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 作品数:47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理学更多>>
- 文化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多模态叙事与传播被引量:9
- 2021年
-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凸显文化自信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代表,打开典籍、对话先贤,融合了戏剧、影视等多模态叙事,采用了融媒时代的裂变式多介质传播形式,与典籍构成了一种鲜明的互文关系,形成动态的多重叙事场域。其古今交汇的戏剧情境形成陌生化效果,引导观众深入思辨共通的文化价值与情感精神。该节目是文本与媒介技术的跨界整合,充分展现了技术环境改变下凸显媒介融合与数字化交互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多元形式创新。
- 李炜
- 关键词:陌生化融媒体
- 超越媒介:当前情景喜剧的互文叙事及反思
- 2010年
- 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在江西卫视播出之后收视一路飘红,新浪、优酷、土豆等各大视频网站重点推荐,成为网友发帖讨论的热点,被誉为2009年情景喜剧中的一匹“黑马”。该剧无论是台词、情节还是整体风格,都带有典型的欧美风格,并且和网络文化息息相关,这一点既让观众觉得笑料十足,同时也引来不少诟病。
- 李炜
- 关键词:情景喜剧叙事互文媒介
- 演化中的标度行为和雪崩动力学
- 该工作主要研究演化模型在临界区域的标度行为和雪崩动力学.该文首次提出相互作用强度α<,I>的概念,用来表示演化中物种间相互作用于大小程度.该文综述了国际和国内有关复杂性研究的前沿进展,特别介绍了有关自组织临界性的模型工作...
- 李炜
- 关键词:自组织临界性标度关系
- 沈虹光访谈录
- 本文是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关于自己与俄罗斯文学关系的访谈记录。沈虹光谈到,俄罗斯文学尤其是契诃夫和高尔基的剧作对她有深刻的影响。其一,作品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理想与诗意;其二,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呈现戏剧性,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
- 李炜
-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戏剧契诃夫
- 文献传递
- 从契诃夫到沈虹光:现实主义戏剧的一种写法
- 2006年
- 由契诃夫所开创的心理现实主义戏剧,打破了西方戏剧重“外在戏剧性”的传统,对中国现实主义话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当代剧作家沈虹光的创作与契诃夫戏剧的比较之中,可以看到契诃夫对中国当代戏剧的深远影响,亦能够见出契诃夫所开创的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方法的具体表征:一、以日常生活片段结构戏剧,淡化戏剧冲突;二、探索人物内心,追寻“内在戏剧性”;三、诗意的戏剧,哲理的意蕴。
- 李炜
- 关键词:契诃夫现实主义戏剧
- 实践美学视野中“柔美”特性与形态
- 2005年
- 柔美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美学范畴之一,它所指的是狭义的美,即西方传统美学的优美。柔美是与刚美相对的一种美的表现形态,是同刚美、丑、悲剧、喜剧、幽默、滑稽相关的美的范畴。柔美作为"阴柔"、 "优雅"、"秀婉"、"和静"的美,具有和谐性、静柔性、均衡性等特征。优美是柔美的自然形态,优雅是柔美的社会形态,秀美是柔美的艺术形态。
- 梁艳萍李炜
- 关键词:柔美
- 多重跨媒介文化实践:文学、影视与戏剧被引量:5
- 2016年
- 当前以文学、影视、戏剧乃至游戏等多种形态叙述和传播某个对象的跨媒介文化现象日益增多,通过梳理这种文化实践,力图廓清相关现象表征,提出在不同媒介艺术的属性制约下扬长避短、提供新的叙事体验是处理跨媒介互文叙事的关键,构成动态的叙事体系。受众在跨媒介文化传播中日益积极主动,以多种方式形成了参与文化,不同层级的文本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交互性和流动性,在融合中形成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 李炜
- 关键词:跨媒介受众参与文化
- 新时代女性题材剧集叙事建构探究
- 2023年
- 当前的女性题材剧集创作表现出显著特点,并引起众多关注。本文以新时代女性题材剧集为研究对象,指出其叙事建构主要体现在女性观念及形象的多元化、叙事空间的转向与女性的多重身份认同等方面。同时,过度迎合受众需求对创作产生了逆向影响,性别叙事依旧存在话语缺陷,欲望叙事的镜像堆叠仍呈现男性中心主导与消费主义倾向。女性题材剧集的创新可以与新时代、新审美特点及新职业相融合,回应社会议题,拓宽叙事空间。
- 李炜陈炼
- 关键词:叙事建构
- 超越媒介:大众文化文本的互文叙事
- 2009年
-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互文现象已经超越媒介,作为大众文化的各种媒介叙事之间的互文不断涌现。本文考察了大众文化中的'语—图'互文、电子媒介与媒介之间的互文以及从互文本到网络世界的超文本现象及其特征,指出超越媒介的大众文化文本互文叙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系统网络。互文对于大众文化文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或技巧,更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它体现了大众文化叙事的娱乐性与狂欢化特质。
- 李炜
- 关键词:大众文化互文媒介叙事
- 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
- 企业办中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企业办学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稳定职工队伍,满足中小学生的教育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
- 李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