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轶

作品数:26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就业
  • 6篇资本深化
  • 6篇技术进步
  • 5篇实证
  • 4篇分权
  • 4篇财政
  • 4篇财政分权
  • 3篇制造业
  • 3篇就业效应
  • 2篇引资
  • 2篇引资竞争
  • 2篇增强型
  • 2篇省际
  • 2篇省际面板
  • 2篇省际面板数据
  • 2篇实证比较
  • 2篇面板数据
  • 2篇劳动密集型制...
  • 2篇工资
  • 2篇工资率

机构

  • 11篇华侨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农工商职...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仰恩大学

作者

  • 25篇朱轶
  • 3篇熊思敏
  • 3篇吴红宇
  • 1篇裴学亮
  • 1篇吴超林
  • 1篇陈建平
  • 1篇杨勤
  • 1篇涂斌
  • 1篇宋德勇
  • 1篇魏红
  • 1篇满小莉

传媒

  • 3篇现代财经(天...
  • 2篇当代经济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财贸研究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财经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财经问题研究
  • 1篇广东商学院学...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物流与采...
  • 1篇产经评论
  • 1篇传播与版权
  • 1篇中国商论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进步是否加剧了性别就业差距?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基于微观机理与典型事实,推演归纳地区层面广义技术进步对性别就业差距的影响机制与动态规律,提出技术水平对技术进步性别就业效应的调节机制假说,结合2000-2018年我国省际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回归与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男、女性就业率均具促进作用,但由于其对男性就业的促进更强,导致性别就业差距的强化;技术进步对我国性别就业差距的影响呈现显著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表现为对性别就业差距的强化,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对性别就业差距的弱化;技术水平在地区技术进步与性别就业差距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区域技术水平越高,技术进步对性别就业差距的强化作用越大。本文立足地区层面视角,拓展了性别就业歧视领域的理论机制探讨,并为性别就业差距的纾解提供了新的实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朱轶
关键词:技术进步
财政分权、区域工业化与资本深化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财政分权体制为视角,对区域工业化以及资本深化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引发的激励约束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的干预行为加剧了地区国有工业部门的扩张以及金融信贷的扩大,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我国区域层面的工业资本深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的是一种"体制现象",相关的对策也应更多地从体制层面着手。
涂斌朱轶
关键词:财政分权工业化资本深化
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是否互为关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要素构成变动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关联机制,对我国工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阶段检验。结合1985—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持续的资本深化态势下,各省区工业技术进步在大部分年份呈现显著的资本偏向,同时,我国工业资本深化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关联仅在单一方向上成立,资本深化并非技术进步偏向的Granger结果,相反是"外生"的资本深化引致了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在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同时向资本方向偏移。故在对策层面,应针对性地控制资本深化过程,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与速度,缓解两者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朱轶曾春琼
关键词:资本深化
在线逆向拍卖在采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在线逆向拍卖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采购模式。传统拍卖是由卖方提供欲出售的商品,由买方竞价,按照出价的高低确定中标者。在传统拍卖中,卖方(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最终的选择权利,而买方只有出价权。随着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一些商品进入买方市场,买方的地位不断上升,在交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熊思敏朱轶
关键词:在线逆向拍卖买方市场选择权利互联网供应商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被引量:108
2009年
技术进步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引起就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本文引入交互效应模型,在利用DEA方法估算我国整体以及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与关联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制约了其对整体就业的贡献,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朱轶熊思敏
关键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就业
初始人力资本、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就业——基于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实证比较
2016年
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不断融入对其就业吸纳形成了挑战。基于垂直专业化指数(VSS),结合初始人力资本对价值链就业冲击的调节效应,对1999—2011年我国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初始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嵌入总体产生了负面的就业效应,初始人力资本在此过程中具有正向的就业调节效应。具体而言,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正向就业效应,初始人力资本对其嵌入价值链的就业吸收有负向调节效应;而嵌入价值链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具有负面影响,初始人力资本对其参与价值链分工的就业吸收有正向调节效应。通过比较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情况发现,初始人力资本在企业嵌入国际价值链的过程中充当了一种"稳定器"的作用,有助于平抑制造业嵌入价值链所造成的正向或负向就业冲击。
曾春琼朱轶
关键词:人力资本制造业就业
中部地区资源型优势产业培育的案例研究——以河南省铝工业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整体非均衡和局部一体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优势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优势产业的培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竞争优势理论的最新发展,比较优势可以分为外生比较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本文选取河南铝工业作为中部地区资源型优势产业的一个样本,通过对行业危机的案例分析,说明资源型优势产业培育的关键在于摆脱对外生比较优势的依赖,强化内生比较优势,并针对当前河南铝工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宋德勇朱轶
关键词:优势产业资源型产业内生比较优势
中国工业技术进步要素增强特征及其区域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型,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区域层面工业技术进步特征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30多年来,除西部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工业技术进步均为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强,各区域劳动增强属性普遍强于资本增强属性,呈现相对劳动增强型特征,大体符合新古典理论关于稳态增长下技术进步主要为劳动增强型的论述。尽管对稳态增长的判断尚未有足够证据,但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工业的技术特征可视为中国特色经济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故针对性地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和速度、控制过度资本深化、加强技术改造应成为主要的对策方向。
朱轶
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2008年
近年来,以武汉为首的1+8城市圈之间的区域协作不断深入,然而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协调与协作程度还远远不够,存在协作机制不完善、协作主体不广泛等种种问题。本文在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这一制度变迁,提出武汉城市圈协作制度变迁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制度变迁中次级行动团体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以及协作的主观意愿上,应对关键在于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约束与激励机制以促进政府之外的广大次级行动团体的发展。
熊思敏朱轶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中国工业资本深化的区域特征与就业效应——兼论分权体制下资本深化态势的应对被引量:15
2010年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各区域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业资本构成以及就业特征,本文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总量经济以及行业层面的资本深化态势下,中国工业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广泛"的资本深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反而具有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工业资本深化在东、中部广大区域对就业具有负面效应,但在西部地区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相较于资本深化,对我国工业就业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源于与体制相关的政府以及国有经济层面,为控制资本深化态势,在产出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同时兼顾就业保障目标,各地相关区产业、就业政策的制定应跳出数量管制的传统思路,更多地考虑工业资本深化背后的分权体制背景与结构特征。
朱轶吴超林
关键词:资本深化就业财政分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