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脂质
  • 5篇棘球蚴
  • 5篇阿苯达唑
  • 5篇阿苯达唑脂质...
  • 5篇包虫
  • 5篇包虫病
  • 5篇虫病
  • 3篇动物
  • 3篇动物实验
  • 3篇脂质体
  • 3篇棘球蚴病
  • 2篇药物
  • 2篇十全大补汤
  • 2篇泡状棘球蚴
  • 2篇外科
  • 2篇外科营养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小鼠
  • 2篇腹腔
  • 2篇大补

机构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11篇杨文光
  • 8篇温浩
  • 4篇栾梅香
  • 3篇马新民
  • 3篇李海涛
  • 2篇张新峰
  • 2篇敖其尔
  • 2篇刘章锁
  • 2篇柯山
  • 1篇赵晋明
  • 1篇邵英梅
  • 1篇邱杰

传媒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北京中医
  • 1篇新疆中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全大补汤外科营养治疗作用研究
1991年
本文将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后病人共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采用口服十全大补汤15付,对照组不服任何中西药,我们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8天检查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作为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前平均为38.4g/L,术后上升至40.5g/L;对照组术前平均为40.5g/L,术后下降至38.1g/L.从以上数据看,说明十全大补汤对本组手术后病人有一定营养治疗作用.
马新民杨文光张新峰
关键词:十全大补汤营养治疗
阿苯达唑脂质体对泡状棘球蚴作用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试图通过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新剂型与阿苯达唑片剂的动物对比实验 ,对口服和腹腔注射抗泡状棘球蚴作用做出客观评价。 方法 :采用泡状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2 2 5只 ) ,经灌胃和腹腔注射 (每公斤体重 37.5、75 .0和 15 0 .0 m g) 10周 ,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将用药后病理形态变化分为正常、变性和坏死 3级 ,以便用药组与对照组进行等级资料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阿苯达唑及代谢产物有较强的破坏棘球蚴囊壁结构和抑制原头蚴增殖作用。 结论 :阿苯达唑脂质体经口灌注或腹腔注射抗泡状棘球蚴作用均优于口服阿苯达唑片剂。
刘章锁杨文光温浩王瑞玲于喜法栾梅香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动物实验阿苯哒唑脂质体
口服和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小鼠肝及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比较观察被引量:13
2003年
为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 (L- ABZ)经腹腔注射治疗感染细粒棘球蚴 (E.g)的疗效并比较其与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及单纯用阿苯达唑 (ABZ)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疗效 ,选用 NIH小鼠 (2 0 g± 1g) ,阿苯达唑脂质体采用中和法 ,按阿苯达唑 37.5 mg/ kg·次、75 mg/ kg·次及 15 0 mg/ kg·次 ,按 2 0 g小鼠一次用量各 0 .2 m L 配制 ,单用阿苯达唑用花生油助溶剂也按上述方法配制成 3种不同浓度每次每只小鼠用 0 .2 m L,原头节取自绵羊肝脏 E.g内囊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口服单纯阿苯达唑组 (Po- ABZ)、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组 (Po- L - ABZ)和腹腔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组 (Ip- L - ABZ) ,后 3组按阿苯达唑 37.5 mg/ kg·次、75 mg/ kg·次及 15 0 mg/ kg·次依次又各分为 3小组 ,与对照组共计 10组 ,NIH小鼠腹腔接种感染 12 W后开始用药 (对照组给予同容量蒸馏水 )每次 0 .2 m L ,用药 3次 / W(每周一、三、五给药 ) ,10 W后解剖 ,观察指标为 :(1)大体形态 ;(2 )囊湿重 (减重率 ) ;(3)病理组织学变化 ;(4 )测定血液和肝脏中的 ABZ及其代谢产物砜 (ABZSN)和亚砜 (ABZSX)的浓度 ,并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1)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感染 E.g小鼠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阿苯达唑 ;(2 )腹腔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效果?
敖其尔温浩杨文光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阿苯达唑口服NIH小鼠
中药十全大补汤外科营养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十全大补汤是祖国医药中著名的滋补方,专治气血两虚,最近亦有人应用于手术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中。本文以胆道术后胆汁引流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研究服用中药十全大补汤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十全大补汤有增高病人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作用,可做为外科营养治疗之良方,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马新民杨文光张新峰
关键词:十全大补汤外科手术营养支持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初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 (L - ABZ)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 ,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 5 3例包虫病患者 ,分为 3组 :A组为单纯服药组 (3 5例 ) ,连续口服 L- ABZ3~ 6个月 ;B组为包虫囊肿穿刺前后服药组 (4例 ) ,穿刺前 3~ 7d开始服药 ,穿刺后连服 1个月 ;C组为手术前后服药组 (14例 ) ,术前 3~ 7d开始服药 ,术后可进食水后即开始服药 ,疗程 1个月。 3个治疗组服药剂量均为每天 10 mg/ kg,2次 / d。同时动态随访病人服药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胸部 X线片、B超或 CT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用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无效率来衡量 A组的疗效。以复发率 (观察至少 1年 )来判断 B、C组的疗效。 结果 :A组治愈 16例 (45 .7% ) ,有效 9例 (2 5 .7% ) ,部分有效 6例 (17.1% ) ,无效 4例 (11.4% ) ,总有效率 88.6% ;B组、C组随访时间 1~ 3年 ,尚无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的 5 3例服药病人中 ,尚未见因药物的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 (L- ABZ)口服液对包虫病病人疗效较为肯定 ,毒副反应轻 ,患者能够长期服用 。
柯山李海涛温浩杨文光栾梅香
关键词:阿苯达唑脂质体包虫病
肝包虫病的标准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建立一种肝包虫病标准化分型体系对包虫病的诊断、社区普查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方法 :根据医院总计 4 82 7例包虫病资料统计中 ,肝包虫病 315 4例 (6 5 .34% ) ,其中肝泡型包虫病 97例 (3.0 8% ) ,分析了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并且与 WTO/ IWGE协作组推荐的标准化分型特点进行了对比。 结果:从临床和影像学专业角度提出关于囊型包虫病的 T DC分型和泡型包虫病的 PJVM分型。 结论 :T DC和 PJVM分型能更多地反映出两种包虫病的病灶范围、影像学特征。
温浩栾梅香杨文光李俊邱杰
关键词:肝包虫病包虫病
中西医药物治疗包虫病的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李海涛杨文光温浩
关键词:中草药西药
脂质体在抗包虫病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2003年
人体包虫病可累及肝、肺、脑以及全身其它器官,目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疗法,但因存在术后复发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故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的重点.脂质体及其它生物载体作为新药剂型被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利用,以下就脂质体在抗包虫病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敖其尔温浩杨文光
关键词:脂质体包虫病动物实验
骆驼蓬总碱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观察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及骆驼蓬总碱的主要成分之一哈尔明碱 ,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小鼠腹腔成熟包虫囊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的药物处理治疗下 ,以包虫囊肿发育的外观形态变化、囊重 (抑制率 )、包虫囊壁的病理改变、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 :联合用药组平均囊重明显少于单一用药组 ,电镜的结果病理损伤程度重于单一用药组 ,单一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 ,疗效差异显著 ,单一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相比 ,囊重、病理改变等无明显差异。 结论 :(1)骆驼蓬总碱与丙硫咪唑联合用药 ,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 ,优于单一用药。 (2 )骆驼蓬总碱、丙硫咪唑对成熟包虫囊的抑制作用相当。 (3)哈尔明碱对成熟包虫囊有抑制作用 ,但差于骆驼蓬总碱。
赵晋明杨文光马新民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骆驼蓬总碱丙硫咪唑联合用药小鼠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小鼠继发性肝、腹腔泡状棘球蚴病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使用新的载体药物阿苯达唑脂质体 (L ipsomal abendazole,L- ABZ)经口服和腹腔注射治疗感染泡状棘球蚴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is,E.m.)的小鼠 ,并与口服阿苯达唑片剂粉末对照 ,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对动物体内的泡状棘球蚴的治疗作用。感染泡状棘球蚴的小鼠经一定时间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后 ,将其泡状棘球蚴组织再种植于健康小鼠体内 ,观察 E.m.的生长情况 ,以了解 L- ABZ对 E.m.组织及原头蚴活力的影响。同时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对实验动物体内泡状棘球蚴原头蚴感染的预防作用。 方法 :本实验分 3部分。实验(一 ) :将人工腹腔感染泡状棘球蚴的模型动物 2 5 0只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2 5只 )分为口服阿苯达唑片剂粉末 (Po- ABZ)、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 (Po- L - ABZ)和腹腔注射阿苯达唑脂质体 (IP- L - ABZ) 3个组 ,每个治疗组再分为 3个亚组 (各 2 5只 ) ,给药剂量每次分别为 37.5 m g/ kg、75 m g/ kg和 15 0 m g/ kg。每周给药3次 ,连续用药 10周。对照组 2 5只健康小鼠给予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药物疗效观察指标 :(1)泡状棘球蚴囊肿总湿重和减重率 ;(2 )病理和组织学改变 ;(3)超微结构的改变 ;(4 )血药、肝药、囊药浓度的测定。实验 (二 ) :将 6 0只 NIH小?
刘章锁杨文光温浩王瑞玲于喜法栾梅香
关键词:阿苯达唑泡状棘球蚴病动物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