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峰
- 作品数:34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昆明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古代中国僚人和老挝泰佬族系的历史源流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迄今,有关老挝主体民族泰佬族系的源流研究主要集中在越、骆越这一领域,对于与下一个阶段僚人之关系几无专门的探讨。中国、越南的历史记载以及老挝的历史传说等资料都表明,东汉以降至于唐宋,今天老挝境内的主要民族群体应该是僚人。
- 李艳峰
- 关键词:源流
- 魏晋南北朝时期僚人分布述论被引量:3
- 2015年
- 民族分布空间是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南方僚人分布的研究则是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看,通过对僚人分布区的梳理,可以看到现代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但是都存在着内在的历史联系;从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因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打破了古代民族的自然分布界限,使古代民族的分布区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今天人们常常说的跨境民族。
- 王文光李艳峰
- 关键词:历史传统
- 中国濮人研究的学术史考察被引量:1
- 2020年
- 濮是从商周到明清时期活动在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有“百濮”之称。濮人和氐羌、百越、三苗一起被称作我国古代四大族群,但是唯独濮人历久而来却又于今不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濮的由来、与其他古族关系、发展流变等几个方面,大家对于影响濮人发展演进的历史关联因素挖掘还不够深入,有关濮人源流史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研究方法和视阈尚需改进。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视角,对濮人进行长时段、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 李艳峰
- 关键词:濮人学术史
- 南诏国境内外的乌蛮被引量:2
- 2014年
- 南诏国境内外的乌蛮主要分布在南诏国的拓东节都、会川都督、剑川节都、弄栋节都、洱海地区和唐朝的剑南节都辖境内;由于唐朝和南诏国对各自辖境内乌蛮的治理不断深入,我们可以看到,乌蛮各部利用唐朝、南诏、吐蕃之间的政治、军事博弈,发展自己,所以乌蛮各部有自己的一套务实性生存策略;但是乌蛮被特殊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社会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区域性内部凝聚力强大的民族群体,表现为"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以乌蛮为主体发展而来的彝族今天有如此众多的支系,恐怕与其务实性生存策略和生产方式有关。
- 王文光李艳峰
- 关键词:唐代乌蛮民族发展
- 大理国国王世系及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大理国从段思平到段兴智一共有22个国王。作为和中原两宋并立的边疆民族政权,大理国国王接受了中原政治文化中完备的谥号、年号制度,可见大理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理国众多国王在位期间都禅位为僧,反映了大理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 李艳峰王兴宇
- 关键词:大理国中华文化
- 历史的遗产:南诏国寻传蛮分布区城镇建设与治理考述被引量:2
- 2020年
- 南诏国治下的寻传蛮,与今天中国、缅甸、印度交接地区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有族体上的历史源流关系。历史上,南诏在寻传蛮分布地设置政区、建立城镇,加强了对寻传蛮的治理,极大提升了寻传蛮群体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加大了社会财富的生产规模,促进了该地区的文明跃升和社会进步。
- 李艳峰李宇舟
- 关键词:南诏
- 中国古代僚人研究的回顾和反思被引量:5
- 2012年
- 僚是古代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其上承骆越,下启壮侗语各族和掸泰民族。对僚作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今天中国南方乃至中南半岛北部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关系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僚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僚的族属和流变、徼外僚人以及僚人入蜀等几个方面,对于僚人向现代各族流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徼外僚人的研究还很不足,研究视阈较为单一、短狭,从整体上对僚发展、演变的历史关联性关注不够,所以对僚作系统、缜密的通史性研究很有必要。
- 李艳峰王兴宇
- 自我的他性变迁:基诺族食人者传说的人类学解读被引量:1
- 2019年
- 流传于基诺族社会中的食人者传说,无一例外对食人者——'特缺'都持否定态度,这就表明'特缺'是基诺族社会中异己的恶的象征。食人者传说的产生及流传,展现了基诺人对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异己——他者进行认知、防范和控制的努力。在当下,食人者传说的逐渐消失则表明基诺族社会中自我与他者,以及彼此的关系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显著变迁。
- 朱映占李艳峰
- 关键词:基诺族
- 唐代的僚人述伦被引量:3
- 2015年
- 唐代,中国南方僚人开始发生分化,具体表现为出现了带僚字的不同族称,这种民族名称的变化,事实上是僚人内部社会结构变化的反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唐代的僚人一部分分布在正州、一部分分布在羁縻州,所以朝廷采用了不同的政治策略进行治理,对剑南诸僚是采用正州的全国统一的政策进行治理;对于在正州山区的葛僚则采用较为灵活的政策治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诉求;而对于边远地区的僚人则以羁縻制度进行,例如对僚人当中的西原蛮,在满足他们政治诉求的同时,对于他们与朝廷的对抗则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角度以军事的方式解决。在已经纳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行政体制之内,僚人与朝廷的冲突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冲突,但这样的冲突对于国家建设、民族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王文光李艳峰
- 关键词:僚人唐朝文化冲突
- “文学自觉”再思考——以诗、骚、赋为重点被引量:1
- 2008年
-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和鲁迅先生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以来聚讼颇多。参与争论的学人忽视了不同历史阶段下思想文化发展背景,但没有把握住当时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只是搜集分析一些具体的材料就得出结论。文章梳理先秦至建安三国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致特征、脉络,可以为思考"文学自觉"提供另一条思路。
- 李艳峰
- 关键词:文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