水平,在早期发病时相均无明显影响;而在晚期发病时相,EAMG组均明显升高。结论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参与大鼠EAMG的晚期发病时相,并促进疾病的发展。
孔庆飞穆莉莉孙博李娜王广友翟东旭白莎莎张淑娟李呼伦
关键词:TH17IL-17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发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与C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C6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6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生化法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性。结果 BMSCs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MSCs进行双层培养72h的C6细胞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双层培养组的C6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同时vimentin表达减弱,并且这两种分化标志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排列发生了改变;双层培养组C6细胞内GS活性升高。结论 BMSCs能诱导C6细胞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可能与BMSCs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王小冬穆莉莉戢玉环孙博王广友韩志娟刘婷婷李呼伦王菁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电针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体内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体内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免疫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用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组(CFA组);用MBPB68-86B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组(EAE组);用MBPB㈣。。多肽免疫后的大鼠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组和用MBPB68-86B多肽免疫后的大鼠电针刺激非穴位组。分别于免疫后第7天、14天和21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IFN-γ IL-4、IL-17、IL-6和TGF—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A组与EAE组大鼠血浆中IL-4水平有所升高(第14天P=0.027,第21天P=0.36);IFN-γ表达量在第14天EA组明显低于EAE组(P=0.00021);IL-6在三个时间点EA组均明显低于EAE组(P=0.0078,P:0.00047,P=0.00093);IL-17免疫21天,EA组明显低于EAE组(P=0.0012);TGF—B在第7天和第14天EA组明显高于EAE组(P=0.020,P=0.04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EAE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抑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刘玉梅白莎莎刘希君孔庆飞王丹丹王广友李呼伦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电针足三里细胞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致脑脊髓炎性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致脑脊髓炎性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抑制和激活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培养Lewis大鼠股骨、胫骨内的MSCs;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仅免疫完全弗氏佐剂(CFA);EAE大鼠免疫10—11d后,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被取出进行体外T淋巴细胞增值试验。从Lewis大鼠中得到的间质干细胞分别按下列要求预培养:在24孔板中与T细胞比值:1:1(1×10^6骨髓基质细胞/T细胞1×10^6)1:5、1:10、1:50或1:100;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同种同基因的MSCs以MSCs与效应T细胞比例为1:1、1:5、1:10时共培养能够显著抑制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没有加入MSCs的单独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在高密度(MSCs/T细胞数比≥1:10)的情况下,对MBP68-86一特异性T细胞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较低的密度(≤1:50)时,表现为刺激的作用。
杨琳丽王广友詹晓霞刘宇王心悦孙博李呼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调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