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家春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轴突
  • 3篇蛋白
  • 2篇蛋白多糖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抑制
  • 2篇抑制性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素
  • 2篇神经导管
  • 2篇神经瘤
  • 2篇神经再生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器官
  • 2篇轴突生长
  • 2篇轴突再生
  • 2篇硫酸软骨素
  • 2篇硫酸软骨素蛋...
  • 2篇可降解
  • 2篇可降解生物材...
  • 2篇封堵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李家春
  • 6篇朱庆棠
  • 6篇刘小林
  • 4篇全大萍
  • 2篇郑灿镔
  • 2篇周翔
  • 2篇顾立强
  • 1篇秦本刚
  • 1篇王东
  • 1篇索朗
  • 1篇黄喜军
  • 1篇朱爽
  • 1篇戚剑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神经导管领域。本发明公开的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包括管体和分布在管体内的对轴突再生具有抑制作用的轴突抑制性分子;管体内具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神经...
朱庆棠邹剑龙邱帅孙佳慧全大萍刘小林陈诗浩李家春何富林
聚集蛋白聚糖和层黏连蛋白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及β-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成分聚集蛋白聚糖与层黏连蛋白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形态的影响及细胞骨架中β-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元轴突细胞骨架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建立PC12细胞培养体系,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50 μg/ml聚集蛋白聚糖和50 μg/ml层黏连蛋白(分别为聚集蛋白聚糖组和层黏连蛋白组),设立空白培养基为对照组.体外培养5d后,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3组PC12细胞的形态并测量细胞突起的长度、宽度及面积.采用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PC12细胞骨架中β-肌动蛋白的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聚集蛋白聚糖组PC12细胞突起较为扁短,宽度为(3.65±0.35)μm,大于层黏连蛋白组[(1.00±0.65) μm] (P< 0.05),但略大于对照组[(2.26±0.49)μm] (P>0.05),层黏连蛋白组的宽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黏连蛋白组PC12细胞突起纤细而长,长度[(48.75±2.72)μm]大于聚集蛋白聚糖组[(17.21±2.75)μm]和对照组[(22.29±5.32)μm](P<0.05);聚集蛋白聚糖组的长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蛋白聚糖组、层黏连蛋白组和对照组PC12细胞突起面积分别为(39.71 ± 8.00) μm2、(60.42±8.51)μm2和(49.75 ± 8.20) μm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蛋白聚糖组β-肌动蛋白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层黏连蛋白组高于另外两组(P<0.01).聚集蛋白聚糖组β-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层黏连蛋白组高于另外两组(P<0.05). 结论 聚集蛋白聚糖对PC12细胞突起轴向生长和β-肌动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一定抑制其非轴向生长潜能;而层黏连蛋白对PC12细胞突起的轴向生长和β-肌动蛋白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李家春朱爽郑灿镔周翔戚剑秦本刚顾立强刘小林朱庆棠
关键词:聚集蛋白聚糖层黏连蛋白Β-肌动蛋白细胞骨架PC12细胞
一种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学材料及技术领域,本发明封堵器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段的管状体,管状体内填充有填充物,管状体和填充物分布有轴突再生抑制物质;管状体和填充物的基质材料为可降解生...
朱庆棠何富林邹剑龙邱帅姚执顾凡彬全大萍刘小林李家春
小血管临时转流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临时性血管转流术用于小血管转流的可行性,研究转流管长度对维持通血时间的影响,观察小血管临时性转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右侧股动脉离断模型,用内径为2.0mm的转流管桥接于血管断端,A、B组转流管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20cm。术后定期观察转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转流管变为暗红色,超声探测无血流信号,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转流管完全堵塞。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临床上用相同材料内径为3.0mm转流管分别为1例前臂Gustilo ⅢC型骨折患者和1例断腕再植患者桥接离断的桡动脉两端,形成临时转流,观察转流管的使用效果。结果大白兔股动脉口径1.5—2.0mm,建立血管转流后可见转流管及其远端的股动脉有搏动,超声多普勒可检测到转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转流管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远端血管搏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A、B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240.0±122.78)(117.0—363.0)rain和(230.0±109.20)(121.0—339.0)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行桡动脉临时转流2例,转流时间分别为180min和148min。建立血管转流后,肢端血供恢复,取出转流管时,转流管仍保持通畅,术后远端肢体成活。结论临时性血管转流术可用于口径1.5~2.0mm的小血管转流,维持通血时间可达4h,使用长度为10.0cm与20.0cm的转流管,其维持通血时间无显著差别。断腕再植时采用小血管临时性转流术可早期重建远端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
黄喜军王东郑灿镔索朗李家春周翔朱庆棠顾立强刘小林
关键词:四肢血管损伤开放骨折血管桥接
一种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神经导管领域。本发明公开的能提高轴突再生有序性的神经导管,包括管体和分布在管体内的对轴突再生具有抑制作用的轴突抑制性分子;管体内具有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神经...
朱庆棠邹剑龙邱帅孙佳慧全大萍刘小林陈诗浩李家春何富林
文献传递
一种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封堵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学材料及技术领域,本发明封堵器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段的管状体,管状体内填充有填充物,管状体和填充物分布有轴突再生抑制物质;管状体和填充物的基质材料为可降解生...
朱庆棠何富林邹剑龙邱帅姚执顾凡彬全大萍刘小林李家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