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志聪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CT
  • 2篇影像
  • 2篇乳腺
  • 2篇恶性
  • 2篇X线
  • 1篇性病
  • 1篇胸膜
  • 1篇胸膜间
  • 1篇胸膜间皮瘤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5...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影像诊断
  • 1篇影像诊断分析
  • 1篇诊疗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病
  • 1篇乳腺病变

机构

  • 4篇茂名市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梁志聪
  • 4篇麦远其
  • 3篇王文尚
  • 2篇陆莹莹
  • 2篇梁晖辉
  • 2篇赵崇庆
  • 1篇崔国儒
  • 1篇林世磅
  • 1篇王茂生
  • 1篇黄健
  • 1篇陈世达
  • 1篇黄其文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CT检查图像清晰占比为93.75%显著优于腹部X平片检查的77.50%,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在诊断是否是肠梗阻、肠梗阻位置以及肠梗阻原因等方面与手术检查相符度显著高于腹部X平片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CT扫描成像清晰度高于腹部X平片,其诊断正确率也高,对肠梗阻诊断、肠梗阻位置和原因的分析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梁志聪赵崇庆梁晖辉
关键词:腹部X线平片CT肠梗阻诊断
高频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乳腺良恶性病变(肿瘤)X线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06例乳腺病变钼靶X线表现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其中恶性病变73例,良性33例。结果毛刺状肿块、细微簇钙化及多种间接征象组合是乳腺恶性病变特异性X线征象。良恶性肿瘤X线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和90.6%。结论高频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麦远其王茂生黄健崔国儒梁志聪陆莹莹
关键词:乳腺病变X线钼靶摄影
影像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75处骨折)作为本研究对象,均行X线(对照Ⅰ组)和CT检查(研究Ⅰ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别在X线(对照Ⅱ组,30例)和CT(研究Ⅱ组,32例)引导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Ⅰ组骨折线、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Ⅰ组(P<0.05);研究Ⅱ组穿刺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Ⅱ组(P<0.05),且术后,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王文尚梁志聪林世磅陈世达麦远其
关键词:CTX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
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究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钼靶X射线摄片、血清CA15-3、CEA、OPN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血清CA15-3、CEA及OPN指标水平。结果:研究钼靶X射线摄片、血清CA15-3、CEA及OPN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CA15-3、CEA及OPN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检测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王文尚陆莹莹梁志聪麦远其
关键词:乳腺癌CA15-3CEAOPN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MPM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胸部DR摄片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检查发现MPM患者11例可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胸膜增厚7例,胸膜钙化1例,肺内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1例;胸腔以单侧、大量积液为主,X线不能对患者胸膜增厚的形态、心包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CT检查发现,12例MPM中均可见胸膜增厚,11例伴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结节状及肿块状胸膜增厚均不规则,局部突向肺内,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不强化囊变坏死区,双肺内转移2例,肋骨破坏2例,心包积液2例,胸膜钙化1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5例;患者CT检查胸膜增厚类型多为弥漫型,增厚形状以结节状为主。12例MPM患者中,人钙结合蛋白(CR)阳性11例,间皮细胞(MC)阳性7例,细胞角蛋白(CK)阳性4例,细胞角蛋白5/6(CK5/6)阳性3例,癌胚抗原(CEA)阳性1例。MPM患者中阳性标志物CR、MC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91.7%和58.3%。结论 MPM具有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诊断需要与其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和病理形态进行全面的考虑。
王文尚黄其文梁志聪麦远其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X线摄影
DR、CT和MRI检查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价值构建
2022年
讨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DR检查处理、CT检查处理及MRI检查处理的临床诊断结局。方法:筛选出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实施诊治处理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9例,选择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DR检查处理、CT检查处理及MRI检查处理。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显示率等数据。结果:DR诊断方式的诊断实现率为67.35%,CT诊断方式的诊断实现率为85.71%,MRI诊断方式的诊断实现率为97.96%。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实现率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经MRI检查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CT检查、DR检查,经MRI检查准确度:96/98(97.96%),经CT检查准确度:77/98(78.57%),经DR检查准确度:76/98(77.5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R、MRI、CT显示的各项指标显示率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检查处理、CT检查处理及MRI检查处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过DR检查处理的早期敏感度相对较弱,而CT检查技术的影像分辨率相对较高,MRI检查技术的诊断灵敏度相对较高,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梁志聪梁晖辉赵崇庆
关键词:DRCTMRI股骨头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