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日星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元杂剧
  • 3篇杂剧
  • 3篇分歧
  • 2篇叙事
  • 2篇元人
  • 2篇文学
  • 2篇武术
  • 2篇戏剧
  • 2篇小说
  • 2篇技击
  • 2篇教学
  • 1篇代文
  • 1篇代言体
  • 1篇底蕴
  • 1篇新课导入
  • 1篇性格
  • 1篇修养
  • 1篇叙事功能
  • 1篇叙事结构

机构

  • 18篇五邑大学

作者

  • 18篇李日星
  • 1篇黄莉莉
  • 1篇刘钟王
  • 1篇林迪
  • 1篇刘少珠

传媒

  • 4篇五邑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文献
  • 1篇中华武术
  • 1篇湘潭大学社会...
  • 1篇求索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搏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白沙诗学研究新成果──章继光《陈白沙诗学论稿》评介
1999年
李日星
关键词:陈白沙诗学研究诗学理论理学家
粤剧概念与粤剧史关系辨析被引量:5
2007年
"粤剧"称谓的逐渐通行是在20世纪初期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以后。长期以来,由于对粤剧缺乏明确的界定,粤剧等同于广东戏剧和本地班,致使粤剧形成的历史线索和发展阶段,至今众说纷纭:粤剧史,成了700年的广东戏剧史,或400年、或300年、或150年的本地班发展史。粤剧概念模糊,是导致粤剧史分段分歧的根本原因。粤剧史的研究,必须从剧种构成要素切入,以确立明确的概念为前提,才能在纷纭复杂的戏剧文化中把握粤剧来龙去脉的发展走向,做出符合历史的科学判断。
李日星
关键词:粤剧分歧
论古代小说研究的分歧
1998年
论古代小说研究的分歧李日星关于两种小说概念《庄子·外物》所谓“小说”,是指与“大达”不相干的“小道”,即不可与经世之论相比的世俗浅见,并非文体概念的界定。这是公论。汉代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和史学家班固借“小说”一词用于学术源流和图书目录的分类、以...
李日星
关键词:古代小说文学研究小说小说史
提高课堂讲授法效果的尝试被引量:3
1998年
文章分析了课堂讲授法的利弊,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运用好讲授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提高施教者的素质,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优势,把课堂教学引向纵深。传导结合,以传授学生治学方法为归宿,对用好用活讲授法,调动学生的探求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李日星
关键词:讲授法课堂教学教师治学方法新课导入
全文增补中
散曲俗趣论被引量:1
2006年
散曲“俗”而有“趣”,在于俗材、俗曲、俗语,精工细巧的完美结合。以鄙俚驳杂之材为尚,从题材与内容的本质上确立了散曲的以俗为趣的文本特征和美学风范;以俗谣俚曲之音为美,从清唱曲的艺术本体品格上决定了元代散曲以俗为趣的声调格律和风格品味;以俊语熟字、俚语俗谚之言入曲,切题贴旨,叶律和调,创造“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语、意具高”、“文、律兼美”,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是散曲艺术形式以俗为趣的审美理想,也是曲学家们的理论核心。
李日星
关键词:元人散曲俗趣审美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分歧被引量:2
1998年
中国古代小说,存在着史学范畴和文学范畴的两种小说概念和范围,小说史的研究,分歧焦点就在于是否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种小说,既看到它们的血亲关系,更重视它们的独立价值和文本属性,才能确立基本的衡量尺度去探索小说的源与流,使古今小说的概念和范围自然重合、实现理论的接轨。
李日星
关键词:小说分歧
元杂剧“折”的结构功能及其艺术渊源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把元杂剧的“折”作为叙事结构的美学命题进行研究 ,认为元杂剧的“折”不仅是情节段落的计量单位 ,而且是戏曲情节发展转折的节奏韵律。它在横向结构方面 ,具有凝聚各戏曲要素的兼容功能 ;在纵向结构方面 ,具有顺序性、联结性、对比性和阶段性的叙事功能。元杂剧“四折”结构法 ,来源于传统的音乐四段组合法、叙事起承转合法和以四概全的整和思维模式 ,是以“折”
李日星
关键词:元杂剧艺术渊源情节节奏韵律叙事功能
论元代文人的异端性格及其文化底蕴被引量:2
1999年
元代文人在面临仕进绝途的人生失落中丧失了对皇权仰仗与依附的信念 ,感受到摆脱传统思想控制与约束的轻松 ,激发起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反省和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功名利禄的虚幻和生命本体的珍贵 ,在元曲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冷峻的否定意识和执著的恋生意识。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心态和艺术批判精神 ,既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异端”性格 ,也涵藏着他们对全真道教义和老庄哲学的欣赏与接纳。
李日星
关键词:文人异端性格文化底蕴
元杂剧“折”的本义与起始被引量:6
2003年
关于元杂剧'四折'结构模式的'折'的权威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折'即'掌记'.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说: 元剧的北曲四大套,连同每套前后的独白或对白,通常称为四折,亦即以一套曲词和独白、对白为一折.折原作摺,因为当时把一场戏的曲白写在一个纸摺上,故有是称.这种用于剧场专写曲白的纸摺,或名'掌记',与今之所谓手册相近①.
李日星
关键词:元杂剧杂剧创作元刊本周贻白臧懋循
听张全亮老师讲论八卦掌
2015年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较为年轻的拳种。它创始于清末董海川,至今只有一百年历史。唯其如此,它能够吸收各个拳种的优势,集中国武术之大成,其起点高、技艺精奇、文化厚重。八卦掌以《易经》的易理为拳理,按照八卦图中四正四隅的八卦方位行步走转,变换掌法,以行步走转的圆圈运动和变幻莫测的奇妙掌法为技击方法。
李日星
关键词:八卦掌老师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武术《易经》技击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