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莹

作品数:40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电针
  • 9篇再灌注
  • 9篇针灸
  • 9篇缺血
  • 9篇灌注
  • 8篇脑缺血
  • 7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内膜
  • 4篇异位症
  • 4篇灶性
  • 4篇针刺
  • 4篇三棱
  • 4篇皮质
  • 4篇细胞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加味
  • 4篇加味三棱丸
  • 4篇宫内

机构

  • 40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西南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
  • 3篇重庆工商大学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公安局
  • 1篇江津区中医院

作者

  • 40篇汪莹
  • 14篇李学智
  • 8篇龚标
  • 7篇徐晓玉
  • 6篇罗华丽
  • 6篇黄思琴
  • 6篇龙飞
  • 6篇李傲
  • 5篇曾志华
  • 4篇任毅
  • 3篇吕凯
  • 3篇董伟
  • 3篇祝慧凤
  • 3篇郭全虎
  • 3篇杨里
  • 3篇李凤
  • 3篇张愉
  • 3篇杨晓光
  • 2篇喻录容
  • 2篇赖敏

传媒

  • 6篇针刺研究
  • 4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激光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 1篇2004西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Slit2及HSPG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轴突导向因子Slit2、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s)的表达和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后神经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经穴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线栓法栓塞模型组、非经穴电针组、电针组大鼠大脑中动脉1.5h后恢复血流。电针组大鼠针刺"足三里""曲池",非经穴电针组则针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外的非14经穴的左侧的其它穴位,1次/d,共14d,模型组、正常组大鼠在自制容器中固定30min。在14d时用神经功能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尼氏染色观察大脑梗死灶周围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大脑梗死灶组织Slit2和HSPGs的表达。结果 mNSS评分显示,正常组评分为0,低于电针组,电针组低于非经穴电针组,模型组最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氏染色显示,电针组可见尼氏体数量增多、排列整齐;非经穴电针组可见尼氏体数量增多,但排列紊乱;模型组尼氏体数量变少、排列紊乱且大脑水肿。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显示,电针组Slit2、HSPGs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高于非经穴电针组(P<0.05),非经穴电针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电针可以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质HSPGs及Slit2表达,从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龙飞李学智龚标汪莹代恩泽郭全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电针对肝硬化大鼠谷胱甘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肝硬化的机理。方法 用CCL4 将模型组、电针组造成肝硬化模型,并与正常对照,观察肝组织、血清、肠道谷胱甘肽(GSH)含量并定量分析小肠黏膜状态。结果和结论 电针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 01),说明针刺能升高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GSH改善门脉高压所致之胃肠黏膜病(PHE)的肠道瘀血状态,治疗肝硬化;电针组的各项指标却低于正常组(P<0. 01),宜延长针刺疗程和调整穴位配伍作进一步观察。
卓廉士尹华峰何定淑赵旭东汪莹杨理
关键词:肝硬化大鼠谷胱甘肽小肠黏膜
不同灸法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性激素/促性激素分泌调节及SOD、MDA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性激素/促性激素分泌调节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1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aging male,PADAM)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32只平均分为4组:温和灸组、瘢痕灸组、药物组和对照组。于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测定大鼠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值及悬尾和强迫游泳时间。于治疗后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及肾脏、睾丸匀浆SOD、MDA含量。结果:(1)运用环磷酰胺复制PADAM大鼠模型成功。(2)治疗结束后,温和灸组、瘢痕灸组、药物组血清TT、FT含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值均为0.000);血清LH、FS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为0.000);悬尾和强迫游泳时间明显改善(P值均为0.000);肾脏、睾丸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而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0);温和灸组与瘢痕灸组、药物组相比较疗效更明显(P=0.004,P=0.009;P=0.000,P=0.000;P=0.000,P=0.003),瘢痕灸组、药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62,P=0.282,P=0.247)。结论:(1)2种灸法均可提高PADAM大鼠血清TT、FT水平及肌张力和抗疲劳能力,其作用与丙酸睾丸素相当。(2)2种灸法均可提高PADAM大鼠体内SOD而降低MDA,提示灸法治疗PADAM可能与其改善体内自由基系统有关联。(3)温和灸疗效更佳,为临床灸法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
关键词:瘢痕灸总睾酮游离睾酮
电针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睾丸P450scc/S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关键词:电针
看《内经》的古法针灸
《素问·宝命全形论》:'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我们今天认为'虚者实之,满者泄之'--通过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是针灸治疗的原则,而《素问》却认为此乃'末世之刺',不足为训,那么,古人--至少...
汪莹
关键词:针灸疗法黄帝内经天人相应
文献传递
缪刺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缪刺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及部分中枢镇痛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局部痛阈、下丘脑内β-内啡肽(β-E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脊髓中强啡肽(Dynal)为指标,观察不同缪刺法与正常取穴法的镇痛效果。结果:正常取穴法与缪刺法对疼痛模型大鼠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缪刺法以左右缪刺为优。正常针刺组与左右缪刺组中模型大鼠β-EP、ACTH、Dynal含量下降,上下缪刺法组β-EP、ACTH含量下降而Dynal含量未明显下降。结论:正常针刺、左右缪刺及上下缪刺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以左右缪刺为优,其部分起效机制可能为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中镇痛物质的调节功能。
李学智唐成林黄吉庆汪莹李庆姝盛华均黄学宽杨里
关键词:缪刺法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效应
野马追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野马追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野马追提取物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益生菌、降低致病菌等维持正常的菌群平衡,从而达到预防或(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通过益生菌调控可...
罗先钦任丽罗陈夏炼喻录容汪莹刘莉
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双葛解酲丸对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模型大鼠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力、血清酶活力、肝组织蛋白(Hepatic tissue protein,HTP)含量、脏器指数等的影响,探讨本处方对AFL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6度红星二锅头酒灌胃(10 ml/kg,2次/d,连续8周)的方法建立AFL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硫普罗宁对照组(硫普罗宁片40 mg/kg)、双葛解酲丸(双葛)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0、10、5 g生药/(kg.d)],连续4周。结果:模型组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r-glutamyltransferase,G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尿酸(Uric acid,U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及肝脏指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DH活力、HTP、胸腺指数、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可见病理异常;给药后双葛组和硫普罗宁组上述指标改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记分显著下降(P<0.01),以双葛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双葛解酲丸能加速肝内乙醇代谢,减轻乙醇对肝细胞及大分子蛋白的损害,减轻脂肪在肝脏的蓄积从而保护肝脏功能,对AFL确有疗效;双葛解酲丸高剂量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优。
罗华丽汪莹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乙醇脱氢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针灸专业双语教学探讨
2013年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对象、师资力量、教学教材、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6个方面,重点讨论针灸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汪莹李学智罗华丽杨里
关键词:针灸专业双语教学可行性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Slit-Robo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Slit-Robo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1(Slit-Rob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1,srGAP 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cycle 42,Cdc 42)表达的影响,探讨srGAP 1和Cdc 42在电针治疗MCAO后神经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经穴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利用改进的Longa法复制MCAO模型。电针组取"曲池""足三里"穴,非经穴组取手足阳明经与少阳经之间非经穴处,每日1次,每次30min,共14d。分别在术后1、3、7、14d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中srGAP 1和Cdc 42的荧光强度及分布,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梗死区周围大脑皮质中srGAP1和Cdc 42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在术后7、14d时电针组较模型组、非经穴组同时间段的mNSS评分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rGAP 1和Cdc 42主要在细胞质表达;模型组srGAP 1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模型组Cdc 42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srGAP 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srGAP 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及非经穴组(P<0.01);模型组Cdc 42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Cdc 4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损区周围皮质srGAP 1明显增高,而Cdc 42明显减少,这可能与srGAP 1使Cdc 42失活有关;电针治疗后srGAP 1显著下调,而Cdc42上调,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代恩泽龙飞龚标郭全虎汪莹曾志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