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玺

作品数:58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盆地
  • 7篇地质
  • 7篇页岩
  • 7篇四川盆地
  • 5篇油气
  • 5篇组构
  • 4篇电阻率
  • 4篇前陆
  • 4篇龙马溪组
  • 4篇勘察
  • 4篇勘探
  • 4篇发育
  • 4篇AMS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地质灾害
  • 3篇断裂带
  • 3篇页岩气
  • 3篇震旦
  • 3篇砂箱
  • 3篇前陆褶皱冲断...

机构

  • 5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
  • 5篇四川省地质矿...
  • 4篇西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煤田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58篇李金玺
  • 28篇李智武
  • 27篇刘树根
  • 14篇邓宾
  • 10篇冉波
  • 9篇叶玥豪
  • 8篇雷宛
  • 6篇孙玮
  • 5篇宋金民
  • 5篇王自剑
  • 5篇焦堃
  • 4篇吴有亮
  • 4篇孙东
  • 4篇刘祖珉
  • 4篇王瀚
  • 3篇雍自权
  • 3篇武文慧
  • 3篇肖宏跃
  • 3篇汤聪
  • 3篇吴熙纯

传媒

  • 5篇物探化探计算...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地质科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岩性油气藏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6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巴山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是几何学上对称平顶型、内部形迹削截的弧凸结构带,区域走向总体呈北西向延伸,其主边界城口断裂由北向南发生偏转(由近南北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内部构造形迹与边界断裂呈明显削截和交切关系,弧形带凸顶方向与构造带南西向逆冲推覆极性一致。基于野外构造解析和15个样品的显微构造分析,对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点及其沿走向的变化进行研究。宏观上,城口断裂带体现出早期近东西走向线理和平行于主断裂带弧形展布的后期线理两期世代和序列性,同时展现出强烈右旋走滑剪切变形特征,且走滑剪切变形强度由北西向南东减弱。微观构造上,断裂带构造岩普遍发生弱-中等强度变质,北段以中-高绿片岩相为主,右旋逆冲走滑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发育、变形强烈。断裂带南段以低绿片岩相为主,右旋走滑逆冲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相对稀疏、变形微弱。城口断裂带宏观与微观特征表明变质和(右旋走滑剪切)变形强度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呈非对称性。构造运动学上的非对称性和强烈右旋走滑剪切运动特征主要取决于印支期以来华南和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中(尤其是燕山期)汉南能干性基底由南向北的强烈楔入作用。
邓宾李智武刘树根孙东钟勇李金玺汤聪
关键词:右旋走滑构造地质学
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过程和特征——以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为例被引量:19
2017年
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油气产层,勘探历史超过50年。其有效烃源岩主要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储集层主要为灯影组微生物白云岩与受桐湾运动影响形成的风化壳储集层,直接盖层为筇竹寺组泥岩;生储盖组合从层位上来讲主要是上(新)生下(老)储顶盖型,从空间分布来讲主要是旁生侧储顶盖型。其油气成藏过程为"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耦合,生烃中心生成的油气运移至古构造形成古油藏(生气中心),古油藏内石油深埋裂解形成古气藏(储气中心),受盆地内晚期快速隆升和盆缘造山带影响,灯影组古气藏内的天然气沿灯影组顶不整合面再次发生长距离运移调整成藏或破坏,形成现今天然气藏(保气中心)。灯影组天然气成藏或破坏有5种模式,即高石梯型、威远型、通南巴型、焦石坝型和丁山-林滩场型。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长期勘探和深入研究揭示出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是:(1)烃源岩生物类型低等化和有机质高演化;(2)储集层成岩强度大、演化时间长,趋于致密化,上覆负荷作用可能导致深层储集层质量变差;(3)油气成藏过程具烃态(固、液、气)转变和多阶段性,油气分布具有突出的差异性和多因素联控;(4)油气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因素是烃源充足、保存条件佳和构造稳定。
孙玮刘树根宋金民邓宾王国芝吴娟焦堃李金玺叶玥豪李智武李泽奇
关键词:叠合盆地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成藏过程
始新世中期安宁河断裂冲断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来自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的证据
2024年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褶皱-冲断带变形方式和时限是验证高原形成众多大陆岩石圈变形动力学端员模型的关键。近年发展起来的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技术为精确限定褶皱-冲断带变形时限提供了有效手段。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系作为伴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高原物质侧向挤出过程形成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系,其变形过程可为解译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应力向东传递方式提供关键证据。本文选取安宁河断裂冕宁—西昌段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构造解析以明确其构造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层泥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研究,以期精确限定安宁河断裂脆性变形的时间。构造解析表明安宁河断裂在近EW向挤压作用下经历了冲断变形,断层带发育碎斑岩和断层泥,指示为脆性变形。安宁河断裂不同粒级断层泥样品的黏土矿物学和伊利石K-Ar定年分析揭示,随着样品粒级减小,高温2M1型伊利石含量相对低温1M/1Md型伊利石含量逐渐减少,其K-Ar年龄总体呈变年轻趋势,表明不同粒级伊利石K-Ar年龄是由碎屑2M1型和自生1M/1Md型两个多型端员组成的混合年龄。伊利石年龄分析获得自生1M/1Md型伊利石的年龄为(42.6±9.4)Ma,表明安宁河断裂经历了始新世中期的冲断变形。结合前人构造变形、沉积学、低温热年代学和古地磁等研究,我们认为始新世中期青藏高原腹地及其周缘褶皱-冲断带发生准同期的构造挤压变形,其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印度-欧亚板块硬碰撞以及青藏高原地块的陆内俯冲所导致的先存构造带活化有关。始新世中期安宁河断裂发生冲断变形直接证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的远程应力已传递至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
童馗李智武刘树根I.Tonguç UYSAL施泽进施泽进李金玺武文慧武文慧刘升武李轲华天
关键词:安宁河断裂断层泥自生伊利石
不同挤压速率下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特征:基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构造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现象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砂箱模拟模型已经被证明是强大的可视化工具用来模拟不同岩层中复杂的构造现象.本文基于相似砂箱构造物理模型条件下(单一砂箱介质,纯石英...
赵高平刘树根邓宾李智武万元博李金玺
关键词:楔形体
综合地球物理在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浅层地震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堆积废矿石排石场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利用综合地震反射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取得资料,采用不同方法的对比、相同方法不同装置的对比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资料的对比等多种对比分析研究方法,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和判断地球物理异常,推断排石场内部裂隙、软弱面和滑动面,为矿山地质灾害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金玺吴有亮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勘察波速视电阻率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
李金玺李智武刘树根邓宾孙东汤聪
文献传递
航空电磁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油气管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近年航空电磁法在国内国土资源、矿产、地质调查等领域开始得到应用。本文通过航空电磁法及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油气管道隧道工程勘察中的数据采集、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航空电磁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各自的优缺点,为不同环境条件下油气管道工...
吴有亮李金玺邓艳
关键词:航空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油气管道工程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71
2019年
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是继安岳气田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提出之后备受关注的另一重点勘探领域,但对其沉积-构造格局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文中基于露头剖面、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期间存在隆-坳并存的格局。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下寒武统厚度、岩相、地震反射和地球化学等指标的详细分析表明:(1)沉积-构造格局表现为隆-坳相间的特点,即自西向东依次为绵阳—长宁裂陷→汉南—米仓山隆起→万源—通江裂-坳陷→达州—开江隆起→城口—开县裂-坳陷→东安—巫溪隆起→巴东—恩施裂陷→神农架—黄陵隆起;(2)发育台地、斜坡和盆地三种沉积环境,其中斜坡环境以发育大量风暴、重力流、滑塌角砾沉积及同沉积滑移变形等为主要识别标志;(3)经历了三个"隆-坳"旋回,即陡二段末期—灯二段早期、灯二段晚期—灯四段早期、灯四段晚期—筇竹寺组晚期。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的形成受控于震旦纪基底构造薄弱带、南秦岭地幔上隆底侵和原特提斯洋壳板片拖拽三者的联合作用,与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并存格局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时期扬子克拉通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和演化,也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控制了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源储配置关系,建议首先将裂-坳陷边缘带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李智武冉波肖斌1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2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关键词:震旦纪早寒武世裂陷作用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两种电法装置分辨率的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两异性点电流源电流密度的理论研究,探讨了高密度温纳α装置和温纳β装置在横向和纵向的分辨率,并通过模型实验和实际应用研究,证实了温纳β装置无论在横向还是在纵向,分辨率都优于温纳α装置。
李金玺付洪超刘强吴有亮
关键词:分辨率
弹性波速度映像法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正>一直以来,用弹性波法(工程地震勘探)解决工程地震勘察问题时,其过程沿用了油气地震勘查的模式,特别是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过程中,更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所谓“地震标志层”的追踪上。毫无疑问,对“地震标志层”的追踪是完全必...
雷宛肖宏跃李金玺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