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久 作品数:19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制剂对家兔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982年 本文报导了尖吻蝮蛇毒去纤酶(defibrase)对家兔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 体外实验表明,去纤酶和凝血酶具有相同的作用,它能将血浆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后者是非交联性的,去纤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原的α—链从而使血块进一步溶解,不致产生血管内凝血。 体内实验表明,去纤酶显著延长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注射去纤酶后,家兔血液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缩短,对因子Ⅴ、Ⅶ、Ⅹ、ⅩⅢ和血小板因子却无明显影响。 体内外实验表明,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制剂似乎具有纤溶和去纤两种性质。 王婉瑜 熊郁良 杨长久 张洪基 肖昌华 陈锡兰 田芸芬关键词:去纤酶 体内外实验 血管内凝血 尖吻蝮蛇毒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的研究[Ⅰ]柱层析分离及酶活性与生物活性测定 1983年 本文报导了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50和氯化钠直线梯度洗脱方法,获得14个蛋白峰。测定了11种酶活性,含有精氨酸酯酶,蛋白水解酶,L-氨基酸氧化酶,5′-核苷酸酶,腺三磷酸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核苷焦磷酸酶,磷脂酶A9种,不含核糖核酸酶,胆碱酯酶。对每个蛋白峰的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出血毒主要分布在12峰,其次为10—14峰。致死活性表现在1,12—14峰。1峰具有较强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8,10—14峰具有明显的凝血酶样作用,酶活性的分布及其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接近一致。11—13峰能使血小板聚集。烙铁头毒蛇在我国分布很广,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1974年作过报导。蛇毒的研究已被许多学者所重视,Suzuki在Anthony.T.Tu.编著的Venoms Chemistry and Moleculor Biology(1977)报导了该蛇毒含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5′-核苷酸酶及小分子活性多肽,1970年Ouyang报导含透明质酸酶,1963年Murata报导有蛋白水解酶活性。Ouyang等(1976—1978)分离纯化纤溶组分,并研究了该组分的理化性质。但对各组分的酶活性及生物活性测定尚未见报导。为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我们对湖南产烙铁头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和各组分的酶活性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报导于下。 王婉瑜 杨长久 熊郁良 陈锡兰关键词:磷酸二酯酶 透明质酸酶 核糖核酸酶 凝血系统 核苷酸酶 蛇毒产量与相关因素的测试观察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报道我国常见毒蛇的采毒量及不同月份的产量。探讨取毒时间,喂食与蛇毒产量、质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取毒时间以间隔20—30天取一次最好,不仅产量高而且活力较强,饥饿情况下蛇毒产量高、质量好,食物投放最好在取毒后,每月或20天投食1—2次,喂食频繁则对产量、质量均行影响。蛇毒毒性以3—4月、10—11月最佳,6—9月毒力低。 熊郁良 王婉瑜 杨长久 攸福生 李文辉关键词:蛇毒 毒蛇 眼镜蛇科蛇毒对S180,EAC腹水癌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报道金环蛇、扁颈蛇、眼镜蛇、银环蛇蛇毒及其细胞毒对小鼠S180,EAC腹水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蛇毒及其细胞毒在体外有明显杀灭癌细胞作用,体内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接种率降低。肿瘤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形态变化,主要为膜破裂,坏死等。治疗效应由强到弱为金环蛇毒,扁颈蛇毒,金环蛇细胞毒,眼镜蛇毒,眼镜蛇细胞毒。银环蛇毒无作用。 熊郁良 王婉瑜 杨长久 田云芬关键词:S180 EAC 细胞毒 烙铁头蛇毒止血组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988年 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了;^(125)Ⅰ—“止血组份”,在兔及小鼠体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以1mg/kg的剂量静注于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a0.23±0.03h,T1/2β13.34±1.05h;VC0.13±0.02L/kg。以5mg/kg的剂量肌注于小鼠体内,肌注后各脏器分布达到高峰的时间为15分钟,各脏器分布以肾组织积蓄最高,代谢物主要经肾组织从尿中排除。 戴廷恩 王峰 黄松柏 熊郁良 杨上川 王婉瑜 杨长久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蛇毒四个神经毒组份的纯化和某些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981年 根据前文报导的方法(蔡景霞等人,1980),用羧甲基纤维素葡聚糖凝胶C25分离我国广西眼镜王蛇(Ophiophasus hannah)蛇毒,获得十七个蛋白组份。其中组份7、8、9和11蛋白回收率比较高,且具有明显的抗去极化神经肌肉阻遏作用。由于它们还含有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5’—核苷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等酶活性,我们进一步用羧甲基纤维素CM32和葡聚糖凝胶G50纯化了组份7、8、9和11。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它们均为单一条带,且具有神经肌肉阻遏作用,没有磷酸单酯酶等酶活性。随后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氨基酸。根据离体大白鼠膈神经膈肌标本和去神经大白鼠膈肌标本实验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眼镜王蛇毒似乎既含长链神经毒也含短链神经毒,它们的作用部位是在神经肌肉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没有影响,都是突触后神经毒素。 孙欣 杨长久 陈锡兰 雷克健关键词:突触前膜 眼镜王蛇 神经毒 神经肌肉 核糖核酸酶 磷酸二酯酶 用尖吻蝮蛇毒、蝗蛇毒及抗蛇毒血清处理小鼠S_(180)、EAC腹水癌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1991年 本文报道了尖吻蝮蛇毒、蝮蛇毒及抗蛇毒血清能使接种S_(180)、EAC腹水癌的小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降低接种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痛细胞生长。体外具有较明显的导致,菡细胞肿胀、膜破裂,核纤维化,坏死等。从腹水酶活力测定及抗血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病变中产生的某些抗原物质可能与蛇毒中的酶和毒蛋白相近。因此注射蛇毒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关抗体,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 熊郁良 王婉瑜 刘念昆 杨长久 攸福生关键词:尖吻蝮蛇毒 蝮蛇毒 腹水癌 眼镜王蛇蛇毒的柱层析分离及神经毒组份的研究 被引量:4 1980年 用羧甲基葡聚糖C—25和氯化钠直线梯度洗脱方法,对我国广西产眼镜王蛇蛇毒进行了柱层析分离,获得了17个蛋白峰,测定了17个蛋白峰的毒性和生理活性。结果表明有7个毒性峰,其中6个峰具有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作用,另一个峰毒性很小,在相同剂量下也不表现上述作用。 蔡景霞 孙欣 杨长久 陈锡兰 李朝达 赵其昆 田云芬 熊郁良关键词:眼镜王蛇 神经毒 蛇毒 生理活性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4 1983年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TMV)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狗、家兔、豚鼠)血小板的活化,发生聚集。血小板聚集强度与加入TMV的量有关。豚鼠血小板对TMV最为敏感,TMV引起豚鼠、家兔、狗和人的血小板聚集的最低剂量分别为0.6、12.5、2.0、2.0μg/ml。EDTA抑制而肝素不影响TMV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TMV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伴有5羟色胺的释放,引起家兔血小板5羟色胺最大释放(72%)的TMV剂量为100μg/ml。TMV还可以诱导血小板血栓恶烷A_(2)的形成。阿斯匹林能阻断TMV诱导的血栓恶烷A_(2)的生成,但并不抑制TMV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提示TMV可能通过不依赖于血栓恶烷A_(2)的途径活化。初步结果表明TMV是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的有用工具。 阮长耿 奚晓东 万海英 李佩霞 顾振纶 潘建新 朱路佳 王婉瑜 熊郁良 杨长久 陈锡兰关键词:活化作用 阿斯匹林 5羟色胺 TMV 烙铁头 一个筛选和评价血小板活化抑制药物的模式——烙铁头蛇毒血小板聚集素(TMVA) 被引量:1 1987年 本文报道一个新的筛选和评价血小板活化抑制药物的模式——TMVA。用兔子和人血小板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活化药物,凡能抑制TMV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均能对原有的血小板活化途径的ADP,花生四烯酸(AA)或胶原等多种诱导剂引起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因此该模型是目前筛选和评价血小板活化抑制药物较理想的模式。 王婉瑜 熊郁良 杨长久 杨上川关键词:血小板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