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芳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
- 1999年
- 沈桂权王学建魏渝清李小宝王小林李东芳史黔华向志华
- 关键词:脊柱损伤NMR成像
- 腰椎间盘病变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1
- 1996年
- 沈桂权王学建李小宝魏渝清王小林史黔华李东芳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NMR
- 肾癌的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
- 1994年
- 在医学影象学飞跃发展的今天对肾占位性病变诊断,虽有多种方法可以运用如CT、B超、核索扫描、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等。但若考虑即可定位、定性、还可进行插管化疗及手术前栓塞治疗则应首选肾动脉造影术。对肾癌血管造影,灌注抗癌药物以及手术前对供血动脉的栓塞等均为介入性放射学的范畴,近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工作。现将我科所作的67例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技术加以回顾和简介如下: 1 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以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
- 李东芳吴家昌
-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造影栓塞术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 2007年
- 宋玲玲沈桂权眭贺李东芳向志华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16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的优化选择
- 2009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组1、2注射流率分别为3.5 ml/s、4 ml/s;自肺尖向膈肌扫描。对比剂300 mg I/ml,总量90ml。扫描延迟18 s,平均扫描时间6.4 s。扫描范围平均200 mm。评价主动脉和肺动脉增强CT值和患者不适感。结果各组大血管强化CT值均数在250 HU以上3.5 ml/s组和4 ml/s组,其大血管总体增强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比剂注射流率增加,伪影亦增加(P<0.05)。结论以3.5 ml/s注射流率从肺尖向膈肌部扫描,是16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较好的扫描方式。
- 曾新群李东芳
- 关键词:螺旋CT注射流率
- 正常成人垂体腺MRI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对119例正常成人垂体腺的形态,大小及信号研究发现:1739%垂体腺形态呈凸隆型;8729%垂体后叶呈高信号;矢状高径女性均小于9cm,男性均小于8cm;345%垂体柄偏斜。通过对垂体腺,垂体后叶,垂体柄的观察及测量,为临床诊断垂体疾病提供依据。
- 李小宝王学建魏渝清沈桂权李东芳史黔华向志华陈永平
- 关键词:NMR成像垂体疾病
- 球囊导管扩张术结合超短波和音频电治疗上消化道良性狭窄
- 1998年
- 目的:用带涤纶套球囊导管结合物理疗法超短波和音频电对22例上消化道良性狭窄进行非手术介入治疗。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不同程度器质性上消化道良性狭窄进行26次扩张术(平均1.8次/人);进行超短波和音频电治疗40个疗程(平均2,9疗程/人)。7例贲门失驰缓症仅作扩张术。结果:15例器质性狭窄治疗前后分别为2mm~8mm(平均4.7mm)和5mm~12mm(平均10.5mm),平均扩大5.8mm。扩张时球囊扩大为8mm~25mm(平均16.8mm)。长期随访,疗效满意。贲门失驰缓症扩张仅短期有效。结论: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上消化道良性器质性狭窄简便、安全、有效,扩张术结合超短波和音频电消炎和软化疤痕治疗有临床意义。
- 焦俊郑渝平李东芳张继荣龙燕
- 关键词:上消化道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超短波音频电
- 小肠插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 1992年
- 1929年 Pesquera 首先采用十二指肠导管进行小肠造影。此后小肠造影器械、尤其是导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小肠造影逐渐推广。国内该项检查开展较晚,80年代始有报导。我院近年进行小肠插管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简称小肠气钡造影)32例,本文对其检查方法作一介绍,并对该检查的优缺点和插管的几个主要环节加以讨论。材料和方法本组小肠气钡造影共32例,男、女各16例。年龄18~70岁,平均35.6岁。检查前一日病人吃无渣饮食,晚上服缓泻剂一次,检查当天上午禁食禁水。
- 焦俊李东芳曾新群王玲
- 关键词:小肠插管双重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