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茴 作品数:30 被引量:18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9例(肾衰组),有VPB的健康人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单次VPB后HRT的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中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s,SDN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衰组TO、TS、SDN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0.99 vs.-1.4±1.64,P<0.01;4.71±3.29 vs.13.09±4.76,P<0.01;57.33±18.97 vs.127.84±27.32,P<0.01]。TS与SDNN存在相关性(r=0.79,P=0.02)。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与HRV相关性良好,HRT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预测指标。 林茴 卓伟明 袁丽萍关键词:心率震荡 肾功能衰竭 自主神经病变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58例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8例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序贯超滤透析临床症状均改善。结论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和贫血是诱发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序贯超滤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之一。 袁丽萍 杨铁城 林茴 陈秋莲关键词: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 急性左心衰 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因上肢血管耗竭不能建立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股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1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股部股(浅)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对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且无并发症,术后内瘘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230 ml/min.所有患者随访3~34月,除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血栓形成,取栓成功,半年后再次堵塞取栓失败后改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透析.1例血清肿形成大半年后行手术清除,未影响内瘘使用.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率、收缩压、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是内瘘血栓形成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上肢血管条件无法行人工血管移植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股部人工血管移植作为新的血管通路,是有效实用的方法.减少超滤率、预防透析低血压、控制高黏滞血症及高磷血症可减少内瘘血栓形成. 袁丽萍 曾海鸥 林茴 伍强 陈圳炜 杨铁城关键词:尿毒症患者 股部 血液透析 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0例患者应用心脏远程实时监护预警机(iHolter)进行实时监护,有心电异常情况会自动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对监护结果出具相应报告。根据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59例)、中年组(45~60岁,56例)和老年组(≥60岁,95例),分析不同年龄、性别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210例患者中发现心电异常191例(90.95%),其中发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通过预警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成功救治5例。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老年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6.9%、26.8%比54.7%)、心房颤动(0%、0%比8.4%)比例明显升高(P<0.05或<0.01);中年组和老年组心率变异性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25.0%、36.8%比5.1%,P均<0.01)。男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比例明显高于女性(81.3%比18.8%,P=0.013)。结论: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可以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及时预警,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脏功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潘荣全 张焕基 林茴 郭攸胜 李小玲 张东辉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远程医学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血管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再对犯罪血管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斑块特性、血栓形成、重构(正性、负性)面积. 结果 UA患者病变血管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SA患者(P<0.05),软斑块、正性重构更多见于UA患者(P<0.05). 结论 UA患者和S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更常见. 李松 林茴 张东辉 裴晓阳 杨冀衡 胡雪松 张新霞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中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的检测与价值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价值。方法对24例房性早搏诱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测量并计算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52±53·3)ms,房早前周期(967±62·7)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47±0·08,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91±33·6)ms,房早前周期(896±50·3)ms,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0·55±0·07,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其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及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联律间期/房早前周期比值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呈负相关。 林茴 李松 李珍 邝碧娟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长短周期现象 双向转诊工作在促进慢性病患者下转作用的效果评价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双向转诊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患者医院转社康(以下简称下转)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0例慢性病患者,通过随机取样法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成2组,一组260例患者在住院时接受慢性病知识宣教设为对照组;一组260例患者接受住院与双向转诊的连续性健康知识宣教设为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转率约为72.30%(188/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8%(5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疾病认知、同意下转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转诊工作有利于慢性病患者下转率的提高,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欧秀莲 余贺杲 林茴关键词:双向转诊 慢性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宽QRS与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的关系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碎裂宽QRS(f WQRS)与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的关系。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并fWQRS患者共31例,同时选取同期陈旧性心肌梗死无fQRS、无室内阻滞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QRS时限、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将QRS时限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 WQRS组与对照组相比,QRS时限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肽前体水平增高(P<0.01),QRS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4,P<0.01),与NT-proBNP正相关(r=0.90,P<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fWQRS患者心功能下降。 林茴 李松 陈雪云 张小燕 肖仕琪关键词:心肌梗死 左室射血分数 脑钠肽前体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焦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及术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吴志华 林茴 陈小欢 杨红 易旦冰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手术 羟氯喹治疗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荟萃分析 2022年 目的:使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阐明羟氯喹(HCQ)对骨性关节炎(OA)的影响。方法:以"羟氯喹"、"骨性关节炎"为关键词检索各数据库,纳入RCT研究,比较OA患者中的使用HCQ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评估的疼痛和功能量表等结果进行随机效应荟萃分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RCT研究,共纳入528例OA患者,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分析,149例治疗组应用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可视化功能量表指数[ SMD=0.10,95% CI(-0.69,0.89), I2=0.85];106例治疗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 SMD=0.02,95% CI(-2.69,2.73), I2=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羟氯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止痛效果各研究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曾惠琼 胡豪飞 林茴 罗柏威关键词:羟氯喹 骨关节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