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在胃癌中表达及其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VEGF在胃黏膜非癌组织和胃癌中的表达变化、意义及VEGF与胃癌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在40例慢性胃炎组,60例肠化生组,60例非典型增生及60例胃癌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和对患者临床情况随访,并对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在慢性胃炎,肠化生,非典型增生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低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癌的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随访发现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VEGF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表达随着病变发展呈上升趋势,与胃癌的转移和浸润深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尚不能作为预测复发的有效指标。
- 王锐宋征宇于永强李多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胃癌免疫组化预后
-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SOX2、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SOX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胃癌标本50例,根据是否感染HP分为HP阳性组(36例),HP阴性组(14例)。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吉姆萨染色(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SOX2、CyclinD1,检测其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胃癌组织SOX2、CyclinD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SOX2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SOX2蛋白在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在HP阴性组阳性表达率为3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6,P<0.01)。CyclinD1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CyclinD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6.7%,HP阴性组表达率为28.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19,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SOX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1l,P<0.01),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诱发胃癌,SOX2、CyclinD1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李多齐维娟于永强高会斌白文元
- 关键词:SOX2细胞周期蛋白D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
- 胃镜检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 孙剑经逯海高会斌于永强齐维娟李多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
- 胃癌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依据是否合并Hp感染将研究组患者分为Hp阳性组(53例)和Hp阴性组(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正常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因子水平变化,并比较Hp感染U值,确定两因子在胃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和Hp感染U值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IL-6、IL-8水平和Hp感染U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血清IL-6和IL-8水平与Hp感染U值呈明显正相关(r=0.457、0.53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与Hp感染呈明显正相关,临床上可提高Hp根除率,以改善胃癌患者治疗效果。
- 杜三军吕启斌李多高会斌沈金库
- 关键词:螺杆菌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Hp 感染、胃癌家族史、胆汁反流相关.②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于永强程秀莲周金才李多高咏梅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与胃镜诊断方法.方法:9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2.17%,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于永强程秀莲周金才李多高咏梅
-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
- 白术内酯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术内酯Ⅰ组,采用脱氧胆酸钠和热盐水交替灌胃、结合饥饱失常方法制备CAG大鼠模型,白术内酯Ⅰ组从第9周始每日上午分别按10、20、40 mg/kg低、中、高剂量白术内酯Ⅰ灌胃给药,治疗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结果白术内酯Ⅰ组一般情况均好于模型组,治疗阶段白术内酯Ⅰ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大鼠死亡,模型组死亡4只;造模前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增加(P<0.01);白术内酯Ⅰ低、中、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血清CRP、IL-6和TNF-α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术内酯Ⅰ低、中、高剂量组血清CRP、IL-6和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对CAG大鼠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实现。
- 李多杜三军于永强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比较胃炎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探索两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胃黏膜病变标本80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0例(CAG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20例(NAG组),胃癌40例(GC组)。采用^(13)C呼气试验和姬姆萨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yclinD1,检测其在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G组、CAG组和GC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有关,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CAG组和NAG组相比,GC组中CyclinD1阳性率显著增加;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 GC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AG和CAG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互关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联系。
- 李多于永强齐维娟高会斌白文元
-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幽门螺旋杆菌胃癌
- 白术内酯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术内酯Ⅰ组(10、20、40 mg/kg),采用脱氧胆酸钠和热盐水交替灌胃、结合饥饱失常方法制备CAG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 70)、核转录因子-kB(NF-kB)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组HSP70蛋白表达降低(P<0.01),IL-8含量(P<0.01)增加、NF-κB和COX-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比,白术内酯Ⅰ高、中、低3个剂量组提高HSP70蛋白表达,降低IL-8含量、NF-κB和COX-2蛋白表达(P<0.05),以白术内酯Ⅰ组(40 mg/kg)作用显著。结论:白术内酯Ⅰ对CAG大鼠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抗炎作用。
- 李多于永强高会斌刘德清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介素-8热休克蛋白70核转录因子-KB环氧合酶-2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120 例CAG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各60 例,统计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①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显著(X^2=4.6125,P〈0.05);②实验组2 例(3.33%)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5 例(8.33%),差异较小(X^2=1.3654,P〉0.05).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ACG,效果好,安全性高.
- 于永强程秀莲周金才李多高咏梅
- 关键词:CAG柴胡疏肝散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