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继明 作品数:53 被引量:192 H指数:9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抗原诊断试剂在临床诊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试剂,对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EV RNA、抗HEV-IgM、抗HEV-IgG检测。结果: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HEV-Ag 140例(36.18%)阳性;单纯抗HEV-IgM阳性组的HEV-Ag阳性率最高;12例患者早期血清HEV-Ag阳性,随访过程中抗HEV-IgM与抗HEV-IgG阳转。结论:通过HEV-Ag检测,可以提高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 郝娃 赵晨燕 李卓 严艳 牛京勤 殷继明 王佑春关键词:急性病 戊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学意义。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13例正常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
结果:戊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 计云霞 张春涛 严艳 赵晨燕 牛京勤 郝娃 殷继明 李卓 王佑春关键词:戊型肝炎 免疫学检验 T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感染转归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及门诊1321例肝硬化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四组人群进行HBV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测、HBV DNA检测、 HBV基因型的分析;探讨不同的H... 李卓 郝娃 刘芳 李俊红 勾春燕 高冀容 殷继明 刘道洁 谢贤春 李辉 刘英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携带者 免疫学指标 感染者 HBV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探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是不同地区的HBV感染的流行差异强度很大。现阶段临床试验室检测HBV 5项标志物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等;应用不同的方法和... 陈俊梅 郝娃 孙桂珍 牛京勤 殷继明 严艳 李卓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HBV标志物 血清指标 HBV感染模式 ASPP2以p53非依赖形式促进自噬引起Hep3B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13年 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能特异性地与p53蛋白结合并增强其促凋亡的功能,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室前期研究发现,ASPP2可以通过p53-DRAM-自噬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在本研究中,利用ASPP2腺病毒感染Hep3B细胞(p53缺陷型肝癌细胞系)并用甲基磺酸(MMS)处理后;Calcein AM/PI和M30染色检测细胞凋亡;GFP-LC3质粒转染细胞后检测自噬;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自噬基因表达.结果表明,ASPP2在p53缺陷的Hep3B细胞内可诱导发生凋亡;在MMS存在和缺失条件下,Adr-ASPP2均引起自噬体水平升高及自噬基因的表达增加,且MMS协同Adr-ASPP2能使自噬水平增加;进一步用VPS34 siRNA和DRAM siRNA抑制自噬发现,细胞凋亡水平下降,说明由Adr-ASPP2诱发经损伤相关自噬调节蛋白(DRAM)介导的自噬参与了肝癌细胞系凋亡的发生.综上结果表明,ASPP2可以通过非p53依赖的DRAM介导自噬,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该研究可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刘凯 王安娜 姜涛 温韬 殷继明 刘道洁 乔录新 石英 李莉 李宁 陈德喜关键词:自噬 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健康献血人员92例。针对XRCC1基因的10号外显子设计引物,PCR产物利用MspⅠ限制性酶切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分成XRCC1 399Arg/Arg,399Arg/Gln,399Gln/Gln三种,分析XRCC1多态性与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肝癌患者中XRCC1 399Arg/Arg 32例(64.0%),Arg/Gln 14例(28.0%),Gln/Gln 4例(8.0%);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rg/Arg 30例(49.2%),Arg/Gln 23例(37.7%),Gln/Gln 8例(13.1%);健康人群Arg/Arg 46例(50.0%),Arg/Gln 41例(44.5%),Gln/Gln 5例(5.5%)。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XRCC1399Gln基因(基因型Arg/Gln和Gln/Gln)并不增加患肝癌的风险性(OR=0.563,95%CI:0.277-1.141,P=0.109);以肝炎肝硬化为对照组,XRCC1 399Gln基因同样与患肝癌的易感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OR=0.544,95%CI:0.253-1.170,P=0.118)。结论XRCC1基因密码子39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民族原发肝癌危险性无统计学相关关系。 任翊 汪得胜 李卓 辛咏梅 殷继明 张斌 丁惠国 李宁关键词: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肝癌 内质网应激在D-Gal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重... 任锋 杨丙章 张向颖 魏琳琳 温韬 王欣欣 殷继明 朴正福 郑素军 张晶 陈煜 陈德喜 段钟平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 肝衰竭 内质网应激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谢放 林尊慧 靳海英 郭向华 黄雁翔 殷继明 严艳 郝娃 牛京勤 李卓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核酸 血清标本高尔基体蛋白73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癌治疗前、肝癌介入术后、肝癌切除术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乙肝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携带者、慢性丙型肝炎、脂肪肝以及健康体检血清标本中的GP73浓度。结果肝癌治疗前病例组中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93.9%;对比肝癌治疗前,介入术后GP73浓度下降(P<0.001),肝癌切除和肝移植术后GP73浓度下降(P<0.001),肝癌复发伴随GP73浓度升高。与健康体检组比较,GP73浓度在肝硬化病例组中显著升高(P<0.001),但是低于肝癌治疗前病例组中GP73浓度(P<0.001)。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携带者、脂肪肝病例组中均可检测到GP73,但显著低于肝癌治疗前病例组(P<0.001)。GP73浓度与肝癌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6种非肝脏恶性肿瘤标本中GP73浓度显著低于未治疗的肝癌标本(P<0.001)。GP73在丙肝相关肝病的浓度均显著高于乙肝相关肝病(P<0.001)。结论 GP73可作为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肝癌的一种标志物,对肝癌术后的复发及肝硬化的进展也有监测作用。 孟超 关素梅 刘芳 黄燕翔 殷继明 马茂森 张旭 陈新月 谢立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肝癌 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急性肝衰竭模型组、4-丁酸苯酯干预组(建模前6h腹腔注射)。Westem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评价肝脏功能,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凋亡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试验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于小鼠的生存分析,应用两两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Westernblot方法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葡萄糖调节蛋白94随着急性肝衰竭的进展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非折叠蛋白反应蛋白1型内质网跨膜蛋白激酶1α、X盒结合蛋白1、活化转录因子6在急性肝衰竭早期被激活,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和caspasel2在急性肝衰竭晚期表达升高。4-丁酸苯酯抑制内质网应激可显著改善肝炎症[ALT:(1227.7±301.1)u/L与(727.5±412.5)u/L,P〈0.05;AST:(1682.9±580.2)u/L与(744.9±267.5)U/L,P〈0.051,并且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TNFα:1.55±0.47与0.63±0.20,P〈0.05;IL-1β:7.39±2.03与4.51±1.44,P〈0.05;IL-6:0.43±0.14与0.18±0.03,P〈0.05);凋亡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试验和Westemblot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丁酸苯酯干预内质网应激可显著抑制肝细胞凋亡,并降低了剪切型caspase3表达。结论内质网应激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 任锋 杨丙章 张向颖 温韬 王欣欣 殷继明 朴正福 郑素军 张晶 陈煜 陈德喜 段钟平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急性 脂多糖类 炎症 内质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