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昱

作品数:13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结石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管狭窄
  • 2篇胆囊结石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胆囊炎
  • 2篇远端
  • 2篇远端胃
  • 2篇远端胃癌
  • 2篇止血
  • 2篇止血效果
  • 2篇手术
  • 2篇术式

机构

  • 11篇崇州市人民医...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汪昱
  • 7篇陈智敏
  • 5篇李海
  • 4篇游红勇
  • 3篇徐建明
  • 3篇董科
  • 1篇孙根喜
  • 1篇施文武
  • 1篇陈开全
  • 1篇刘东涛
  • 1篇孙坤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边滴水双极电凝法和传统钳夹法断肝技术的对比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双边滴水双极电凝法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中行肝创面局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行肝创面局部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双边滴水双极电凝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钳夹法断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费用、术后腹腔引流量、输血率、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结论双边滴水双极电凝肝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钳夹法断肝术,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降低疾病负担。
陈智敏游红勇莫玲斐黎鹏武李海汪昱董科
关键词:肝癌止血效果钳夹法并发症
腹腔镜微创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8月于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微创远端胃癌D2根治术组(微创组)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组(传统组),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HIF-1α和MACC1表达水平。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与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M、IgG、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HIF-1α和MACC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微创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 A和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远端胃癌D2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老年胃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相关基因HIF-1α和MACC1的表达。
汪昱游红勇刘东涛陈智敏赵昕波李海孙坤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免疫功能低氧诱导因子-1Α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不同术式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残石率、肝功能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AST、AL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93%)略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残石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年随访,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治疗优势明显,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肝功能并降低结石复发率。
施文武陈智敏汪昱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肝叶切除术临床疗效复发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分析崇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并发症组医师熟练程度≥200例的为60.87%(14/23);非并发症组医师熟练程度≥200例的为31.98%(63/197),并发症组合并急性炎症的为65.22%(15/23);非并发症组合并急性炎症的为35.03%(69/197),并发症组胆囊壁厚度>5 cm的为65.22%(15/23);非并发症组胆囊壁厚度>5 cm的为30.96%(61/197),并发症组胆囊三角变异的为43.48%(10/23);非并发症组胆囊三角变异的为18.78%(37/197),并发症组腹部手术史的为43.48%(10/23);非并发症组腹部手术史的为21.83%(43/197),医师熟练程度、合并急性炎症、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变异、腹部手术史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五项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列线图模型,实际值和预测值大小基本相近,C-index指数为0.89[95%CI:(0.87,0.92)],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精准度较好。结论医师熟练程度、合并急性炎症、胆囊壁厚度>5 mm、胆囊三角变异、腹部手术史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区分度,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汪昱徐建明莫玲斐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68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我院52例施行LC手术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转开腹,1例因胆管损伤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1例因出血行止血术,4例因解剖困难中转。余46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结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不是LC手术禁忌,但要求术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操作娴熟精细,严格遵照操作规程施术,若Calot三角致密粘连无法分离、胆囊区暴露不清无法分离、胆囊动脉出血处理不满意、胆囊管萎缩无法解剖出胆囊管、术中发生胆总管损伤情况,适时的中转开腹。故我们认为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施行LC是安全可行的。
汪昱
关键词: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不同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崇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残石率、复发率以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术后残石率(3.33%)、复发率(6.67%)均低于对照组的残石率(20.00%)和复发率(26.6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ALP等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疗效优于非肝侧叶切除术,同时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降低术后患者残石率和复发率。
陈智敏汪昱徐建明李海赵盺波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肝叶切除术临床疗效不同术式
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术(TUPKVP)治疗高危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86例高危BPH患者行TUPKVP治疗。86例术后均随访,时间为2~18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自行排尿通畅;TUPKVP前后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TUPKVP治疗高危BPH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适用于高危BPH患者。
陈开全孙根喜游红勇陈智敏汪昱
关键词: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手术
改良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究改良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HT)的临床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临床确诊并行LSPD术的163例肝硬化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开展先后分为常规组(68例行常规LSPD术)和改良组(85例行改良LSPD术)。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Fisher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中常规组4例中转开腹,改良组1例中转开腹,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均<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1%低于常规组27.9%(χ^2=6.276,P=0.012)。结论肝硬化合并PHT患者行改良LSPD术安全可行,在缩短术时、减少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可提高巨脾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汪昱董科
关键词:肝硬化腹腔镜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胃小弯全切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究传统根治术与胃小弯全切术在治疗治疗远端胃癌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其中24例采用胃小弯全切术治疗为研究组,另26例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营养状态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12个月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48个月内研究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内研究组存活患者血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胃小弯全切术可以增加术后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汪昱
关键词:远端胃癌胃小弯全切术
超声刀止血和双极电凝止血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中行肝创面局部止血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刀止血和双极电凝止血法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42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行不同止血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研究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刀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和相关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断肝止血技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费用、术后腹腔引流量、输血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电凝止血效果明显优于超声刀止血,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陈智敏游红勇莫玲斐黎鹏武李海汪昱董科
关键词:止血效果双极电凝止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