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建红

作品数:88 被引量:46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8篇莪术
  • 17篇广西莪术
  • 13篇中药
  • 13篇莪术醇
  • 9篇细胞
  • 8篇药学
  • 8篇生物碱
  • 8篇生物碱含量
  • 8篇碱含量
  • 8篇半夏
  • 7篇肿瘤
  • 7篇挥发油
  • 6篇性状
  • 6篇性状和显微鉴...
  • 6篇药材
  • 6篇生药
  • 6篇显微鉴别
  • 6篇抗肿瘤
  • 5篇生药学
  • 5篇中药材

机构

  • 62篇桂林医学院
  • 29篇三峡大学
  • 12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广西中医学院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湖北唐本草药...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松滋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作者

  • 87篇曾建红
  • 35篇陈旭
  • 18篇黄凤香
  • 16篇王晓华
  • 14篇王娟
  • 13篇戴平
  • 9篇陈涛
  • 8篇彭正松
  • 8篇胡卫
  • 7篇宋波
  • 6篇张敏
  • 6篇付明磊
  • 6篇杜泽乡
  • 6篇秦文
  • 5篇段小群
  • 5篇朱华
  • 5篇李旭梅
  • 4篇卢曦
  • 4篇刁珂
  • 4篇杨新平

传媒

  • 10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生命的化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四川中医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中药材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食品工业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5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莪术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气相-质谱(GC—MS)联用技术在广西莪术挥发油质量控制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建立广西莪术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潜,方法:采用 GC—MS 方法对广西道地产区的10批次广西莪术样品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结果:广西莪术挥发油指纹图谱检测出20个共有特征峰,特征峰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3%以上,10批次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90%);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10批次广西莪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中各成分均得到了较好分离,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本方法可作为广西莪术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方法。
陈旭曾建红
关键词:广西莪术挥发油相似度
半夏组织培养物中生物碱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的培养基对半夏培养物生物碱合成的影响,为提高半夏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富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 nm波长下测定,并作方差分析。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和回收率(100.1%),RSD为2.3%。MS+2.0 mg/ml NAA+0.5mg/ml KT培养基最适合半夏培养物生物碱的积累,平均高达0.980 2%,不含2,4-D的培养基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出的不定芽、不定根、再生块茎所产生的生物碱明显高于含有2,4-D的培养基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和分化出的不定芽、不定根、再生块茎所产生的生物碱。结论激素种类和配比对半夏组织培养物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大。
曾建红彭正松
关键词:半夏组织培养物生物碱
莪术油的含量测定和抗肿瘤作用的新进展被引量:24
2012年
莪术油是中药莪术的主要有效成分,莪术醇、β-榄香烯、莪术二酮和吉玛酮是莪术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指标性成分,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色谱法等,莪术油能有效抑制子宫癌、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莪术油是一个药理活性强的药物,抗肿瘤是莪术油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曾建红黄凤香廖迎
关键词:莪术油含量测定方法抗肿瘤药理作用
中药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被引量:9
2020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对细胞生长、分化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Smads蛋白作为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下游重要的信号分子,可直接或与其他通路协同将TGF-β通路的信号从细胞外转导到细胞核内,调控TGF-β在细胞水平介导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我国抗癌药物研究中的大量资料表明,中药成分可以延缓肿瘤的发生进程,中药或其提取物可通过TGF-β1、Smads或其他效应因子影响TGF-β/Smad通路的信号转导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活动。本文就国内对中药成分基于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王仕娇王纯张敏陈思敏陈金铭胡卫曾建红陈涛
关键词:中药TGF-ΒSMAD蛋白信号转导肿瘤细胞
青天葵野生球茎和组培球茎中氨基酸的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测定青天葵野生球茎和组培球茎中氨基酸含量。方法:采用AccQ-Tag法,以AccQ-FlourTM对青天葵野生球茎和组培球茎中17种氨基酸进行柱前衍生;采用Waters 1525HPLC仪器、AccQ-TagTM柱,以AccQ·Tag浓液-水(1∶10)为流动相A,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8nm,柱温37℃,进样量10μL。结果:17种氨基酸的线性回归方程r值均>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1.8%(n=6);青天葵野生球茎和组培球茎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组培球茎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球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从氨基酸含量来考察,组织培养的青天葵具有与野生青天葵相同的品质。
曾建红莫炫永宋波
关键词:青天葵氨基酸
单叶石仙桃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
目的:为单叶石仙桃提供科学准确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 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对其根状茎、假鳞茎进行性状特征研究,对其根、根状茎、假鳞茎、叶进行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研究. 结果:根状茎呈圆柱形,具多...
曾建红李旭梅
关键词: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资源保护
文献传递
广西莪术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成分GC-MS研究
目的:利用气相-质谱(GC-MS)连用技术测定广西不同产地广西莪术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β-榄香烯、莪术酮、莪术醇、莪术二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XD)提取样品挥发油,GC-MS测定4种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色谱...
曾建红陈旭蒋小军傅鹏王晓华邹登峰
关键词:广西莪术Β-榄香烯莪术醇GC-MS
文献传递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它在临床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方面。随着人们对单克隆抗体认识的深入,这一技术被逐渐应用到食品、转基因动物和植物、植物病毒学等方面,但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国内鲜有报道。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分析法以其灵敏、精确、迅速和简便等特点,可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检识与含量测定,另外还可用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纯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质量监控、新药筛选以及扩大药用植物资源,对于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娟陈旭林家逊曾建红王晓华杜泽乡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天然药物
一种核酸蛋白检测仪堆料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酸蛋白检测仪堆料器,包括本体、撑架和推板,所述撑架前端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横杆上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柱顶端与活动杆铰接,所述活动杆有两个,位于横杆的两端,所述活动杆长度相同...
曾建红陈涛胡卫赵海霞秦文张敏
文献传递
GC-MS测定莪术油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中4个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测定莪术油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ZTO-PBCA-NP)中莪术油的主要成分β-榄香烯、莪术酮、莪术醇和莪术二酮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0 m×250μm×0.25μm),进样温度250℃,不分流;程序升温:初始65℃恒温2 min,以5℃.min-1升至90℃恒温3 min,以20℃.min-1升至103℃恒温3 min,以8℃.min-1升至150℃恒温15 min,以20℃.min-1升至280℃。结果:β-榄香烯、莪术酮、莪术醇和莪术二酮进样浓度在4.00~4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9~0.9997);平均回收率(n=4)分别为98.3%(RSD=2.8%),99.4%(RSD=2.1%),95.5%(RSD=1.6%),101.2%(RSD=2.5%)。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ZTO-PBCA-NP的质量控制。
陈旭曾建红林家逊罗小勤覃万玲
关键词:莪术油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靶向制剂莪术醇莪术二酮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