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玮

作品数:89 被引量:611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0篇小麦
  • 21篇砂姜
  • 21篇砂姜黑土
  • 21篇黑土
  • 18篇施肥
  • 18篇土壤
  • 12篇氮肥
  • 12篇秸秆
  • 11篇长期施肥
  • 10篇秸秆还田
  • 10篇还田
  • 9篇玉米
  • 7篇性状
  • 7篇播种
  • 6篇作物
  • 6篇小麦种
  • 6篇麦种
  • 6篇根系
  • 5篇冬小麦
  • 5篇施肥模式

机构

  • 89篇安徽省农业科...
  • 13篇安徽省农作物...
  • 8篇安徽省濉溪县...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业机...
  • 1篇安徽省农业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向旭曜科技...
  • 1篇安徽省通源环...
  • 1篇合肥博泓雨农...

作者

  • 89篇李玮
  • 73篇曹承富
  • 71篇乔玉强
  • 70篇陈欢
  • 69篇赵竹
  • 68篇杜世州
  • 50篇张向前
  • 16篇姜涛
  • 7篇张存岭
  • 3篇孔令聪
  • 2篇徐云姬
  • 1篇周虎
  • 1篇张佳宝
  • 1篇吴文革
  • 1篇董召荣
  • 1篇胡永年
  • 1篇蔡太义
  • 1篇张丛志
  • 1篇王光宇
  • 1篇黄会娟

传媒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中国作物学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播种机械设备用均匀播种机构,包括料种箱和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料种箱的底部,所述调节机构中的电动推杆滑动连接于料种箱底部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连接板、软管、出料管、挡块、第一电机、连接...
杜世州乔玉强曹承富陈欢张向前李玮赵竹
文献传递
一种麦玉轮作中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玉轮作中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将不同的轮耕方式交替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本发明筛选出较优轮耕方式即免耕‑深松‑免耕‑翻耕;此外采用50%苯噻菌酯和喹啉铜悬浮剂药...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李玮赵竹张向前陈欢
文献传递
自然降水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探寻小麦高产节水耕作技术,在2011-2013小麦生长季,通过定位试验,以安徽大面积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深松+播后镇压、旋耕+播后镇压、旋耕和复式播种作业5种耕作方式下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下小麦田间出苗率均在70%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小麦生产对田间出苗的要求。在5个处理中,旋耕+播后镇压处理出苗率最高,达83%;复式播种作业处理的单株次生根数最高,2年在生育后期分别达到24.2和28.9条;旋耕+播后镇压处理2年平均及各年度的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 206.8、8 175.5和8 238.0kg·hm^-2,复式播种作业次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旋耕处理在小麦生育后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而4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本试验条件下,旋耕+播后镇压是小麦兼顾高产节水的最优耕作播种方式。
赵竹乔玉强李玮陈欢杜世州张向前曹承富
关键词:小麦耕作方式生长发育土壤水分
面向农作物科学施肥管理与土壤肥力查询的农业智能问答系统被引量:2
2022年
为促进农作物科学施肥管理与土壤肥力研究领域海量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应用方向,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首先构建农作物科学施肥管理与土壤肥力领域本体,再通过挖掘安徽省常见农作物的科学施肥管理措施与土壤肥力指标形成三元组数据,存储至图数据库Neo4j中建成知识图谱,其后通过模式匹配构建问句类型模板、关键词和规则,实现问答系统的问答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农业智能问答系统可以有效回答用户在安徽省常见农作物科学施肥管理与土壤肥力方面的提问。
张彩丽吴赛赛李玮王慧
关键词:农作物科学施肥土壤肥力
一种含有肟醚菌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肟醚菌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肟醚菌胺和申嗪霉素的重量配比为1:80‑80:1,优选1:60‑40:1。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可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有益于延缓病菌...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李玮赵竹张向前陈欢
文献传递
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张向前陈欢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
关键词:弱筋小麦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一种小麦灌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灌溉装置。小麦灌溉装置包括灌溉车、混合机构、喷洒机构和移动机构,灌溉车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桶,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混合桶的顶部,转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杆的杆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切刀,第...
张向前曹承富陈欢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玮
文献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明确长期单一施肥模式效果间的差异,研究了5种长期定位(34年)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小麦根系和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不施肥)的根系性状表现最差,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与HM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显著高于NPK(单施化肥)和M(单施有机肥)处理,NPK与M间的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差异不显著。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HMNPK)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M)能提高小麦上3叶的长宽。在孕穗期,MNPK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但与HMNPK差异不显著;在灌浆中期(MNPK与HMNPK发生倒伏),NPK和M处理的光合特性表现优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MNPK和HMNPK,MNPK的光合特性亦优于HMNPK(倒伏最重)。在孕穗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相对于长期单施化肥和有机肥利于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改善;灌浆中期,M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最优,MNPK的ΦpsⅡ、Fv/Fm、ETR、qP显著高于HMNPK。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皆与光合高效叶片长宽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性状、产量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m、ΦpsⅡ、Fv/Fm、ETR、q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Fo、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有利于小麦根系及高效光合叶片长宽的改善,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下遇特殊天气由于肥力较高易发生倒伏,造成光合速度的下降。
张向前曹承富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李玮赵竹陈欢
关键词:根系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3
2014年
通过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连续4a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土壤容重2.5%—9.2%,提高含水量8.2%—28.5%和表层土壤贮水量4.1%—19.9%;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1%—8.9%、毛管孔隙度18.9%—41.0%,非毛管孔隙度降低6.4%—38.8%,土壤毛管孔隙度占土壤总孔隙度的比例增加。秸秆还田所有处理耕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秸秆移除处理,施氮540、630、720 kg N hm-2a-1时,秸秆还田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移除,而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无论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移除,耕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指数趋势增加,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秸秆移除处理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成指数趋势增加,而秸秆移除处理呈指数趋势减小,相关性均不显著。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获得高产的年氮肥用量分别为630、696 kg N hm-2a-1,秸秆移除为579、627 kg N hm-2a-1。经作用力分析,秸秆还田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作物产量受秸秆还田和施氮量的影响,但氮肥水平大于秸秆还田。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氮肥水平理化性质作物产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