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苦参软膏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制备苦参软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备乳膏型苦参软膏,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苦参碱的含量。结果所得制剂均匀细腻,苦参碱在6~60μg/ma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体外透皮吸收良好。结论该软膏制备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软膏的质量控制。
- 梁煜霞李萍
- 关键词:苦参软膏
- 血液肿瘤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观察2组血液肿瘤患者,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4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32例,通过输注血小板后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PTR,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A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2.5%,判断PTR为17.5%。B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8.0%,判断PTR为71.9%。A组通过CCI判断PTR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21.626,P<0.001)。通过CCI判断为PTR的30例患者中,检出HLA抗体者占13.3%,HPA抗体占3.3%。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显著的正相关(2=16.359,P<0.001)。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未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易产生PTR(P<0.001)。结论在引起PTR的因素中,主要以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则更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 于荣秀李萍李敬华欧阳梅花邹小立陈澍英
- 关键词:无效
- 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与HPA同种免疫的关联性被引量:8
- 2008年
- 于荣秀李萍欧阳梅花邹小立陈澍英张红璇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疗效同种免疫人类血小板抗原HPA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人体免疫学
- 浅述亚健康与中医药保健被引量:6
- 2005年
- 浅述什么情况属于亚健康,它与中医药保健之关系。中医药保健中首要补充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的平衡,尤其是补肾,并需要日常生活的配合,如睡眠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等。
- 李萍林万莲
-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保健中医药保健阴阳气血饮食结构体育锻炼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 6 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 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34.075)×109.L-1,对照组为(40.11±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 李萍喻志宏梁煜霞于荣秀翁小萍廖火生胡湘明陈澍英梁惠陶陈富邱柏豪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疗效
- 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长期结果相似:一项10年回顾性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18年
- 背景:近年来,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加,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但是存在前方和旋转不稳。一些生物力学研究则表明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可增加膝关节稳定性。然而,目前尚缺乏关于2种技术临床结果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比较单束与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后10年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临床结果,评估两种技术之间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搜集了47例自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行单束或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根据重建方式分为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术前和术后评估包括体格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和Tegner评分)(和等速肌力测定(腘绳肌与股四头肌比率)。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术后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术后10年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但2组术后Lysholm和Tegner评分结果接近,且等速肌力测定结果接近。表明单束和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均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接近。
- 曾会粮冯文俊李萍陈锦伦曾建春李杰邓鹏吴克亮叶鹏程揭珂曹厚然曾意荣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单束重建双束重建长期随访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1
- 2005年
- 陈澍英李萍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造血干细胞异常外周血细胞减少无效造血急性髓性
- 完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38例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完全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均成功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Billroth-Ⅱ吻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6±1.6)d,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为残胃残端切缘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结论完全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王伟李洪明李萍罗立杰郑燕生刁德昌邹瞭南赵江宁万进
- 关键词:完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D2胃癌根治术
- 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与同种免疫关联性的研究
- 2005年
- 陈澍英李萍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同种免疫红细胞过滤器
- 唑吡坦对小鼠镇静催眠与抗惊厥半数有效量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测定唑吡坦对小鼠镇静催眠与抗回苏灵所致惊厥的半数有效量(E13so)。方法利用序贯法测定唑毗坦的半数有效量,然后利用丙二醛(MDA)试剂盒进一步确定唑吡坦抗惊厥的半数有效量。结果唑吡坦对小鼠镇静催眠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8480mg/g及0.06761。0.10377mg/g;唑吡坦对小鼠抗回苏灵所致惊厥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4257mg/g及0.12776~0.15658mg/g。结论唑吡坦对小鼠镇静催眠半数有效量和抗回苏灵所致惊厥半数有效量及其相对应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8480mg/g及0.06761~0.10377mg/g和0.14257mg/g及0.12776~0.15658mg/g。
- 李萍梁煜霞
- 关键词:唑吡坦半数有效量镇静催眠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