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功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病理
  • 19篇病理学
  • 17篇前列腺
  • 17篇细胞
  • 17篇临床病理
  • 13篇临床病理学
  • 11篇腺癌
  • 10篇肿瘤
  • 8篇评分
  • 8篇细胞癌
  • 8篇GLEASO...
  • 7篇肾细胞
  • 7篇前列腺癌
  • 7篇免疫
  • 6篇上皮
  • 6篇肾细胞癌
  • 5篇预后
  • 5篇泌尿
  • 5篇病理学特征
  • 4篇乳头

机构

  • 44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44篇王功伟
  • 26篇沈丹华
  • 5篇胡浩
  • 4篇王颖
  • 3篇徐涛
  • 3篇陈定宝
  • 3篇陈云新
  • 3篇王晓峰
  • 2篇李清
  • 2篇戴林
  • 2篇于路平
  • 2篇许克新
  • 2篇黄晓波
  • 1篇张晓玲
  • 1篇陈京文
  • 1篇鲍冬梅
  • 1篇马广贞
  • 1篇谢俊玲
  • 1篇李雪
  • 1篇武艳

传媒

  • 7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泌尿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2年9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泌尿系统的PEComa21例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1.3岁(范围16~76岁),男性5例,女性16例,男女比1:3.2。20例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其中经典型10例,上皮样型5例,平滑肌瘤型3例,硬化型1例,炎症型1例;1例为膀胱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率分别为95.2%(20/21)和80.9%(17/21),Melan A阳性率为71.4%(15/21),结蛋白阳性率为61.9%(13/21),S-100蛋白阳性率为33.3%(7/21),Ki-67平均阳性指数1.29%(范围0~5%)。其中5例上皮样型AML对HMB45和Melan A均呈阳性表达,SMA和结蛋白的表达率均为1/5,与非上皮样型AML肿瘤表达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膀胱PEComa仅显示HMB45和SMA阳性。结论泌尿系统PEComa以。肾的AML最为多见,而肾上皮样型AML和膀胱PEComa较为少见,具有较独特的病理学特征,需与其他恶性病变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HMB45、MelanA和SMA对于泌尿系统PEComa的诊断具有帮助。
王功伟王颖陈云新李清沈丹华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系统可重复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系统(WHO/ISUPGS)可重复性。方法选择20例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14位病理医师使用WHO/ISUPGS进行肾细胞癌分级。计算WHO/ISUPGS Kappa值和不同分级符合率;分析1~4级平均符合率及变化情况;使用三分法和二分法比较可重复性情况。结果 WHO/ISUPGS总体κ=0.624,符合率为71.8%(201/280)。1、2、3、4级符合率分别是70.0%(49/70)、68.6%(48/70)、60.0%(42/70)和88.6%(62/70)。1级中30.0%(21/70)分级提高;2级中28.6%(20/70)分级提高,2.9%(2/70)分级降低;3级中20.0%(14/70)分级提高,25.7%(18/70)分级降低;4级中11.4%(8/70)分级降低。合并分级中,三分法中1级、2~3级和4级模式可重复性最高;二分法中1~3级和4级模式可重复性最高。结论 WHO/ISUPGS可重复性可能高于Fuhrman分级系统。WHO/ISUPGS可以通过合并分级提高可重复性。
贺慧杰王功伟
关键词: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可重复性
不同肾细胞癌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肾细胞癌(RCC)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方法 对比不同RCC亚型基本临床特征、大体表现、Fuhman细胞核分级、侵犯情况、TNM分期以及预后.结果 在所有RCC中,透明细胞癌占88.5% (718/809),乳头状癌占4.1%(33/809),嫌色细胞癌占1.7% (14/809),囊性肾细胞癌占3.1%(25/809),未分类癌占2.2% (18/809),其他类型占0.4%(3/809);上述类型Fuhman细胞核分级中3级分别占16.1%、48.5%、42.9%、8.0%、16.7%以及0.0%;肾盂侵犯分别占44.4%、10.3%、27.0%、0.0%、0.0%以及0.0%;肾周脂肪侵犯分别占11.8%、11.5%、33.3%、0.0%、44.4%以及33.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0.9%、19.2%、0.0%、6.3%、27.8%以及33.3%;远处转移分别占2.3%、7.6%、0.0%、6.3%、16.7%以及0.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2.1%、100.0%、100.0%、100.0%、61.5%以及100.0%.结论 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未分类癌是预后最差的亚型,而囊性肾细胞癌预后最好.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细胞核分级较高,且肾盂和肾周脂肪侵犯较常见.
王功伟胡浩沈丹华
关键词:肾肿瘤
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重复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腺癌(PCa)Gleason评分重复性。方法:收集49例PCa病例,依据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的Gleason评分系统,采用组合和分组方法进行Gleason评分,观察重复性和差异性。结果:15位病理医生总体Gleason评分重复性较好(κ=0.642);Gleason评分组合重复性62.2%,重复性最高者Gleason评分5+5(81.2%)和5+4(73.3%);其次是4+4(67.5%)、3+3(64.0%)、4+3(61.3%)及3+4(44.0%);最低者Gleason评分4+5(38.9%)和Gleason评分3+5(33.3%)。Gleason评分总分分组重复性71.4%,重复性最高者为Gleason评分9~10分(84.9%),其次是Gleason评分7分(76.7%),最低者为Gleason评分6分(64.0%)和8分(60.7%)。结论:PCa Gleason评分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在于Gleason 3级癌和4级癌的认识。
贺慧杰王功伟
关键词: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7家医院2010年7月—2018年7月存档的15例MT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习切片后,对所有病例均采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绒毛蛋白(villin)、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Ⅰ型分裂蛋白转导素样增强子(transducin-like enhancer of split 1,TLE1)、肝细胞核因子1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β,HNF-1β)和肾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kidney spec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Ksp-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伴有肉瘤样改变且TLE1表达阳性的病例,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滑膜肉瘤转位(synovial sarcoma translocation,SYT)-滑膜肉瘤X染色体断点(synovial sarcoma X chromosome breakpoint,SSX)融合基因状态。最后复习所有患者的预后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结果:在15例MTSCC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1.9岁(范围:48~75岁)。12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3例因尿频、尿痛或者肉眼血尿等临床症状就诊,其中1例有肾结石病史15年。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实性,呈灰黄或灰白色;除2例外,其他肿瘤均界限清楚。光学显微镜下,1例可见肿瘤性坏死;13例表现为黏液、小管及梭形细胞3种成分混合,1例以梭形细胞及黏液成分为主,1例以小管及黏液成分为主;部分肿瘤细胞质透明样改变明显,并且2例伴有肉瘤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llin、CK7、EMA、AMACR、TLE1、HNF-1β和Ksp-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0.0%(3/15)、80.0%(12/15)、93.3%(14/15)、80.0%(12/15)、20.0%(3/15)、93.3%(14/15)和13.3%(2/15);FISH检测排除滑膜肉瘤。随访8例患者,这些患者术后未经其他治疗;1例术后半�
曲琳琳刘静贺慧杰周艳萍马广贞左淑英薛晶武艳徐游贵康南孔方舟沈丹华王功伟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23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3例存档GCT标本,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GCT患者平均年龄47.9岁(范围为16~70岁),其中女性16例(69.6%),男性7例(30.4%)。21例(91.3%)为良性,2例(8.7%)为恶性。显微镜下,良性GCT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嗜伊红颗粒明显。21例(91.3%)良性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2例恶性GCT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分别为7个和4个/10HPF,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Vimentin在良性中阳性率分别是100%(21/21)、90.5%(19/21)、100%(21/21),恶性中均为100%(2/2);良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1%(范围0%~10%),恶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2.5%(范围15%~30%)。1例足部恶性GCT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测到EWSR1重排,进一步除外透明细胞肉瘤。良性GCT随访19例(14个月至8年)无复发,2例复发均为恶性GCT。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是GCT诊断的常规手段,分子遗传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GCT注意应与多种病变鉴别,特别是冰冻病理学检查容易误诊。
郑娇马英腾李长新王功伟
关键词:病理学免疫组化
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血清PSA三种主要指标和Gleason分级主要指标均值;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并观察血清总PSA(tP-SA)与Gleason评分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血清tPSA≤4.0、4.1~10.0、10.1~20.0、20.1~100.0、>100.0 ng/mL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31±0.47、6.66±0.89、7.04±1.11、7.56±1.03以及7.91±1.01;血清游离PSA(fPSA)≤1.0、1.1~10.0、>10.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45±0.69、6.98±0.98以及7.75±1.05;血清总PSA(tPSA) t/fPSA≤0.16、0.17~0.50以及>0.5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72±0.88、7.45±1.04以及8.36±1.12.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比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显著正相关;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均随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逐渐增加而增加.结论 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PSA对Gleason评分的具有预测价值;与fPSA和fPSA/tPSA比值相比,tPSA是最有预测价值的指标.
王功伟沈丹华
关键词:前列腺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GLEASON评分
肾乳头状腺瘤临床病理学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瘤(R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例存档RPA病例,采用HE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方法,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9岁和54岁。肿瘤直径为0.3 cm和1.3 cm。镜下肿瘤乳头状生长,部分区域管状生长。乳头被覆细胞立方状,细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或轻度异型性,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缺乏核分裂象。乳头间质血管玻璃样变,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AMACR(+)、CK7(+)、Ki-67(小于5%)。结论RPA病理学诊断的关键指标是该肿瘤的直径不大于1.5cm。PRA应该与多种具有乳头状生长方式的肾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姜黄王功伟沈丹华
关键词:肾肿瘤乳头状腺瘤
8例汗腺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8例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1.4岁(25~66岁)。发病部位:头部及四肢各3例,躯干2例。临床表现为皮下孤立、生长缓慢的囊性和(或)实性结节,7例境界清楚,1例界限不清。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该肿瘤主要由多边形鳞状细胞样细胞和透明细胞组成,8例均可见导管分化,4例透明细胞变性,2例鳞状分化,1例见顶浆分泌现象。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主要表达细胞角蛋白(CK)、CK5/6、p63和P40;汗腺导管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阳性。结论:皮肤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表现多样。
郑娇李长新孟思宏李沁娜王功伟
关键词:汗腺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5例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Ig 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RPF病例32例,分析其中Ig G4相关性RP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纳入Ig G4相关性RPF共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2岁(55~67岁),患者表现为腹痛、腰痛、体重减轻等症状,2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ntoimmune pancreatitis,AIP),3例患者(3/5)肾功能减退,4例患者(4/4)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3例患者(3/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3例患者(3/4)血Ig G升高,4例患者(4/4)血Ig G4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提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甚至输尿管和下腔静脉。1例患者行腹膜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Ig G4阳性浆细胞与Ig G阳性浆细胞比例〉40%,且Ig G4阳性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3例接受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预后均较好。结论:部分RPF可能是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即Ig G4相关性RPF,其病因不明,血清Ig G4浓度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显示有明显淋巴细胞和Ig G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顿耀军于路平杜依青盛正祚王功伟李雪杨冰徐涛黄晓波王晓峰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免疫球蛋白G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