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汛

作品数:25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衰竭
  • 8篇乙型
  • 8篇急性肝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8篇肝炎
  • 7篇蛋白
  • 7篇乙型肝炎
  • 6篇急性肝衰
  • 6篇急性肝衰竭
  • 6篇降钙素
  • 6篇降钙素原
  • 5篇血清
  • 5篇细胞
  • 5篇细菌感染
  • 5篇慢性
  • 5篇并发细菌感染
  • 4篇降钙素原检测
  • 3篇调节性
  • 3篇乙型肝炎肝

机构

  • 25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作者

  • 25篇李汛
  • 18篇龚作炯
  • 10篇王立坤
  • 7篇杨凡
  • 5篇徐虹
  • 4篇樊骋
  • 4篇陈辉
  • 2篇张倩
  • 2篇张海月
  • 2篇陈辉
  • 2篇彭菁
  • 2篇何灿明
  • 1篇周培
  • 1篇杨丽华
  • 1篇戴锴
  • 1篇刘菲菲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华临床感染...
  • 3篇全国第4届中...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全国第3届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临床确诊为慢性...
徐虹王鲁文王立坤李汛龚作炯
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在丙酮酸乙酯保护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情况。方法将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EP干预组和EP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DAC2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HDAC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HDAC2的表达量减少(P<0.05),其中造模12h和24h肝组织HDAC2表达的IOD/Area值分别为0.0817±0.0118和0.0726±0.0111,明显低于正常组(0.1125±0.0047,P<0.01);EP干预组和治疗组与模型组间HDA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P虽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影响HDAC2的表达。HDAC2的减少在急性肝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汛何灿明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丙酮酸乙酯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细菌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活性变化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调节性T(Treg)细胞比率及活性变化,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与Treg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细菌感染患者、20名乙型肝...
王鲁文陈辉樊骋王立坤李汛龚作炯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30例(HCC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肝硬化患者30例(肝硬化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FP和PIVKA-Ⅱ在诊断HCC中的临床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AFP和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HCC组患者血清中的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和肝硬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838;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90.00%)和特异性(93.30%)均高于AFP的敏感性(70.00%)和特异性(91.7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各组患者中PIVKA-Ⅱ与AF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HCC的血清标志物。
彭菁焦方舟李汛杨凡王鲁文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
晚期炎症介质HMGB1在肝衰竭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1973年.Goodwin和Johns成功地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基于这种蛋白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率较快,该蛋白被命名为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mobilitygroupprotein,HMG)。因为其具有结合DNA的能力,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们在细胞核内所发挥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李汛龚作炯
关键词:肝衰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炎症介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表达
目的:观察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保护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意义。
李汛何灿明王鲁文龚作炯
文献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肝衰竭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75例)和非感染组(27例),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并检测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大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WBC、CRP、N%水平和SIRS评分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WBC、N%、CRP水平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部位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其他单部位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和N%水平是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N%、CRP、WBC水平和SIRS评分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916、0.763、0.752、0.746、0.682,PCT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AUC值分别与N%、CRP、WBC和SI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18、3.672、4.103、5.106,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CT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CRP、N%和SIRS评分等传统实验室指标。
杨凡焦方舟李汛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肝衰竭降钙素原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对6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 DNA载量、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HBeAg阴性24例,占40.0%(24/60),平均年龄(48.3±7.7)岁;HBeAg阳性36例,占60.0%(36/60),平均年龄(27.7±9.1)岁,两者在平均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4,P<0.001)。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87±0.66)log拷贝/ml和(7.37±0.50)log拷贝/m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6,P<0.001);ALT分别为(115.95±33.6)U/L和(172.2±84.20)U/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1,P<0.001)。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HBeAg阳性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3及1.27,P值分别为0.11及0.2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HBeAg阳性者,HBV DNA载量及ALT值低于HBeAg阳性者,但HBeAg阴性CHB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与HBeAg阳性者无差异。
杨凡李汛王立坤杨丽华王鲁文龚作炯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组织病理学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活动性结核生物标志物的筛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活动性结核生物标志物,提高活动性结核诊断效率。方法登陆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芯片GSE19491、GSE25534和GSE31348。采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对GSE19491和GSE25534两组芯片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活动性结核感染与正常组织或潜伏结核感染(LTBI)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取交集获取核心基因。通过Metascape进行核心基因功能分析,并通过STRING 11.0进行核心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提取活动性肺结核患者GSE31348芯片中核心基因的表达数据,验证核心基因作为活动性结核标志物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差异分析取GSE19491和GSE25534两组芯片交集基因,该研究共获得核心基因13个,包括AIM2、ANKRD22、BATF2、C1QB、CARD17、CD274、EPSTI1、ETV7、FCGR1B、GBP1、GBP5、P2RY14和RSAD2。通过功能富集,发现这些核心基因的功能主要与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对γ-干扰素的反应、适应性免疫和细菌感染反应等相关,而信号通路为固有免疫中的NOD样受体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验证这些核心基因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核心基因表达水平在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在抗结核治疗后26周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结论该研究所筛选出来的核心基因AIM2、ANKRD22、BATF2、C1QB、CARD17、CD274、EPSTI1、ETV7、FCGR1B、GBP1、GBP5、P2RY14和RSAD2能够作为反映活动性结核的指标,将这些标志物结合,临床有望提高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效率。
洪佳李汛
关键词:活动性结核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
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2014年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血白蛋白,D-氨基半乳糖以及LPS联合诱导的大鼠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应用TLR4单克隆抗体作为干预剂以及兔抗鼠IgG作为对照,观察TLR4单克隆抗体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脏组织学、血清ALT、TNF-α、IFN-γ、HMGB1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MGB1水平的影响。结果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明显改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害,降低血清中ALT、TNF-α、IFN-γ和HMGB1水平,并且降低肝组织中HMGB1水平(P均<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在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保护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并减少HMGB1胞外释放以及肝组织中HMGB1的产生。
李汛杨凡张倩周培龚作炯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MOBILITYGROUPBOX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