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根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军事哲学宗教更多>>
- 从“增长主导型”向“科学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综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增长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虽曾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也积累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在近年其赖以存在的内外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刻不容缓地向科学发展观所指示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向"科学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切入点。
- 毛林根曹雷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发展观
- 论中国产业组织改革与创新的目标模式被引量:2
- 1997年
- 生产集中度和经济规模不断提高是工业化过程,尤其是重化工业过程出现的必然趋势。然而,与之相悖,中国工业产业的集中度则较低,甚至有些产业的平均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工业产业组织存在着过度分散,竞争与行政垄断并存;规模结构小型化,离散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等严重问题。改变中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状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已刻不容缓。中国产业组织改革与创新目标应是有效竞争,即通过企业组合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本存量的优化组合,使产业组织形成“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产业内企业间适度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态势。
- 谢一鸣毛林根
- 关键词:产业组织形式市场结构中国产行政垄断
-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笔谈)被引量:1
- 2006年
-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按照军队院校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军校党的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更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选登上海分院基础系承担该课教学的教员写的一组文章,供参考。
- 毛林根曹雷孙力蒋伟翔高民政李秋发
- 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学员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论网络对人的价值实现的双重效应(提纲)
- <正> 网络对于人的价值实现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的价值实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消极影响。因此,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来为人的价值实现服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正向价值:网络...
- 毛林根
- 文献传递
- 论二元结构转换与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
- 城乡差距的本质是城乡居民的“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的差异;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产生,既与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地位有关,又与市场机制的“失灵”相关,更与一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制度相关;要尽快转换城乡“二...
- 毛隽毛林根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 文献传递
- 以较低廉成本及较快方式来获取技术进步的一点思考
- 2010年
- 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欲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能够以较低廉的成本及较快的方式来获取技术的进步。为此,第一,选择合适的技术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第二,对阻碍提升研发效率的制度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第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技术特性采取差异化的自主创新策略。
- 毛林根吴越毛隽
-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
- 2004年
- 由产生的特殊性及成长环境所决定,对共产党政治功能及历史地位的考察必须具有民族的视野和视角,实现民族复兴要求与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产党要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重要的在于是否能够在现代历史条件下比其他政治集团更好地解决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难题;时代发展对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复兴的挑战,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巩固和发展领导地位的关键所在。
- 韦定广毛林根
-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经济全球化
- 必须把经济发展方式从'增长主导型'转变成'科学协调型'
- 本文阐释了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内涵,指出延续三十多年的GDP增长主导型发展方式赖以生存的内外条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自身积累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突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 毛林根曹雷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 2010年
-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 毛林根
-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均GDP国际竞争力国内生产总值
- 论工业化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被引量:4
- 2011年
- 城乡差距的本质是城乡居民的"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的差异;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产生,既与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地位有关,又与市场机制的"失灵"相关,更与一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制度相关;要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必须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制度创新来实现。
- 毛隽毛林根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