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3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普通针刺疗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期带状疱疹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毫火针治疗组(30例)与普通针刺对照组(30例)。2组均予以伐昔洛韦抗病毒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隔日询问并记录患者疼痛强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持续时间、即刻镇痛时间、皮损面积、水疱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6周后随访评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结果毫火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76.67%(23/3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治疗对促进水疱吸收、结痂、脱痂时效上均优于针刺组(P<0.05),且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略低于普通针刺组分别为6.67%(2/30)和16.67%(5/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是急性期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控制急性炎症,即刻止痛效果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朱润佳吴闽枫张惠芳茅倩研陈瑜魏若漪李斌周艳丽
-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疗效
- 针刺干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总结针刺参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应用价值。围手术期针刺不仅可在术中阶段有效镇痛并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在术前也可缓解以术前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在术后则对手术造成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疗法展现出参与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学科干预的核心优势。未来的研究需多维度地探索与评价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在建立围手术期针刺循证依据的同时,逐步揭示围手术期针刺的作用机制。
- 侯瑜超刘璐慜周嘉王珂侯文光朱润佳李璟
- 关键词:针刺加速康复外科术前焦虑免疫功能
- 电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及TCD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评分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观察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及临床疗效,并通过TCD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比(S/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ES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E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TCD各项指标(PI、RI及S/D)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侧TC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
- 朱润佳徐鸣曙葛林宝陈春艳苏晓兰张玲周艳丽吴君怡
- 关键词:脑卒中经颅多普勒大脑中动脉针药并用中风后遗症
- 早期针灸有益带状疱疹康复
- 2018年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带状疱疹皮损治愈后所遗留的后遗神经痛常持续数月至数年,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患者常伴有失眠、抑郁、焦虑,甚至有自杀倾向,感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身心伤害,也让家人和社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 李琪朱润佳周艳丽
- 关键词:带状疱疹康复针灸后遗神经痛自杀倾向身心伤害
- 一种多功能的近视治疗艾灸架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近视治疗艾灸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垂直于底座的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前支撑柱上装有“U”形支架,在“U”形支架上设有固定头部的下颌托;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U”形支架所在平面的底座凹槽;所述后支撑柱...
- 周艳丽李璐张春雁李璟朱润佳王婉娣段君毅张倩
- 文献传递
- 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评分及肌电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测的变化观察,研究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一组2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电针另...
- 朱润佳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电针治疗表面肌电图经颅多普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一种多穴位可调节性近视治疗艾灸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穴位可调节性近视治疗艾灸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垂直于底座的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前支撑柱上装有“U”形支架,在“U”形支架上设有固定头部的下颌托;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U”形支架所在平面的底座凹槽;所...
- 李璐周艳丽张春雁李璟朱润佳王婉娣段君毅张倩
- 文献传递
- 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被引量:86
- 2020年
-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运动针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两组均穴取百会、大椎,患侧T1~T8夹脊穴、天宗、肩贞、肩髃、曲垣等,均每日治疗1次,14d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FMA-U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处MAS评级均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后观察组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改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7、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1)。结论:对于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肘关节及掌指关节的肌张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且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黄馨云夏秋芳朱慧雯姜淑云俞艳朱润佳陈晓桐李璟
-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瘫痪运动针法上肢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 针刺不同组穴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针刺不同组穴治疗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选出最佳穴位处方。方法将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3组,内关组、太冲组和百会组,每组36例,每日针刺1次,每星期5次,3星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对3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O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关组、太冲组、百会组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率分别为72.2%、75.0%、86.1%,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NIHSS评分、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疗效,但百会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内关组和太冲组;3组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
- 程俊萍张桂波张倩焦志华朱润佳王晔静林海洪文顺查姣杰
- 关键词:中风并发症抑郁症针刺
- 一种多功能的近视治疗艾灸架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近视治疗艾灸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垂直于底座的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前支撑柱上装有“U”形支架,在“U”形支架上设有固定头部的下颌托;所述底座上设有垂直于“U”形支架所在平面的底座凹槽;所述后支撑柱...
- 周艳丽李璐张春雁李璟朱润佳王婉娣段君毅张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