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婷婷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暖区
  • 2篇暴雨
  • 2篇冰雹
  • 1篇倒槽
  • 1篇低层
  • 1篇地面倒槽
  • 1篇地面冷锋
  • 1篇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闪电
  • 1篇闪电频数
  • 1篇闪电特征
  • 1篇闪电特征分析
  • 1篇暖区暴雨
  • 1篇频数
  • 1篇气旋
  • 1篇强对流
  • 1篇强对流天气
  • 1篇强对流天气过...

机构

  • 6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福建省大气探...

作者

  • 6篇李婷婷
  • 1篇俞小鼎
  • 1篇冷典颂
  • 1篇林文
  • 1篇邬惠明
  • 1篇夏丽花
  • 1篇陈秋萍
  • 1篇黄美金
  • 1篇刘铭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18年3月5日福建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福建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过程,即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地面有冷锋活...
李婷婷官晓军周乐照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地面冷锋
2017-2020年福建省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云三维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选用VLF/LF(ADTD_2C)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7—2020年福建省31个冰雹、32个短时强降水单体闪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冰雹云单体降雹前闪电频数超过50次/6 min,而强降水单体超过50次/6 min的较少;冰雹单体正地闪和正云闪比率较高,强降水单体则较低。80%冰雹单体闪电频数峰值较降雹时间提前3~25 min,并在降雹前出现总闪频数跃增,递增率多数大于4次/min。超过1/2的强降水单体,其闪电频数峰值时间较降水峰值提前2~35 min,闪电频数在降水峰值前增大,递增率多数小于4次/min。两类单体成熟阶段的云闪频数最高,云闪主要集中分布在2~6 km高度层。冰雹单体中,融化层以下为冰雹和大雨粒子组成的低层,以上为冰雹和霰组成的高层;强降水单体中,融化层以下为大雨粒子组成的低层,以上为冰晶、过冷水滴组成的高层。闪电频数与强回波中心高度和强回波伸展高度均为正相关,对流发展高度越高,冰相过程越显著,闪电活动越强。
阮悦冯晋勤李婷婷陈秋萍
关键词:闪电频数短时强降水
2020年5月福州两次冰雹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EC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福州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动力、热力条件、回波演变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都是在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中、小尺度...
李婷婷周乐照陈兴
关键词:冰雹高空槽
福建省北部沿海一次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8年4月12日福建省北部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暖切和地面倒槽为此次过程的主要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低层辐合线和地面浅薄冷空气侵入是暴雨产生的...
林彦婷李婷婷邓以勤陈潇潇林小静
关键词:暖区暴雨南支槽地面倒槽
福建沿海冷锋前暖区和季风槽大暴雨环境背景与对流系统特征被引量:8
2022年
2018年5月7日冷锋前暖区暴雨和8月29日华南季风槽暴雨,这两次大暴雨都是由广东和闽南地区的沿岸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对其环境背景与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两次过程均有明显850 hPa和925 hPa低空急流;5月7日过程,对流层中低层条件不稳定较大,大气斜压性较强,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垂直风切变相对较大,对流层中部存在明显干层,有利于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的产生;8月29日过程,对流层中下层为弱的条件不稳定,准正压大气,更高的融化层高度,对流有效位能和0~6 km垂直风切变相对较小,垂直整层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强降水而不利于雷暴大风的产生。两次过程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均来自西南方向,前者的平流比后者要强很多;厦门及其周边闽南地区大暴雨是由于后向传播导致相继多个较强对流雨团移过同一区域形成的;5月7日后向传播形成是一个对流雨团的阵风锋与另一个对流雨团后侧的水平对流卷相遇触发新的对流导致的,新生对流来自陆地;8月29日后向传播形成则是低层暖湿气流遇到成熟对流雨团的后侧阵风锋触发新的对流,新生对流位于海上,持续移入陆地。5月7日导致大暴雨的对流系统中冰相过程和暖云过程对暴雨产生都很重要,8月29日导致极端暴雨的对流系统中暖云过程对强降水产生起主要作用。在两次过程中,对流系统冷池前沿阵风锋附近都有γ中尺度涡旋形成,与阵风锋辐合上升运动结合产生正的垂直螺旋度,有利于对流系统的维持。低空急流通过其对水汽和热量的输送以及与地形和对流系统冷池的相互作用,对沿岸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黄美金黄美金俞小鼎林文李婷婷冯晋勤
热带气旋影响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文中利用1990-2008年气象要素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福建沿海9个验潮站资料,从热带气旋登陆、路径以及福建沿海地理特征等方面,分析研究福建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每年平均约有5.5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福建,风暴潮发生率为81.1%,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出现在5-10月,风暴潮过程最多的是8-9月,平均每年有4.53次风暴潮过程。正面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浙南的影响热带气旋,最容易引发福建省沿海热带气旋风暴潮过程,且风暴增水最强,最大增水可达200cm以上,其次是登陆广东的影响热带气旋。由于闽江口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位于闽江入海处的闽江口岸段在全省4个岸段中风暴增水最强。
夏丽花邬惠明刘铭冷典颂李婷婷
关键词:风暴潮热带气旋地形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