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对比研究——以杭州滨江区与上海杨浦区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杭州滨江区与上海杨浦区同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都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都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效果都比较明显。同时,两地之间在政策扶持领域、政策的针对性、政策的完整性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加强政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有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 甄月桥聂庆艳朱茹华
- 关键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
-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联合决策模型中政府决策模型的分析
- 本文依据联合决策模型,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中的政府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基于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四地调查,对影响政府决策因素及户籍制度松紧程度做出定性与定量分析。
- 林枫王谦朱茹华甄月桥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政府决策LOGISTIC回归分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推拉理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的适应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稀缺性导致他们在国际范围内流动较为频繁。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详细解读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原因,并对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进行分析。
- 甄月桥朱茹华聂庆艳
- 关键词:海外高层次人才
-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思考被引量:2
- 2020年
-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的最优路径选择日趋倾向一流学科建设,同时也面临学科设置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治理不够等困境.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中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在学科建设中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在学科管理中完善机制,促进一流学科建设.
- 甄月桥朱茹华
- 关键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一流学科学科建设
-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校适应、积极人格的关系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对杭州四所高校531名大学生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学校适应对学习倦怠有较大影响。学校适应状况直接影响学习倦怠,积极人格通过学校适应对学习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在积极人格和学习倦怠之间,学校适应是中介作用因素。效应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和学校适应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
- 朱茹华
-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人格学习倦怠
-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被引量:2
- 2018年
- 运用网络引文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6-2016年十年间刊发的1076篇"高校信息公开"文献进行统计,通过对发表年代、来源期刊、研究单位、核心关键词和研究焦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研究者对高校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热点正从宏观理论研究向纵向实践研究拓展,从关注形式上的体制机制建立向关注重要领域实质性内容过度,包括财务经费、招生信息、依法治校。高校信息公开研究具有政策性、时段性等趋势特征。
- 朱茹华宫富
- 关键词:高校信息公开
- 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现状初探
- 2011年
-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要求。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近几年通过一系创新资助政策的实施,使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许杭甄月桥黄斐斐朱茹华姜华
- “80后”大学生与“80后”农民工就业现象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80后"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城乡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80后"农民工和"80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态度、就业途径、就业成本、就业结果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则是教育投入的高预期性带来的精英就业模式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而社会资源的强弱与多寡已成为两者职业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两者在职业规划方面所体现的趋同性与一致性,也充分表明他们都迫切需要有职业规划的引导。
- 甄月桥朱茹华
-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就业
-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以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四地调查数据为例,通过中国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个人意愿相关因素分析,得出性别、文化程度、婚恋状况、薪资水平、社会资本、集体活动参与程度等因素与转型意愿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 甄月桥吴凡朱茹华钟承志
- 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
- 男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实证调研,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单位性质、劳资关系、就业环境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岗位特性、社会保障和就业难度三方面差异显著。传统观念、角色期待及市场竞争机制客观上对这一差异起到助推作用。
- 朱茹华甄月桥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质量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