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耿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造影
  • 3篇介入
  • 3篇介入诊疗
  • 2篇造影剂肾病
  • 2篇肾病
  • 2篇他汀
  • 2篇冠脉
  • 2篇冠脉介入
  • 2篇冠脉介入诊疗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心病
  • 1篇心搏
  • 1篇心搏骤停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后

机构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杨耿
  • 5篇陈蒙华
  • 3篇韦永先
  • 2篇黄巧娟
  • 1篇覃涛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冠脉介入诊疗术前服用美托洛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焦虑患者冠脉介入诊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80例择期行冠脉诊疗且明显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做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除常规术前准备外,术前另加服美托洛尔,对比2组术中最大心率、最高平均动脉压、需要使用安定的比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比例及手术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最大心率、最高平均动脉压、使用安定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减少(P<0.05),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比例降低(P<0.05)。结论焦虑患者在冠脉介入诊疗前使用美托洛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黄巧娟陈蒙华韦永先杨耿
关键词:美托洛尔焦虑冠脉介入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使用造影剂前服用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对CIN发生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CIN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造影剂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研究所导管手术室进行介入诊疗的成年患者823例,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阿伐他汀组716例,瑞舒伐他汀组107例,对比两组CIN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在823例入选患者中,阿托伐他汀组716例,发生CIN 64例(8.9%),瑞舒伐他汀组107例,发生CIN 9例(8.4%)。两组CIN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比较在预防CIN的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
杨耿陈蒙华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经皮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300例被引量:6
2010年
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诊疗时由于桡动脉特有的解剖特点,具有易于压迫止血,出血易控制,患者术后不需要制动卧床,加上目前更优化、专门针对桡动脉路径手术器械的研发创新,使之成为许多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首选路径。
黄巧娟陈蒙华韦永先杨耿
关键词:经皮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冠心病
2006~2010年我院心肺复苏后实施低温治疗情况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后采用低温治疗的情况,为完善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因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并恢复自主循环(ROSC)但仍然昏迷不醒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低温治疗的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ROSC后实施低温治疗51例(36.43%),低温治疗开始时间为心肺复苏后0.5~1.0 h,低温治疗方式主要为戴冰帽。院外发生心搏骤停患者接受低温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院内(P〈0.05)。2006~2010年临床医生对因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并ROSC但仍然昏迷不醒患者给予低温治疗的比例变化无明显规律(P〉0.05)。在抢救140例心搏骤停患者过程中,仅有34.3%(48/140)的医务人员有低低温治疗意识,2.1%(3/140)的医务人员有中低温治疗意识,而无低温治疗意识的占63.57%(89/140)。结论临床医生在处置心肺复苏患者时普遍缺乏低温治疗意识。
韦永先陈蒙华甘伟妮杨耿覃涛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搏骤停
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对比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6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剂量组(357例)和高剂量组(311例),应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mg/d)为常规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为高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情况、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及术前血清肌酐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常规剂量组357例患者中,发生CIN的患者有32例,CIN的发生率为9.0%;在高剂量组311例患者中,发生CIN的患者有27例,CIN的发生率为8.7%。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十分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预防CIN的效果相同,说明增加阿托伐他汀的用药量对预防CIN的效果并无明显的增幅作用。
杨耿陈蒙华
关键词:造影剂肾病阿托伐他汀介入诊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