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教学
  • 6篇衍生物
  • 6篇药学
  • 6篇活性
  • 5篇活性研究
  • 4篇实验教学
  • 3篇药物
  • 3篇肿瘤
  • 3篇抗肿瘤
  • 3篇化学实验
  • 3篇甲基
  • 3篇供体
  • 3篇NO供体
  • 2篇丹皮
  • 2篇丹皮酚
  • 2篇药物化学实验
  • 2篇药学本科
  • 2篇一体化
  • 2篇医学院校
  • 2篇异黄酮

机构

  • 31篇桂林医学院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2篇杨新平
  • 14篇李芳耀
  • 8篇林家逊
  • 6篇齐娜
  • 5篇韦京辰
  • 4篇阮方
  • 4篇徐勤
  • 4篇李勇文
  • 4篇李丽
  • 4篇韦静
  • 3篇秦雪莲
  • 3篇陈旭
  • 2篇罗朝晖
  • 2篇段小群
  • 2篇卢曦
  • 2篇谭钦刚
  • 2篇梁成钦
  • 2篇韦汉燕
  • 2篇唐爱莲
  • 1篇张贵杰

传媒

  • 5篇华夏医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大众科技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化学试剂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药材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2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黄酮NO供体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活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NO释放作用的新型异黄酮衍生物,以期通过NO与异黄酮的协同作用,增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方法该文将有机硝酸酯通过碳链与异黄酮7-酚羟基连接,得到两个7-取代的异黄酮的硝酸酯衍生物。结果其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总产率为40%~45%。结论对目标产物进行一氧化氮体外释放测定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在2h内释放一氧化氮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3倍,而且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李芳耀杨新平林家逊劳世鑫
关键词:异黄酮NO供体抗肿瘤活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护肝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探讨护肝宁片(Huganning tablet,HGN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国药典(2015版)及文献检索确定HGNP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到的NAFLD疾病相关靶点进行交集整合,获取HGNP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R软件中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gene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出“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整体探究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通路、疾病间的关联。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20软件将HGNP中的潜在活性成分与网络图中度值排名靠前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类药性分析和ADMET性质预测。体外实验使用HepG2细胞构建脂肪变性模型,根据细胞油红O染色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检测实验,验证5个关键化合物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筛选获得141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51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526个条目和151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大黄素(emod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大黄酸(rhein)5个成分与关键靶点[维甲酸受体RXR-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RXR-alpha,RXR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糖原合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显示出较强的结合能力,推测为HGNP治疗NAFLD的关键化合物。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异鼠李素、丹酚酸B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及结合亲和力。通过类药性
陈聪周香辉张兵彭彦芬杨新平余启明谭相端
关键词:护肝宁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网络药理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基于螯合机理的桑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用超声波提取法以及大孔树脂对桑叶进行初步提取,得到三个提取物(Ⅰ、Ⅱ、Ⅲ)。在对三个提取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桑叶提取物与Fe2+、Fe3+的螯合作用。结果表明,三个桑叶提取物皆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提取物Ⅰ、Ⅱ对Fe2+、Fe3+具有良好的螯合作用,提取物Ⅲ仅对Fe3+表现出良好的螯合作用。
邹碧群张业王凯杨新平义祥辉
关键词:桑叶抗氧化螯合
合成4-氨基-2-甲基吡啶的改良方法被引量:1
2002年
杨新平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方医学院校药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12年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步深入到日常工作和每一间教室之中,信息资源共享使学科知识的获取速度成倍增长。现代教育技术在地方医学院校药学教育的应用,是当今药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现代药学教育中应用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徐勤杨新平沈雪松秦雪莲罗朝晖李芳耀齐娜
关键词: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
药学本科光谱解析教学改革初探
2014年
光谱解析是药学和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校光谱解析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谭钦刚张贵杰杨新平
关键词:光谱解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广西刺楸茎皮中主皂苷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广西刺楸茎皮中的总皂苷,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正丁醇分别对其进行分离,通过纯度分析和得率计算,探索其主皂苷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主皂苷成分得率为1.32%,而采用正丁醇法分离其得率为1.05%;且大孔吸附树脂法的产品外观颜色优于正丁醇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该植物的主皂苷成分,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杨月杨新平刘笑甫蒋小军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正丁醇正交试验
脱氢松香酸含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天然林化资源脱氢松香酸为原料,合成了5个脱氢松香酸12位含氮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确证,并对4种人体肿瘤细胞株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杨新平韦京辰李芳耀王恒山林家逊阮方
关键词:氯甲基化N-烷基化抗肿瘤活性
丹皮酚温度敏感型凝胶的制备及体外性能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制备丹皮酚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外初步性能的研究。方法:采用试管倒转法考察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浓度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旋转式粘度计,考察凝胶的粘度;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药特性。结果:泊洛沙姆407的胶凝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泊洛沙姆407的胶凝温度随着体系中加入的泊洛沙姆188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丹皮酚温敏凝胶体外320 min累积释药70%,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同时进行,没有突释现象。结论:丹皮酚温敏凝胶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齐娜杨新平唐安丽廖迎顾生玖
关键词:丹皮酚温敏凝胶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体外释放
硝酸酯类槲皮素衍生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槲皮素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两种新型硝酸酯类槲皮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及ESI-MS确证,初步考察产物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槲皮素衍生物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88.7%和90.1%,对.OH清除率分别为78.6%和80.6%,其IC50分别为4.2、4.5mg/L和19.2、22.3mg/L。
韦静李芳耀杨新平文杜鹃邓海东
关键词:槲皮素抗氧化活性衍生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