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兔原发性心室颤动早期行心前区捶击复律效果探讨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兔原发性心室颤动早期行心前区捶击复律的效果。方法:180只日本长耳兔,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中肢导联心电监护,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原发性心室颤动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2min内给心前区捶击,对照组给心脏按压。观察心室颤动转归。结果:心肌梗死造模过程中并发原发性心室颤动兔共15只,实验组8只行心前区捶击,5只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前区捶击复律成功率62.5%。对照组7只采取心脏按压者均死亡,复律成功率为0%。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兔原发性心室颤动早期行心前区捶击复律有效。
- 李连东张存泰阮磊倪明科方雁王国强王杏芬
-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心室颤动心前区捶击
- mHCN2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向电流的记录及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构建超极化激活环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亚型2(mHCN2)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的内向电流并检测其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分离获得mMSCs。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质粒pGH-mHCN2和pIRES2-EGFP,T4连接酶连接,构建质粒pIRES2-EGFP-mHCN2。脂质体将质粒转染至mMSCs,荧光显微镜下鉴定。全细胞膜片钳记录IHCN2并加入起搏电流特异性阻断剂Cs+检测其电流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检测证明质粒pIRES2-EGFP-mHCN2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成功的mMSCs发出绿色荧光。膜片钳记录到转染mHCN2基因的mMSCs的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其半最大激活电位为-95.1±0.9 mV,阈电位为-60 mV,最大激活电位为-140 mV。电极外液中加Cs+,内向电流几乎被完全抑制。未转染mHCN2的mMSCs未记录到内向电流。结论mHCN2基因在mMSCs中表达具有生理性起搏电流特征的电流,基因修饰的mMSCs有可能替代窦房结起搏细胞在自动除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马金张存泰黄深王国强全小庆
- 关键词:电生理学间充质干细胞膜片钳起搏电流
- 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蛋白43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胺碘酮与抗心律失常肽合用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日本长耳兔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A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心梗)模型组180只.术后8 周末,再将存活的124只心梗模型兔随机分为对照组31只(B组)、胺碘酮组31只(C组)、抗心律失常肽(AAP10)组31只(D组)、胺碘酮+AAP10组31只(E组).第9周开始给A、B及D组兔口饲生理盐水2 ml、1次/d,给C、E组兔口饲含胺碘酮的生理盐水2 ml、1次/d,胺碘酮用量100 mg·kg-1·d-1.12周末,A、B、C、D、E组各存活20、24、26、25、27只.查超声心动图,麻醉后取左室心肌块动脉插管灌流,A、B及C组灌流台氏液,D、E组灌流加入500 nmol/L AAP10的台氏液,程序刺激同时记录容积心电图及QT、QRS、ERP、Tp-e及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计算Tp-e/QT.灌流完成后取心肌组织,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组间计数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的卡方检验或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另B、C、D、E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以评价两种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C、D、E组心律失常诱发率分别为0、62.5%、26.9%、40.0%、22.2%,E组较B组诱发率减小.B组较A组Tp-e/QT增大,E组较B组Tp-e/QT减小.B组较A组Cx43表达明显减少.C、E组较B组Cx4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陈旧性心梗兔离体心肌块模型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胺碘酮慢性应用能上调心梗兔Cx43,与AAP10合用上调心梗兔Cx43作用加强,并进一步减小Tp-e/QT,抗心律失常作用进一步加强.
- 李连东张存泰阮磊倪明科方雁王国强王杏芬
- 关键词:心肌梗死胺碘酮连接蛋白43
-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流台氏液,伊布利特组灌流2 mg/L伊布利特40 min,低钾低镁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台氏液的伊布利特。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早后除极(EAD)和Tdp的发生情况,对QT间期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结果:伊布利特组QT间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337±46)ms∶(548±73)ms],TDR也显著增加[(49±15)ms∶(132±36)ms],EAD的发生率为4/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为0。低钾低镁组QT间期近一步延长至(652±184)ms、TDR增至(157±59)ms,EAD发生率为5/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与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增加为7/10,与正常组、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结论:在伊布利特合并低钾低镁的情况下才易诱发Tdp,电解质正常时不易致心律失常发生。
- 高永红张存泰阮磊李连东全小庆周青徐仁德王国强蔡少艾王天杰
- 关键词:伊布利特心房颤动
- 胺碘酮对陈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重构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兔左室心肌块室性心律失常模型,研究胺碘酮对陈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重构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日本长耳白兔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0只,心肌梗死组(B组)45只,心肌梗死胺碘酮干预组(C组)45只。B组及C组采取开胸结扎冠脉左室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9周开始,A组及B组口饲生理盐水2 mL,1次/d,C组口饲含胺碘酮的生理盐水2 mL,1次/d,胺碘酮用量100 mg/(kg.d)。术后12周末A组存活20只,B组存活24只,C组存活26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取左室心肌块离体灌流,同时记录容积心电图及QT间期(QT)、T波波峰至T波终末间期(Tp-e)、有效不应期(ERP)、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等电生理参数。灌流完成后分别取左室心肌组织,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3。结果超声检测显示B组、C组较之A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B组较之A组Tp-e增大,Tp-e/QT增大,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增加,心肌Cx43重构明显。而C组与B组相比,QT延长同时Tp-e不增加,Tp-e/QT缩小,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心肌Cx43重构减轻。结论陈旧心肌梗死兔离体心肌块模型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胺碘酮可以改善陈旧心肌梗死兔心缝隙连接重构,缩小Tp-e/Q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改善缝隙连接重构是胺碘酮不增加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原因之一。
- 李连东张存泰阮磊倪明科方雁王国强王杏芬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复极离散度
- 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对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评估的价值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对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评价的价值。方法对6种临床上致心律失常发生率已知的药物,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块对其致心律失常危险度进行评价。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观察记录QT间期、复极离散度和心律失常来量化每种药物的相对危险度。结果临床上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小于等于0.1,临床上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其危险度评分介于1.2至9.8之间。结论应用冠状动脉灌流的兔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评价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 全小庆张存泰吕家高白融周仑阮磊冯达应倪明科张敏王天杰周青王国强谢赞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肌
- mHCN2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基础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构建起搏基因质粒pIRES2-EGFP-mHCN2并转染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检测其在MSCs中核酸和蛋白水平是否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MSCs。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质粒pGH-mHCN2和pIRES2-EGFP,回收目的片段,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筛选阳性菌落,酶切和测序鉴定mHCN2是否插入pIRES2-EGFP中。脂质体转染质粒pIRES2-EGFP-mHCN2至MSCs,荧光显微镜下鉴定,并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染质粒pIRES2-EGFP-mHCN2对mHCN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证明mHCN2片段插入质粒pIRES2-EGFP。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了质粒的MSCs发出绿色荧光。已转染质粒MSCs的mHCN2 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是未转染MSCs的5.31倍(P<0.05),mHCN2蛋白是未转染MSCs的7.55倍(P<0.05)。结论成功构建质粒pIRES2-EGFP-mHCN2,证明了目的基因mHCN2在MSCs中mRNA和蛋白均有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起搏器奠定了基础。
- 马金林立全小庆王国强张存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起搏电流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