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辉
- 作品数:143 被引量:1,476H指数:24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均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量,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以深松处理最显...
-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庆何方潘晓莹
- 关键词:小麦玉米保墒措施
- 文献传递
- 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为了探索冬小麦的最佳灌溉方式、养分配置组合模式,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研究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养分配置对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底施+追施可有效提高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3种灌溉方式下产量分别提高4.19%~5.55%、5.90%~8.01%、4.13%~7.97%。喷灌处理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总体上优于移动喷灌和小白龙灌溉处理,其中产量总体表现为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灌溉。喷灌方式下,产量以T8处理(底施N_(28)P_(15)K_5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N 75 kg/hm^2)最高,达10 360.05 kg/hm^2;净光合速率以T7处理最大,达19.41μmol/(m^2·s),T8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以T7处理最大,随后依次为T2、T8处理,三者间差异均不显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以T7处理最低,其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蒸腾速率以T1处理最低,其余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分析,冬小麦最佳的灌溉方式、养分配置组合模式为喷灌+底施N_(28)P_(15)K_5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N 75 kg/hm^2。
- 潘晓莹武继承武继承何方杨永辉王越
-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方式光合特性
- 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对砂质潮土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提高砂质潮土水肥利用率,在通许县开展了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灌溉和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小麦产量增产2.10%-24.67%,其中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比一次灌溉提高3.02%-7.55%,以灌水量1500m^3/hm^2分2次灌溉增产效果最好。l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的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比一次灌溉提高0.15-0.38kg/m^3。小麦-玉米复合产量比对照提高4.40%-24.50%,以750+750m^3/hm^2灌水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l200m^3灌水量分次灌溉下产量比一次灌溉提高2.58%-7.89%,小麦-玉米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l.65kg/(mm·hm^2)。因此,砂质潮土区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600m^3/hm^2为宜。
-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李学军何方韩伟锋
- 关键词:砂质潮土小麦水分利用率
- 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探明长期翻耕与免耕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分层(0~10 cm、10~20 cm、…、90~100 cm)采集免耕和常规耕作处理下混合土样和原状土样进行土壤结构与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的加深,0.5~2.0 mm和大于2.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其他粒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免耕更利于提高大粒级团聚体(>0.5 mm)的含量,且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作用深度在50 cm以上。(2)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免耕处理在0~80 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3)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粒级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大粒级团聚体中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免耕更利于0~40 cm土层不同粒级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的提高。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与常规耕作相比,除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外,免耕提高了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4)随着土层的加深,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大于2.0 mm和小于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在0~100 cm土层均低于其他粒级团聚体。在0~20 cm、30~40 cm和90~100 cm土层,免耕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累积贡献率均高于常规耕作。
- 杨永辉武继承武继承张洁梅潘晓莹张洁梅
- 关键词:常规耕作免耕土壤结构
- 水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为探明水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追施比例(N0:一次性底施,N1:底施40%+拔节期30%+灌浆期30%,N2:底施60%+拔节期20%+灌浆期20%,N3:底施70%+拔节期30%)与灌水量(W0:0 m3/(次·hm2),W1:225 m3/(次·hm2),W2:450m3/(次·hm2))相结合对土壤水分,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运筹方式改善了小麦的光合特性,促进了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提高。在小麦需水旺盛的灌浆期,各处理间的剖面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最为显著,其中以W2N3处理较高。在所有处理中,W2N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高,W1N2和W2N2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W2N2处理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分别较对照(W0N0)提高33.5%、23.8%。综上,水肥运筹模式以W2N2处理最优。
-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潘晓莹张洁梅王越韩伟锋
- 关键词:小麦灌水量氮肥光合特性水分利用
- 宁南黄土丘陵区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效益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黄土丘陵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地试验监测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反映宁南山区小流域集雨补灌旱作农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及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集雨补灌工程建设与集雨补灌技术示范,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雨水利用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别提高了27.9%、27.4%、66.7%、54.7%、41%,尤其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雨水利用效益,达到的中级及良好水平,体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现了效益评价的客观合理性。
- 杨永辉赵世伟黄占斌宋松柏刘娜娜曹丽花
- 关键词:集雨补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宁南黄土丘陵区
-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5年
- 运用碳库管理指数分析了被恢复后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增加各个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但是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不同,草地减少,其他植被与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随着栽植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个土层都增加,且在0~30cm土层内增加的幅度都比较大。但是年限并不能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说明植被恢复年限增加的是土壤非活性有机碳。植被恢复提高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中天然草地增加更为明显。
- 苏静赵世伟马继东杨永辉刘娜娜
- 关键词: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保水剂对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针对当前早作节水农业发展对保水剂的客观需要,详细地分析了保水剂对作物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水分利用率等生理特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现状,系统地提出了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 武继承管秀娟杨永辉
- 关键词:保水剂生理生态特性节水农业叶绿素
- 文献传递
- 冬小麦补偿效应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明冬小麦补偿效应对保水剂用量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轻度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0、27、54、81mg/kg)对复水前后小麦叶片和根系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复水前,两水分条件下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0mg/kg处理),根系活力在轻度胁迫条件下表现为显著提高趋势,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则先增后降再增;复水后,两水分条件下均以81mg/kg处理的细胞质膜透性最低,且根系活力最强。在灌浆期,轻度胁迫条件下,复水前、后均以81mg/kg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而充分供水条件下复水前、后各处理间的叶片质膜透性差异均不显著。复水后,在轻度胁迫条件下根系活力以27mg/kg处理最高,而充分灌水条件下以54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最终,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充分供水条件下较对照增幅最大,且以54mg/kg处理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而轻度胁迫条件下以27mg/kg处理效果最佳,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对照提高6.9%。
- 杨永辉武继承李学军李宗军何方侯占领杨先明
-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条件保水剂生理特征
- 氮肥分期追施对潮土区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为探明氮肥分期追施对潮土区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通许县进行了常规施肥和不同氮肥用量分期追施(180kg/hm2、270kg/hm2、360kg/hm2,小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各占50%)对8个玉米品种(先单158、郑单958、中博郑单23、济单7号、蠡玉16、浚单20、蠡玉37和迪卡M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分期追施对玉米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先单158和浚单20叶片数增加1~2片,株高和穗位总体分别增高2.7~83.6cm、0~27.4cm,茎粗除浚单20外总体增加0.1~0.6cm。与常规施肥相比,分期追施不同用量氮肥对穗行数、2行穗粒数、穗长、穗粗、百粒质量的影响不同,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增减不一,但其产量总体表现为增加。其中,分期追施氮肥180kg/hm2时,玉米品种总体增产0.23%~34.42%,分期追施氮肥270kg/hm2和360kg/hm2时,除济单7号和蠡玉16外其他品种总体分别增产1.63%~32.35%、O~14.60%,说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养分需求有明显差异性。与分期追施氮肥180kg/hmB相比,分期追施氮肥270kg/hm2、360kg/hm2时,只有浚单20稳定增产0.48%、2.34%,说明浚单20在高量追肥时具有一定增产效果。与分期追施氮肥270kg/hm2相比,360kg/hm2用量时,除先单158、中博郑单23和迪卡M9外,其他品种总体增产0.97%~8.43%。总之,氮肥分期追施增产效果以180kg/hm2用量最佳,根据品种的稳产性表现,首选品种为蠡玉37、郑单958、浚单20。
- 武继承杨永辉李学军潘晓莹韩伟锋
- 关键词:玉米氮肥分期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