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弘麟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历史上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演变过程被引量:18
- 1999年
- 主要讨论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内蒙古东南和中南两个典型地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之关系。
- 武弘麟
-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牧交错带地貌演化
- 遗产地与原居民关系思考
- 2014年
- “山高人为峰”是句著名的广告语。不同高度有各自视角。山脚下,周围看得仔细,视野不可能有山上开阔。能登多高,可看多远。处理遗产地诸多问题,与“高度”和“角度”有关。面对具体某个遗产地,从不同视角(学科)看,认知不同。就像数学分析中的多元微积分,
- 武弘麟
- 关键词:遗产地数学分析广告语微积分
-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被引量:39
- 2009年
-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 朱诚彭华李中轩张广胜李兰俞锦标朱光耀欧阳杰钟宜顺朱青周书勤郑朝贵周日良李东朱雨鸣吕文武弘麟徐龙生
-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貌发育地貌成因
- 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评价被引量:4
- 2005年
- 对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特色做出评价,并与周边名山做出比较。提出发展思路。并指出在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方面的科学意义。
- 武弘麟崔志平张清华程上
- 关键词:森林公园资源特色
- 加强学术研究,打好利用的基础
- 首先感谢碾子山区政府和中国长城学会,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再有就是特别感谢彭占杰老师,想起过去的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坚持58年都做一件事,在中国研究金长城一做就是58年的就彭老师一个,所以特别的感谢...
- 武弘麟
- 文献传递
- 名山研究的行为地理学解释——以北雁荡山为例被引量:6
- 2006年
-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名山进行研究,运用行为地理学中环境感应和环境认知的思想和方法,以人山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探求名山形成规律。通过对南北朝至明清时期处于我国浙东南的北雁荡山进行剖析和考证,指出雁荡山的发展经历了隋唐以前的边缘接触期、唐代的开山期、宋代的兴盛期、明清的稳定发展期这四个主要阶段,并认为北雁荡山作为名山的内在本质在于其可居可游性而非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佛教名山。旨在通过对这种演化过程的探讨,为我国名山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 武弘麟程上
- 关键词:环境认知
- 加强学术研究,打好利用的基础
- 首先感谢碾子山区政府和中国长城学会,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再有就是特别感谢彭占杰老师,想起过去的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坚持58年都做一件事,在中国研究金长城一做就是58年的就彭老师一个,所以特别的感谢...
- 武弘麟
- 文献传递
- 甘肃省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数据的整理,系统回顾了几千年甘肃人地关系的演进特征与阶段。历史过程显示,过度开发使甘肃人地关系由和谐转向冲突,加速了甘肃地区的衰落。要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一是区域发展方式需由"增量"向"提质"转变;二是需注重生态文化与生态意识的培养;三是借助国家生态地位上升的重要契机,突破资源瓶颈,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 夏可慧李铭武弘麟
- 关键词:人地关系
- 浙闽沿海文化环境演变对比研究——以温州、漳州为例
- 1989年
- 本文以温州、漳州为例,对比研究两地的文化环境、文化扩散、文化特征的时空演变。
- 武弘麟
- 关键词:环境演变文化扩散闽南金三角经济开发巅峰状态
-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为例被引量:20
- 2005年
-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了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景观建设的现状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方案。将生态旅游城规划为"一核"、"两叶"、"三轴"、"四区"的布局结构。该方案协调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为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的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
- 李铭孙心亮武弘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