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刚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过敏
  • 2篇IGE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电脑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前状态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高凝
  • 1篇血液高凝状态
  • 1篇婴儿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式
  • 1篇镇痛仪
  • 1篇妊娠
  • 1篇栓前状态
  • 1篇双亲
  • 1篇水中分娩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5篇杨成刚
  • 5篇沈柏儒
  • 5篇张映辉
  • 2篇林思瑶
  • 2篇梁娇
  • 1篇曾燕飞
  • 1篇陈惠燕
  • 1篇钟梅
  • 1篇蔡海英
  • 1篇李毅
  • 1篇吴妍
  • 1篇刘继梅
  • 1篇马剑芬
  • 1篇谢振荣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栓前状态与不良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5年
血栓前状态是指因血液系统持续高血凝状态而导致的机体处于易栓状态,是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同时也是机体过渡为血栓病理状态的病理过程。研究血栓前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预防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基础。许多妊娠不良结局的妇女均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治疗被公认为对于血栓前状态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血栓前状态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有利于其尽早进行治疗和预防。
谢振荣林思瑶沈柏儒梁娇杨成刚甄曼华张映辉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不良妊娠抗凝治疗
双亲过敏史及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双亲过敏病史及脐血IgE水平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禅城区中心医院产检的孕妇共161例,孕期行母血IgE、分娩后行脐带血IgE检测。同时对夫妇双方进行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出生后的婴儿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观察婴儿有无出现过敏性疾病。结果男方有过敏病史患者中,其妻子脐带血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妻子血Ig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女方有过敏史患者中,其血IgE及脐带血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双方均过敏史患者中,母血及脐血IgE较无过敏病史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方过敏病史患者中,共筛查出过敏新生儿37例(37.8%)。夫妻双方均有过敏史的患者中共有3例(30%)新生儿出现过敏表现。男方过敏病史患者中,共筛查出过敏新生儿16例(43.2%)。结论夫妻双方的过敏体质更易提高胎儿的过敏风险,其中与母亲的关系密切。新生儿过敏的发生时间主要在前2个月,主要以皮肤过敏为主。
吴妍沈柏儒张映辉钟梅陈惠燕李毅杨成刚曾燕飞
关键词:过敏史婴儿过敏性疾病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 研究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探讨母亲过敏史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产检的孕妇共40例,对孕妇进行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孕期行母血IgE、分娩后行脐血IgE检测。对出生后的婴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婴儿有无出现过敏性疾病。结果 脐血IgE与母血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有过敏史及无过敏史组的母血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IgE水平正常组(IgE〈350 U/L)与升高组(IgE≥350 U/L)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有过敏史更易提高胎儿的过敏风险,孕期监测母血IgE及脐血IgE对预测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脐血IgE对于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预测价值高于母血IgE。
张映辉梁娇沈柏儒林思瑶杨成刚甄曼华
关键词:脐血IGE
低分子肝素对围生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及安全性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于围生期血液高凝状态的预防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评估。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68例,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低分子肝素组101例,对照组仅给予气压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同时填写治疗效果调查表,评估孕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孕妇中,两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D-二聚体、Fb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T、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剖宫产共5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 min,与对照组的平均时间31.24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1例注射部位的血肿,1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速碧林能有效地降低PLA、D-二聚体的含量或活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建议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它与普通肝素相比,对于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更适用于孕妇血栓性疾病及DIC的治疗。
蔡海英沈柏儒张映辉杨成刚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围生期高凝状态
3种分娩镇痛方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电脑镇痛仪、椎管内麻醉及水中分娩3种镇痛方式的分娩镇痛效果。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4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脑镇痛仪组、椎管内麻醉组及水中分娩组,观察各组产程进展、镇痛效果、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羊水及胎儿评分情况,同时运用综合满意度评价方法评估各无痛分娩的疗效。结果椎管内麻醉较电脑镇痛仪及水中分娩镇痛效果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及电脑镇痛仪组活跃期较椎管内麻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无痛分娩组第二、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与电脑镇痛仪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会阴松弛情况较电脑镇痛仪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及椎管内麻醉组SI评分及GI评分较电脑镇痛仪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无痛分娩组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镇痛仪无创伤,明显缩短产程,无增加产后出血、胎儿Apgar评分及羊水性状方面的风险,无明显不良反应,接受程度较高,适应证较宽,是多数产妇首选的分娩镇痛方式。水中分娩能够明显缩短产程,保护会阴,无创伤,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严格的禁忌证,无适应证产妇水中分娩风险较高,水中分娩不作为首选。椎管内麻醉由于有药物的介入,多数孕妇担忧药物不良反应,接受程度不高,仅作为备选的镇痛方案。
张映辉马剑芬沈柏儒杨成刚刘继梅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水中分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