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刚
- 作品数:73 被引量:266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优势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析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46例;研究组选取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全部入选患者均通过手术后,观察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对组间患者术后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等观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可获取良好的疗效,且还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 朱文谋陶隆钦涂刚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雌激素激活GPER-EGFR-ERK通路促进人乳腺癌SKBR-3细胞系增殖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雌激素对人乳癌细胞系SKBR-3增殖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检测钙离子探针标记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CCK-8法观测细胞的增殖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 kinase,p-ERK)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7-β雌二醇(E2)与GPER激动剂(G1)(E2、G1处理组)刺激SKBR-3细胞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120 s开始迅速升高,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CCK-8测定的(E2、G1处理组)相对细胞数分别是对照组的(2.08±0.07)倍和(2.00±0.04)倍;流式细胞术检测E2、G1处理组细胞增殖指数(PI)(E2、G1处理组)为(43.12±0.38)%、(42.43±0.52)%,较对照组(29.19±0.29)%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2处理组p-ERK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EGFR拮抗剂AG1478、ERK拮抗剂U0126均可抑制E2、G1触发的相应变化,PI3K拮抗剂WM则不能。结论雌激素激活GPER-EGFR-ERK通路促进人乳腺癌SKBR-3细胞系增殖。
- 李维东罗浩军李振华余腾华杨光伦涂刚
- 关键词:雌激素GPER增殖
- 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表达增强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株和人乳腺癌组织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方法测定Y14和Upf1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ZR-75-30、T47D、MDA-MB-435s、MDA-MB-453、MDA-MB-231)及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的表达。结果(1)人乳腺癌细胞系中Y14和Upf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P<0.05)。(2)在人乳腺癌细胞中,MDA-MB-231细胞系的Y14和Upf1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3)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组织表达增强(P<0.05)。结论Y14和Upf1在人乳腺癌细胞和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
- 冉亮涂刚王小毅赵聪任国胜
- 关键词:NMD人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组织
- 外源性透明质酸酶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 Hyase)对人乳腺癌细胞ZR 75 30 侵袭潜力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体外侵袭模型和应用双室联合培养技术,观察外源性Hyase对ZR 75 30细胞穿透Matrigel(人工基底膜)的能力以及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为(70.625±11.64)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25±6.09)个(P<0.01); 实验组的血管管腔数目为(34.5±2.4)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5)条(P<0.01)。结论 外源性Hyase有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诱导血管形成的作用。
- 王良任国胜涂刚石远
- 关键词:透明质酸酶乳腺癌侵袭力血管形成外源性
- 腹腔穿刺灌洗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腹腔间隙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腔穿刺灌洗联合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与单纯腹腔穿刺灌洗治疗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效果。方法选择5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单纯腹腔穿刺灌洗组,联合治疗组同时行CR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48、72h后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IRODS)、血乳酸、BNP、TNF-α、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禁食时间、膀胱压降至正常时间、ICU治疗时间及出院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48h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联合治疗组禁食时间、膀胱压降至正常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穿刺灌洗联合CRRT治疗较单纯腹腔穿刺灌洗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腹内高压、保护各脏器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 杨平张福英涂刚
- 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Bcl 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Bcl 2和Bax的表达 ,用TUNEL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组织比较 ,凋亡细胞明显减少 ,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15 18和 6 18,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Bax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8 18和 14 1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cl
- 黄平杨光伦姚榛祥涂刚
- 关键词:病理学基因原癌基因蛋白质类乳腺肿瘤病理学
- 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兔肝VX_2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兔肝VX2肿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观察血清学ALT﹑肿瘤直径﹑H E染色等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⑴ALT:联合治疗组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1w后已降至治疗前水平下;(2)肿瘤直径: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观察:联合治疗组H E染色可见正常肝组织﹑炎症充血带﹑无定形的坏死组织形成的条带;(4)细胞凋亡和增殖:联合治疗组的凋亡指数较其他组高(P<0.05),而增殖指数较其他组低(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肝VX2肿瘤疗效比较明显,对肝功能损伤较小;其治疗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增殖。
- 陈翔王洪林李坚涂刚张盟辉
- 关键词:射频消融化疗药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
- 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最常发生于青春期后和绝经期前妇女,妊娠、绝经过早及妇科疾病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均有增患风险。分化型TC中,男性较女性预后差,〉40岁的男性TC预后最差,〈50岁的女性有较好预后。提示在TC的发生发展中,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起重要作用。
- 刘鹏飞涂刚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甲状腺癌雌激素替代疗法预后差青春期后绝经期
- NF-κB抑制剂PDTC增敏TNF-α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yrro1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 -α)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观察TNF -α、PDTC及二者联合作用对乳腺癌细胞系MCF - 7、MDA -MB - 4 35s体外生长的影响。将MDA -MB - 4 35s细胞接种于雌性BALB/c纯系小鼠肾包膜下复制出移植乳腺癌动物模型 ,观察TNF -α、PDTC及联合作用对体内移植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单用TNF -α(小于或等于 2 0 0 0U/ml)或PDTC均不影响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 ,但是先PDTC(5 0 μmol)作用 1h ,再应用TNF -α(2 0 0 0U/ml)即可明显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动物实验中治疗组应用TNF -α(7.5× 10 6U/kg/次 ,2次 /日 ,ip) +PDTC(5 0mg/kg/次 ,2次 /日 ,ip) ,肿瘤平均体积为 1.0 8± 0 .32mm3 ,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瘤体 11.6 7± 0 .5 3mm3 (P <0 .0 1) ,单用TNF -α组(10 .96± 1.0 4mm3 )及PDTC组 (11.72± 0 .73mm3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P -κB抑制剂PDTC能够显著增敏TNF -α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 涂刚姚榛祥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是否促进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源性转移。方法应用RT-PCR检测3 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AFP mRNA的表达。结果3 2例PHC患者RFA治疗前外周血AFP mRNA表达阳性1 8例(5 6.3%),阴性1 4例(4 3.7%);治疗后阳性1 2例(3 7.5%),阴性2 0例(6 2.5%)。RFA治疗前后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 5)。结论RFA治疗肝癌不会促进肿瘤的血源性转移。
- 李坚王洪林陈翔涂刚王济明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