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室游离壁隐匿性慢旁道伴房室结三径路导致无休止心动过速一例
- 2006年
- 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慢传导旁道伴房室结三径路(慢快型)。患者的房室交界区在340—240ms的范围内存在2条慢径,慢径虽不参与该心动过速折返环的组成。但是每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只能由心房程序刺激S2跳跃后激动沿房室结慢径前传诱发。
- 刘维军柳茵刘连军吴青霞
- 关键词:电生理学房室结三径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高原地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干预及疗效评价
- 马艳梅柳茵刘维军李琳樊世明王红严鹏仲许欣赵琼琼
- 该研究在常规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治疗的基础上,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前后对比,对参仙升脉口服液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通过80例高原地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和观察,结果证实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高原地区缓慢...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律失常参仙升脉口服液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动物正常组织细胞和转化细胞中。TGF-β的生物学功能异常复杂,在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间质形成、组织损伤修复、骨质再生、胚胎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哺乳动物中的TGF-β有3种,分别为TGF-β1、TGF-β2和TGF-β3。TGF-β1对心血管系统而言是最重要的异构体,
- 朱斌柳茵刘维军李琳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血管病生物学效应组织细胞TGF-Β3TGF-Β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OX40L、sP选择素的变化水平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OX40L(sOX40L)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水平,及其与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C反应蛋白(CRP)、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OX40L、sP选择素的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按照Califf危险分数来评价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所显示的冠脉病变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浆sOX40L、sP选择素、CRP水平较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及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sOX40L与sP选择素、CRP呈显著正相关;与冠脉危险分数、血脂等未显示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浆中sOX40L、sP选择素、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炎症在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OX40/OX40L共刺激信号通路可能是一个中心机制。sOX40L可发展为新的标志物来早期预测易损斑块。
- 刘红莉柳茵刘维军李琳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OX40LP选择素
- 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附一例报告
- 2009年
-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临床情况。方法: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行ICD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无误放电发生,患者心功能良好。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的患者应使用双腔ICD。
- 樊世明柳茵刘维军李琳刘连军吴青霞
- 关键词: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伊布利特转复房性心动过速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患者男、53岁,高血压病伴糖尿病4年,因“头面部及四肢水肿伴胸闷2天”入院,心电图诊断为房速或房扑伴2:1传导,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右房房速。
- 赵笑春柳茵
- 关键词:伊布利特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水平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它与EH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按临床诊断分为:1级30例,2级43例,3级47例;又据危险分层分为:低中危组33例,高危组38例,极高危组49例;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并记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临床指标。结果高血压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极危组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和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PLA2与危险分层、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浆中LP-PLA2水平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它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 刘丽娟李琳柳茵刘维军
- 关键词:高血压磷脂酶A2炎症
- 原发性高血压与肾脏的相关性及治疗被引量:8
- 2015年
- 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其人群发病率和患病率仍有增高趋势〔1〕。而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治疗方案也不完全一致。本文通过对肾脏生理功能分析,阐述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高血压治疗原则。1血压形成机制及意义血压是由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所形成,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前者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多少,后者主要反映外周阻力大小,均与大血管顺应性有关,它与收缩压呈负相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
- 丁绍祥柳茵刘维军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肾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进展被引量:13
- 2015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ardiac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1]。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入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虽然PCI可有效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但由于PCI术为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术中、术后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 杨杰柳茵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
- 起搏器植入术中测试右心房A波振幅的价值
- 2015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价值。方法 96例患者分为两组,84例窦性心律组和12例阵发性房颤组。两组均于窦性心律时或术中房颤发作时测试其右心房A波振幅。房颤组随访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时的右心房A波振幅,并对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时的右心房A波振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律组术中的右心房A波振幅为(2.6~9.5)m V(3.52±1.44)m V。阵发性房颤组术中房颤时右心房A波振幅为(1.3~3.1)m V(2.78±0.49)m V,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转复窦性心律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测得的心房A波振幅分别为(1.8~4.5)m V(3.08±0.59)m V、(2.8-4.6)m V(3.19±0.49)m V、(2.7~4.8)m V(3.16±0.55)m V、(2.6~5.2)m V(3.13±0.69)m V,它们和房颤发作时测得的心房A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窦性心律时心房感知功能及起搏功能均良好。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植入右房电极是可行的,右房A波振幅可作为植入的感知参数。
- 樊世明刘连军柳茵刘维军李琳吴青霞
- 关键词:起搏器阵发性心房颤动植入A波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