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喜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山水
  • 3篇中国画
  • 3篇山水画
  • 3篇绘画
  • 3篇国画
  • 2篇学生就业
  • 2篇学生就业能力
  • 2篇雪意象
  • 2篇意象
  • 2篇审美
  • 2篇就业
  • 2篇就业能力
  • 2篇画品
  • 1篇代文
  • 1篇雕龙
  • 1篇定位装置
  • 1篇选登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精神
  • 1篇有压

机构

  • 14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14篇李秋喜

传媒

  • 5篇美术观察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成人教育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比德”精神
2011年
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魏晋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到宋元山水的成熟,从明清山水之变到近现代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山水画在千年流变中呈现出瑰丽多姿的形态。如果细细品味,这其中有一种相对永恒的东西被传承下来,那就是对境界的追求,境界成为历代山水画家通过自然山川追求人格的方式。由于意境的存在,以山水"比德"的精神使山水画具有了思想的特征,而没有简单走上风景画的道路。
李秋喜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山水画家近现代风景画
一种可调高度的调色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绘画辅助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调高度的调色盒,是由盒体和盒盖构成,其盒盖和盒体为分开的两部分,相互配合使用,盒盖内部盖面中心设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连接着四个伸缩活动支柱的一端,未与活动机构连接的四个伸缩活动支...
李秋喜周潇郭佳慧
文献传递
清代黄钺“师古”画学观略论被引量:1
2022年
清代黄钺的画学审美取向以“师古”为主导,在其“师古”画学观中,强调以“境界”为尚,以“性情”为重,师古而不泥古本文针对黄钺画学著作《二十四画品》(以下称《画品》)和论画诗体现出的“师古”画学思想进行分析。
李秋喜
关键词:画学
一种多功能绘画画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绘画画架涉及绘画辅助用具,是由面板和支撑架构成,所述的支撑架由两组X形支架组成,每组X形支架均有第一固定杆与面板背面一侧的固定端铰接,在面板固定端轴向对称处设有卡槽,每组X形支架的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
李秋喜郭佳慧周潇
文献传递
地域因素影响下的黑龙江雪意象中国山水画创作被引量:1
2016年
黄宾虹曾说:"画家千古以来,面目常变,而精神不变。"黑龙江省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思想内核是恒常的。画者要将形而上的"道"落实到形而下的"器"上,就要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具体的操作。黑龙江自然山川的地域特征成就了独树一帜的白山黑水山水画创作。
李秋喜
关键词:雪意象山水画
林泉寄心
2022年
偶然翻捡几幅山水旧作,勾起了沉潜在心底的相关记忆。乙未大年初二,雨水节气,大清早我见窗外白茫茫一片,一瞬间便心头念起:“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于是乘兴到颐和园看雪。雪不是很大,却一直在下,漫步在西堤上感觉像走在江南,空气润润的,几乎没有风,天地沉默不语,天与山与水与树,上下浑然一片,神似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的意境,清极了,静极了,空灵极了!
李秋喜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
提高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绘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偏低,提高绘画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改变现状的重要突破口。从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两个维度,分析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着手,谋求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保障高校绘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李秋喜
关键词:绘画就业能力
中国画装裱固定定位装置及工作方法
中国画装裱固定定位装置及工作方法。本产品其组成包括:直角定位框、定位板、玻璃板,所述的直角定位框的横向开有横插槽,所述的直角定位框的竖向开有竖插槽,所述的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插板,所述的定位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板或开有平...
李秋喜
文献传递
论中国画创作的古意与今情
2021年
如果把“古”与“今”看成时间之轴,在中国画这个有情世界里,今人与古人的不隔,因为意,因为情;人与造化的不隔,也因为意,因为情在古与今、意与情中,中国画被灌注了勃勃生机,表达着代代相传的共通心境:我从小生活在北方,在记忆中的冬天里,我经常会在窗前看雪,在廊下赏雪,在院中玩雪,在郊外观雪。
李秋喜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
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的互融——以中古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2020年
刘勰《文心雕龙》对古代诗学批评与鉴赏所倡导的“六观”,与谢赫《古画品录》所倡导的创作理念及批评准则的“六法”,在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融关系。诗画艺术在中古融合的历程主要是题画诗的出现,以诗入画的兴起,将作诗的体制移入绘画之中。诗画艺术融合的依据重点表现于玄学对自然的新发现,山水精神的传递与映射,诗画艺术的感咏与识见。诗画艺术融合之目的是营造出多种意境,通过作品的意境达到远离尘世,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自然和合的旨趣。这是中国诗画艺术独有的特色,尤其对中国画的当代精神建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李秋喜
关键词:《文心雕龙》《古画品录》审美观念艺术精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