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兴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替莫唑胺诱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性逆转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建立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耐药的胶质瘤细胞系并探讨其逆转方式。方法 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法使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对TMZ产生耐药性;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U251/TR的耐药指数;采用MTT法检测O^6-BG对TMZ的细胞毒反转效应。结果 历经6个月建立了对TMZ耐药的U251/TR,在0.25-16μg/mlTMZ培养液中,其细胞形成相对率是未诱导组U251细胞的4-11倍;U251/TR对TMZ的耐药指数约为4;MGMT抑制剂O^6-BG可明显增加TMZ对耐药系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通过分步诱导法在体外建立了一株对TMZ耐药的细胞系,其耐药性可被O^6-BG成功地逆转成药敏细胞。
- 李晓兴王之敏左剑玲许期年王秀云陶承
- 关键词:替莫唑胺脑胶质瘤耐药性
- 替莫唑胺诱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继发性耐药相关基因的筛查
- 目的建立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 耐药的胶质瘤细胞株并利用基因芯片筛查该细胞株继发性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法使人脑胶质瘤U251 细胞对TMZ产生耐药性;利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U25...
- 朱巍巍李晓兴左剑玲许期年王秀云王之敏孙春明周幽心周岱
- 关键词:胶质瘤替莫唑胺耐药细胞株CDNA芯片耐药相关基因
- 文献传递
- 颅脑外伤后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脑外伤后的变化及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测定入院时、伤后第4及第8天血浆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外伤患者的TF、D-D水平于入院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第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第8天时接近正常范围。GCS≤8分组的TF、D-D水平持续高于GCS>8分组和对照组(P<0.01);GCS>8分组伤后8 d时的TF水平基本降为正常值,而GCS≤8分组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组(P<0.01)。预后不良和死亡组同样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外伤伤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晓兴马建华季海明刘艺春印佳封林森
- 关键词:D-二聚体脑外伤
- 替莫唑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2年
-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常使用烷化剂进行治疗,但传统烷化剂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新型烷化剂替莫唑胺(TMz)毒副作用小,长时间用药耐受性好,已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之一。本综述总结TMZ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如下。
- 李晓兴王之敏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颅内恶性肿瘤烷化剂颅内肿瘤时间用药
- 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患者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脑外伤后NO、ET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并予依达拉奉静滴,30 mg/d,共用28 d,于伤后1 d、4 d、14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O-1、ET结果的变化。伤后3个月行预后判断GO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d、14 d,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G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O、ET的数值,改善颅脑外伤的血液流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封林森马建华印佳李晓兴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依达拉奉
- 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脑外伤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高压氧及依达拉奉治疗28 d。于伤后第1、4、14天检测各组血IL-6及TNF-α水平;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治疗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第4、14天,治疗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封林森马建华印佳李晓兴
- 关键词:高压氧依达拉奉IL-6TNF-Α
- 凝血及纤溶指标检测评估脑外伤伤情的价值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评估脑外伤伤情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伤后第4天、第8天测定其血浆组织因子(TF)、D-二聚体(D-D)水平,再按伤情及有无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血肿增大进行组间比较。另选20例年龄及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TF、D-D水平入院时显著升高,此后水平逐渐下降。GCS>8分患者及血肿无变化患者TF、D-D水平下降较快,第8天接近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CS≤8分患者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患者。血肿无变化组入院时最高,伤后8 d时TF接近正常上限值;血肿变化组的TF、D-D水平均持续高于对照组和血肿无变化组。结论早期检测脑外伤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对伤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晓兴马建华季海明刘艺春印佳封林森
- 关键词:D-二聚体颅内血肿
- 颅脑外伤后凝血及抗凝因素与其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因素,分析其脑外伤后的变化及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名脑外伤患者,测定入院时、伤后第4天及第8天血浆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外伤患者的TF、D-D水平于入院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第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第8天的时候接近正常范围。GCS≤8分组的TF、D-D水平持续高于GCS>8分组和对照组(P<0.01);GCS>8组伤后8天时的TF水平基本降为正常值,而GCS≤8分组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组(P<0.01)。预后不良和死亡组同样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外伤伤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晓兴马建华季海明刘艺春印佳封林森
- 关键词:D-二聚体脑外伤
- 替莫唑胺诱导的人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性的逆转的研究
- 第一部分:替莫唑胺诱导的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TR的建立
目的:脑胶质瘤单纯手术难以根治,作为新一代化疗药替莫唑胺(TMZ)有良好的抗胶质瘤活性,但新近临床研究表明,耐药性的产生限制了TMZ药物的化疗效果...
- 李晓兴
- 关键词:脑胶质瘤耐药细胞系替莫唑胺化疗药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