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如

作品数:108 被引量:666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生物学
  • 28篇医药卫生
  • 28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虫草
  • 23篇无性型
  • 20篇真菌
  • 16篇拟青霉
  • 15篇虫生真菌
  • 12篇活性
  • 11篇子实
  • 11篇子实体
  • 10篇被毛孢
  • 9篇冬虫夏草
  • 9篇菌丝
  • 7篇多糖
  • 7篇中国被毛孢
  • 7篇细脚拟青霉
  • 7篇菌丝体
  • 7篇白僵菌
  • 7篇虫草属
  • 5篇新记录种
  • 5篇抑郁
  • 5篇青霉

机构

  • 90篇安徽农业大学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俄勒冈州立大...
  • 2篇皖南医学院
  • 2篇韩国农村振兴...
  • 1篇合肥学院
  • 1篇安徽工程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微生物...
  • 1篇马鞍山市红星...
  • 1篇石台县林业局
  • 1篇安徽省体育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9篇李春如
  • 73篇樊美珍
  • 40篇李增智
  • 20篇黄勃
  • 14篇胡丰林
  • 8篇彭凡
  • 7篇明亮
  • 6篇程文明
  • 6篇张琛
  • 6篇葛飞
  • 6篇陈安徽
  • 5篇阚红卫
  • 5篇尹艳艳
  • 5篇郑丽芳
  • 5篇张琪
  • 5篇张磊
  • 4篇陈超
  • 4篇荣跃文
  • 4篇于士军
  • 4篇左登平

传媒

  • 2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7篇菌物学报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生物学杂志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菌物系统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森林病虫通讯
  • 2篇菌物研究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包装与食品机...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草药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15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抗癌活性的RCEF0718虫草菌株的鉴定研究
在两种培养基上对RCEF0718菌株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组织分离方法自珊瑚虫草近似种Cordyceps martialis aff.得到的菌株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
李春如黄勃南圣姬林英任樊美珍李增智
关键词:蛹虫草无性型抗癌活性
文献传递
蝉拟青霉代谢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一株蝉拟青霉P3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两种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浓度为5.0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两种样品对0.4mg/mL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55.52%和74.86%。以一种黑曲霉菌为指示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实验中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大小。同时,以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提取物进行进一步抑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菌丝体和发酵液提取物样品浓度为5.0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1.23mm和21.42mm。
陈安徽李春如樊美珍
关键词:虫生真菌菌丝体
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细脚拟青霉代谢物提取物(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aecilomyces tenuipes,BCPT)的小鼠急性毒性及对慢性应激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脑组织中GSH-PX、CAT、SOD活性和MDA、NO含量。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法,观察BCPT的急性毒性。结果BCPT能提高CUS大鼠脑组织中GSH-PX、CAT、SOD活性,降低CUS大鼠脑组织中MDA、NO含量;小鼠最大耐受量为9g·kg-1。结论BCPT毒性小,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尹艳艳李春如阚红卫郑丽芳明亮
关键词:拟青霉慢性应激最大耐受量脂质过氧化
35种虫草及其无性型鉴定、活性筛选和细脚拟青霉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相关机制
抑郁症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目前,从中草药及微生物中寻找抗抑郁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虫草Cordyceps(Fr.)Link是一大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也是受人瞩目的药物资源...
李春如
关键词:虫草活性筛选抗抑郁抑郁症
虫草及其近缘属两个新记录被引量:5
2008年
2007年4月初,在安徽芜湖繁昌马仁奇峰风景区进行虫生真菌资源调查时采集到十余个长在像植物种子上的虫草标本,经鉴定为草剃虫草Cordyceps kusanagiensis Kobayasi&Shimizu(1983),为中国新记录种。同年7月下旬,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林场采到一个长在近球形植物种子上的标本,经鉴定为虫草近缘属Shimizuomyces真菌奇异清水菌Shimizuomyces paradoxus Kobayasi(1981),也为中国新记录属种。
李春如陈安徽左登平樊美珍李增智
关键词:近缘属虫草中国新记录种植物种子虫生真菌资源调查
根足虫草琅琊山变种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被引量:2
2008年
Cordyceps heteropoda Kobayasi于1939年首次在日本被报道(Kobayasi 1939),黄年来(1998)在《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将其译为根足虫草。2005年5月,本室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林场采集到的一些寄生于蝉若虫的虫草标本,经鉴定与根足虫草和根足虫草一未命名的变种Cheteropoda haiirooozemitake,最为接近(Shimizu 1994),但是在子囊壳、子囊和次生子囊孢子的长度以及子囊帽宽度等方面与本种有明显区别,
左登平李春如陈名君黄勃何亚琼樊美珍李增智
关键词:虫草变种无性型分子子囊壳子囊孢子
两种虫生真菌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
明亮周兰兰尹艳艳李春如胡丰林阚红卫郑丽芳程燕马传庚
国内外首次从虫生真菌中寻找发现抗抑郁活性物质。通过对多种虫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的筛选,首次发现布氏白僵菌提取物(BCEF)和细脚拟青霉提取物(BCPT)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抑制单胺氧化酶(MAO)和抗氧化作用,因此可能是潜在的...
关键词:
关键词:细脚拟青霉布氏白僵菌抑郁症
丝虫草及其无性型关系的分子确证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丝虫草(Ophiocordyceps filiform is)及从子囊孢子分离所得的无性型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确证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丝虫草的无性型归为被毛孢属较为合理,同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的结果表明,其无性型为荔波被毛孢(Hirsutella liboensis)。结论本研究首次确立了丝虫草的有性型与无性型的对应关系,并且成功培育出了与天然丝虫草相同的虫草子实体。
彭凡曹珊张琪李春如樊美珍
关键词:无性型RDNA-ITS子实体
具抗癌活性的RCEF0718虫草菌株的鉴定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两种培养基上对RCEF0718菌株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组织分离方法自珊瑚虫草近似种Cordyceps martialis aff.得到的菌株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Vuill.)Fr.的无性型,即蛹草蚧霉Lecanicillium militaris (Liang)C.R.Li et al.新组合。该菌株易发生角变,PPDA与查氏培养基的角变比例约1:5,其角变子菌株(RCEF0718-V)的宏观及微观特征与非角变区差异明显,角变子的产孢细胞的着生方式呈典型的轮枝孢型,而非角变区的产孢细胞除了可见轮枝孢型外,主要为单叠瓦状的蚧霉型。经家蚕活蛹接种实验证实,该菌确能培育出蛹虫草子实体。
李春如黄勃南圣姬林英任樊美珍李增智
关键词:蛹虫草无性型
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10g/L,KCl 1.5g/L,MgSO41.5g/L,KH2PO42g/L,pH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周期96h。
胡飞李瑞雪李春如樊美珍
关键词:竹黄竹红菌素发酵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