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淑坤

作品数:22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多形
  • 8篇多形性
  • 8篇多形性腺瘤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8篇腺瘤
  • 8篇小鼠
  • 7篇转基因
  • 7篇转基因小鼠
  • 7篇基因
  • 5篇头颈
  • 5篇康复
  • 4篇颌骨
  • 3篇头颈部
  • 3篇切除
  • 3篇肿瘤细胞
  • 3篇唾液
  • 3篇唾液腺
  • 3篇细胞表面
  • 3篇下颌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 1篇台州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22篇沈淑坤
  • 8篇杨雯君
  • 6篇张陈平
  • 4篇傅锦业
  • 2篇王洋
  • 2篇张志愿
  • 2篇刘丽敏
  • 2篇徐立群
  • 2篇杨文玉
  • 1篇尹雪莱
  • 1篇徐丽丽
  • 1篇郝桂华
  • 1篇蒋莉莉
  • 1篇郑莹
  • 1篇吴春晓
  • 1篇王悦平
  • 1篇尚文军
  • 1篇杨悦
  • 1篇孙坚
  • 1篇王兰

传媒

  • 4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十四次中国...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五届全国口...
  • 1篇2013国际...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ag1转基因小鼠唾液腺肿瘤细胞相关标志物的检测
:本文通过检测人多形性腺瘤的Plagl转基因小鼠的肿瘤组织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为后期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Plag1转基因小鼠的肿瘤细胞和野生型颌下腺细胞,行相关免疫组化,流式检测其中CD44、CD...
沈淑坤杨雯君王洋张陈平
关键词:唾液腺肿瘤转基因小鼠相关标志物基因表达
舌鳞状细胞癌术后和或放疗后吞咽言语障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目的:舌是言语和吞咽的重要功能器官,因此舌鳞状细胞癌作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直接影响吞咽和说话,为了解舌癌诊治后患者吞咽言语功能,本研究从患者的手术方式、饮食方式、唇舌运动功能等作一系列回顾性研究...
沈淑坤傅锦业杨雯君张陈平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康复评估
文献传递
PLAG1转基因小鼠中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PLAG1转基因小鼠下颌下区多形性腺瘤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方法:取3对PLAG1转基因小鼠下颌下区多形性腺瘤组织、对侧无瘤腺体组织、空白对照小鼠腺体组织,抽提标本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探针,与芯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分析在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随机挑选其中5个Lnc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6对样本中验证其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t检验评价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PLAG1转基因小鼠无瘤腺体组织、空白对照小鼠腺体组织相比,PLAG1转基因小鼠肿瘤中共有5627个LncRNA同时发生差异表达,其中2871个上调、2756个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个随机挑选的LncRNA中,4个(AK146794、ENSMUST00000119440、ENSMUST00000140495、Gm12873)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出PLAG1转基因小鼠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为进一步研究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徐万林刘丽敏卢浩杨雯君沈淑坤
关键词:基因芯片多形性腺瘤长链非编码RNA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康复护理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3年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会对其口腔功能及颈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进食、言语、上肢运动等日常活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早期康复可以加快功能恢复、缓解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康复或治疗措施。制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形成个体化康复方案,及早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是当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外指南或共识较少关注言语功能、咀嚼吞咽功能、颈肩功能等方面的障碍,缺乏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指南或共识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提供实践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浙江、安徽的多位专家,参考以往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护理一线的技术与经验,共同撰写《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康复护理专家共识》,以期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在口腔护理、营养支持、皮瓣供区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咀嚼吞咽康复、言语功能康复、颈肩功能康复、张口受限康复、风险识别与防范、随访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顾芬王悦平杨文玉赵小妹唐燕沈淑坤毛艳张金凤吴奕帆张媛媛杨悦张剑春余红王兰郝桂华侯黎莉
关键词:康复护理
舌鳞状细胞癌术后吞咽言语障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研究目的:舌是言语和吞咽的重要功能器官,因此舌鳞状细胞癌作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直接影响了吞咽和说话,为了解舌癌诊治后患者吞咽言语功能,本研究从患者的手术方式、饮食方式、唇舌运动等作一系列回顾性研究和...
沈淑坤叶为民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康复训练康复评估饮水试验
文献传递
p53基因敲除PLAG1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p53基因敲除plag1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依托plag1转基因多形性腺瘤小鼠。取两只plag1+母鼠与一只p53+/-雄鼠杂交,分别取F1代中基因型为plag1+p53+/-的雌雄小鼠交配,得到基因型分别为plag1+p53-/-,plag1+p53+/-及plag1+p53+/+的三种多形性腺瘤小鼠,分别测量比较三种基因型多形性腺瘤的生长速度。结果:plag1+p53-/-基因型小鼠生长迟缓,寿命短,未能长出肿瘤便已死去。plag1+p53+/-肿瘤生长速度较同龄plag1+p53+/+小鼠相比较快,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构建了p53基因敲除plag1转基因小鼠模型,且结果显示p53基因与PLAG1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多形性腺瘤的生长速度增快有关。
刘丽敏尚文军王洋沈淑坤杨雯君王铸钢
关键词:P53基因敲除小鼠多形性腺瘤
可吸收板在经下颌骨入路颌面头颈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徐立群沈淑坤尹雪莱谈亦然秦兴军郭兵
关键词:内固定
中国医院内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吞咽康复开展现状初步调查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初步调查国内口腔头颈-颌面肿瘤(HNC)吞咽康复开展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网络调查,问卷通过口腔肿瘤科医生、康复医学科医生、言语治疗师(ST)、国内外在校ST教师共同拟定、探讨、确定。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问卷以网络在线调查形式,通过微信发放问卷链接至ST相关群组,并于问卷星网(www.sojump.com)填写并回收。结果:本次问卷共回收130份,有效问卷126份,涵盖中国27个地区,111家医院。其中接诊过HNC患者的受访者为65人。对这65份问卷分析后发现:治疗人员多为兼职或转行而来,从事ST或HNC吞咽康复年数较短;绝大多数治疗人员曾治疗过少量HNC患者;患者大部分来自于相关临床科室病区会诊、转诊;大部分治疗人员对治疗效果自我满意度较好,且认为老百姓对HNC吞咽康复的认识度不高是影响工作开展及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国内HNC吞咽康复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需通过治疗人员专业化、教育体系系统化、相关科室合作化、患者宣教普遍化等来加快、加强工作开展,提高治疗水平,帮助更多患者。
唐燕徐丽丽范帅沈淑坤贺英陈旸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吞咽障碍康复言语治疗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PLAG1转基因小鼠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研究目的:长链非编码RNA已被证明在各种人类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遂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病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对PLAG1(多形性腺瘤基因1)转基因小鼠进行了LncRNA和mRNA的基因芯片分...
沈淑坤徐万林王洋刘丽敏傅锦业卢浩朱云刘胜文王旭张陈平杨雯君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转基因小鼠多形性腺瘤芯片分析
文献传递
沙蟾毒精抗癌活性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蟾酥是一种具活性的蟾蜍提取物,其炮制方法是将中华大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分泌的毒液进行酒制或高温干燥而得。作为一种在中国被用来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天然产物,蟾酥具有强心、镇痛、抗心肌缺血、抗内毒素休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ARE)是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抗癌机制也在近十年来被越来越多地阐明。ARE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如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或自噬、坏死、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目前有关ARE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其癌细胞选择性毒性和抗癌分子机制方面,多为细胞和动物水平。受限于ARE毒副作用较大、靶点不明确和药代动力特性不清楚等,ARE尚未进入西医临床应用阶段。该文梳理了ARE的抗癌活性、抗癌分子机制以及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完善ARE的抗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白雯会沈淑坤吴英理
关键词:蟾酥抗癌分子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