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阳 作品数:10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肌肉活检组织中NADH-TR染色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被引量:1 2013年 对肌肉活检标本进行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etrazolium reductase,NADH—TR)染色可区分不同的肌纤维结构,是神经肌纤维病变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免疫组化染色有利于观察肌纤维不同部位蛋白变化而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NADH—TR染色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可同时显示不同染色成分,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丰富的形态学依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王丛阳 林莉关键词:肌肉活检 双重染色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检测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BRAF V600E突变,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检测BRAF V600E的差异。回顾分析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比较同一组织不同获取方式对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检测BRAF V600E,免疫组化特异度为85.45%(47/55)、阳性预测值为91.67%(88/96)、准确率为94.41%(135/143)、假阳性率为14.55%(8/55)。qRT-PCR特异度为98.19%(54/55)、阳性预测值为98.88%(88/89)、准确率为99.30%(142/143)、假阳性率为1.8%(1/55)。经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差异,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假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 01)。另外,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FNAC 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69.81%(185/265),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76.98%(204/265)。经配对χ2检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突变优于免疫组化;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FNAC标本,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检测BRAF V600E阴性的病例,建议术后石蜡组织复检BRAF V600E突变状态。 王丛阳 郭文文 朱晓静 王焱关键词:乳头状癌 QRT-PCR 异染色质蛋白1结合蛋白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异染色质蛋白1结合蛋白3(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binding protein 3,HP1BP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外源性RNA干扰技术结合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外实验探讨HP1BP3的肿瘤生物学效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13例结直肠癌中HP1BP3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外源性敲低HP1BP3表达与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相关。313例结直肠癌中,HP1BP3高表达104例,低表达209例,HP1BP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及病理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01)。[结论]HP1BP3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抑制相关,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进展的结直肠癌中可能存在异常的染色质重塑。 朱金鑫 杜杨斌 力海伦 付志强 王焱 王丛阳 郭文文 何震宇关键词: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非典型宫颈腺细胞在宫颈细胞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宫颈腺细胞(AGC)在宫颈细胞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9年8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的AGC病例34例,与其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宫颈腺上皮异型增生7例(20.59%),宫颈腺癌2例(5.88%),子宫内膜腺癌4例(11.7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腺体9例(26.47%),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5.88%),宫颈管内膜慢性炎7例(20.59%),子宫内膜息肉2例(5.88%),宫颈腺上皮微腺型增生1例(2.94%)。根据病变类型,分为腺上皮病变组(13例)和鳞状上皮病变组(11例),两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C在宫颈组织学对照中,若为良性或者癌前病变,多数为宫颈管腺上皮异形增生以及较大比例的需要鉴别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腺体;若为恶性,则多数为宫颈腺癌或子宫内膜腺癌及需要鉴别的低分化鳞癌。此外,不同病变类型可能与年龄有关系,40岁以上是腺上皮病变的高发年龄段。 熊林 王焱 何风霞 王丛阳 张大为 金宁关键词:宫颈细胞学 液基细胞学 Masson染色和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在显微镜下结肠炎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显微镜下结肠炎( microscopic colitis, MC)是一类慢性水样腹泻,内镜下结肠黏膜正常或轻度异常,病理组织活检呈特异性改变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约占慢性腹泻的13%[1],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MC肠镜下黏膜并无特殊表现,而其他的相关影像学及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并无帮助,因此结肠镜组织活检显得尤为重要[2],而对活检组织进行 Masson特殊染色合并 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对该病的诊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王丛阳 王焱关键词:MASSON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色素痣组织传统脱黑色素及免疫组化处理方法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8 2018年 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又名色素痣,是皮肤的黑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以颜面部多发。因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要求并担心其恶变,色素痣手术切除逐年增加,成为病理科较常见的组织标本之一。根据痣细胞巢的生长部位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 王丛阳 王家俊 王焱关键词:色素痣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的理想方法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突变,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13例结直肠癌标本BRAF V600E免疫组化和qRT-PCR的结果,以测序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阳性19例,阴性82例,不确定诊断12例。其中19例阳性标本经测序确认BRAF V600E突变6例,未突变13例;12例不确定诊断病例经测序确认1例突变,11例未突变。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16.81%,阴性检出率为72.57%,不确定诊断例数占检测例数的10.62%。113例结直肠癌标本同时行qRT-PCR检测,结果突变7例,未突变106例,阳性检出率为6.19%,阴性检出率为93.8%,无不确定诊断,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检测BRAF V600E中的应用价值,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率分别为100%、86.32%、31.58%、100%、0、13.68%、87.13%和100%、100%、100%、100%、0、0、100%。经配对χ^2检验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01)。结论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检测中,qRT-PCR较免疫组化有更高的准确性。 王丛阳 郭文文 王家俊 熊林 金宁 王焱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妊娠黄体瘤10例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卵巢妊娠黄体瘤(pregnancy luteoma,P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组织学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妊娠黄体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及网状纤维染色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PL均为初产妇,无妊娠史;肿瘤3~10 cm,棕黄色或红褐色,质地嫩。镜下可见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弥漫性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α-inhibin,AE1/AE3,CD99及波形蛋白阳性,上皮膜抗原,S-100,HMB45及MelanA阴性。网状纤维染色结果示嗜银网状纤维呈黑色包绕在瘤细胞巢周围。结论:PL是一种罕见瘤样病变,多在妊娠末期出现,大体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需与类固醇细胞瘤、妊娠黄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侯宁 史传兵 张平 王丛阳 熊林 林莉关键词:瘤样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恶性间皮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恶性间皮瘤(malignent mesothelioma, MM)是一种显示向间皮分化的恶性肿瘤[1],好发于胸膜和腹膜,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心包膜和睾丸鞘膜等部位。呈弥漫性生长的称为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少数肿瘤(<1%)可呈局限性结节性生长,称为局限性恶性间皮瘤(LMM)。恶性间皮瘤的起源尚不清楚,传统上认为起源于间皮细胞,但也有研究显示肿瘤可能来源于间皮下细胞,该细胞可向不同方向分化。 朱晓静 林莉 王丛阳 王焱关键词:恶性间皮瘤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