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一宁

作品数:33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移植
  • 9篇外科
  • 8篇胰腺
  • 6篇胰腺移植
  • 6篇外科学
  • 5篇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手术
  • 5篇缺血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损...
  • 5篇灌注
  • 5篇灌注损伤
  • 4篇动脉
  • 4篇肾联合移植
  • 4篇鼠肝
  • 4篇衰竭
  • 4篇功能衰竭
  • 4篇肝功
  • 4篇肝功能

机构

  • 3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3篇李一宁
  • 27篇齐海智
  • 22篇贺志军
  • 20篇胡伟
  • 12篇司中州
  • 11篇司中洲
  • 7篇苗雄鹰
  • 6篇李杰群
  • 4篇钟德玝
  • 3篇易仁政
  • 3篇尹邦良
  • 3篇袁芳
  • 3篇李亭
  • 2篇刘映红
  • 2篇赵小昆
  • 2篇舒国顺
  • 2篇周顺科
  • 2篇吴建国
  • 2篇徐峰
  • 2篇许幂

传媒

  • 9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吻合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AR)进行肠吻合的手术技巧和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BAR行肠吻合术的78例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全部成功吻合,无吻合口漏、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结论】BA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吻合装置。
胡伟陆建安舒国顺司中洲李一宁
胰腺血供及其移植血管重建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胰腺动脉及其变异情况,为胰腺移植动脉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300例胰腺动脉造影片,统计胰腺动脉的变异情况,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300例造影中,仅1例能辨认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上后动脉的变异率分别为6.33%和5.06%。(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其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的主要变异是发自第一空肠动脉,其发自第一空肠动脉的变异率分别是19.51%、17.54%及12.28%。(3)胰背动脉变异情况较为复杂,其变异率为23.61%。结论胰腺动脉走行复杂,在胰腺移植供胰的血管重建过程中,所重建的血管应既要能保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完整的血供又要能够减少术后血栓等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易仁政贺志军胡伟李一宁
关键词:胰腺动脉胰腺移植血管重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袁芳刘映红李铮朱建玲曹丹鸣李一宁
关键词:实时超声引导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原位肝移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为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Wil son’s病患儿急症实施背驮式原位全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曾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 ,经放射介入下胆道冲洗和胆道取石术后缓解 ,已生存 8月余 ,现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齐海智苗雄鹰钟德胡伟李一宁杨旭周顺科李永国
关键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病例报告儿童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吸附CRRT在肝移植术后脓毒症性休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ICU中有近50%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与脓毒症相关[2].免疫机能紊乱在重症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3,4]血液净化可清除过量的炎症因子,如高容量血液滤过、级联血液滤过,血浆置换、配对血浆滤过吸附,高截留分子量血液透析/滤过[5],但其疗效目前尚未得到大型研究证实.
袁芳李一宁周琳珊周琳杨灵芝刘虹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肝移植
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观察(附16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移植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对本中心行肝移植及辅助化疗的16例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2例胆管细胞癌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肝癌复发。1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转移,另1例术后12月肝癌复发。余12例随访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序贯化疗,术中严格的"无瘤原则"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关键词:肝移植
门脉高压症肝移植的治疗体会及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肝脏移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均存活,最长37个月,最短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8%。结论肝移植是目前能从根本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司中洲齐海智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关键词:高血压肝移植围手术期医护
肝肾联合移植1例报告
2007年
笔者对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及常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达利珠单抗(赛尼哌)、他克莫司(FK 506)、酶酚酸酯(MMF)及激素联合用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移植肝肾功能良好,现已存活15个月。提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合理治疗措施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肝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司中州齐海智贺志军胡伟李一宁
关键词:肝移植肾移植
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8例报告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治疗急性肝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急诊肝移植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肝衰竭实施肝移植的经验。结果8例患者均于术后12~72h苏醒,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1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患者因肺部感染、ARDS于术后第7天死亡。1例于术后12个月因拒绝服用药物出现慢性排斥发应死亡。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胆管狭窄及胆泥淤积,存活18个月。余5例患者中,4例随访17个月,1例1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其中有3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AIJF)的有效方法,术前的重症监护和有效治疗是保证急诊肝移植(EOLT)成功的前提条件。
李杰群齐海智贺志军苗雄鹰胡伟司中州李一宁钟德忤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衰竭
Na^+/H^+交换泵抑制剂EI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Na+/H+交换泵抑制剂EIPA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EIPA预处理组,每组10只。用Pringle's法建立肝缺血模型。比较各组之间的ALT、AST、肝组织湿/干比、肝组织匀浆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肝组织Ca2+浓度、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EIP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转氨酶、肝组织Ca2+浓度、湿/干比、MP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使用EIPA预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PA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减轻肝组织水肿,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从而改善缺血肝组织的能量代谢和肝脏组织微循环,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张晓齐海智贺志军胡伟司中州李一宁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性粒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